藏书架 登录注册
其他小说 > 探石壁精舍简介 > 探石壁精舍最新目录

探石壁精舍

    云外孤峰翠欲流,书台芜没几经秋。地饶胜慨连庐蠡,江漾文光逼斗牛。暮雨落花人寂寂,午荫啼鸟景悠悠。谁来寻访先贤迹,故作西山汗漫游。不记得这是在什么时候抄录下来一首诗,说的是叩访石壁精舍的故事。总之是被它所累,才导演了一出我酷夏探秘精舍,汗游西山的喜剧。

    相传,石壁精舍是谢灵运当年的隐居读书之所。据《太平环宇》记,在都昌县西南七里处有一傍临清江巨石,壁立千仞、巍峨耸屹,壁下有房舍,西有层台。本谢康乐之旧宅,壁间有“石壁精舍” 四字,传云为灵运亲题。明朝正德年间时任提学副使的李梦阳重新提笔书写,只可惜旧新墨迹今已尽皆崩没矣。因年代太过久远,精舍建筑也早已毁坏殆尽,不见昔日了影踪,只是在舍后山上尚留有谢灵运的繙经台供后人曕仰。

    宋少帝景平初年谢康乐辞去了永嘉太守的职务挂冠归林,云游天下山水。偶见鄱阳湖边西山脚下这一片幽静之地,与南山所居野老遥相对应,心中甚喜。于是便筑庐定居下来。每日饱览鄱湖风光,寄情庐蠡,专心读书。他曾自诗云: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虑淡物自轻,意惬理无违。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字面上看似乎是诗人寄情山水,其实骨子里诗意是说诗人已厌倦了朝堂之上瞬息变化的昏庸腐圬之味,哪里比得上大自然所具有朗朗乾坤的天地正气。沐浴天地正气,我如何还会再回到那浊流之中去?在这里便同时也表明了作者的心志。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对于湖光山色的景色描写,绘画得十分醒目。诗人坐在小舟上,看见远处的林壑渐渐隐没在苍茫暮色中,晚霞在愈来愈浓的夜色中消散;近处,湖面上的菱蔓荷叶重重迭迭,在清澈的湖水中投下一片浓重的阴影,水草相互纠缠着,在微风缓流中轻轻摆动……。读这些诗句,读者也仿佛置身其境,观赏着湖山晚景。诗人写景用词精美而不失其自然,所以后人常赞谢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谢诗如芙蓉出水。”

    谢灵运的诗本来就素以擅长描绘奇秀的山水景色见长,在这里便越发的得到了验证。前面提到的“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写山水的明媚宜人,一个艳词丽字都没有用到,眼前却情境俱出,自有一种淡雅的神韵,确实象一株出水芙蓉,淡妆素抹,在月光下摇曳婀娜,清幽飘香。

    “出谷日尚早,入湖阳已微”“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诗人以一个“还”字贯穿全诗。“入湖阳已微” 轻轻地就把还字烘托了出来,“披拂” 的运用更是巧妙。舍舟登岸,高卧于东窗之下读书明理,怡然自得其乐,无乱耳之音,无迷欲之色,这是何等的人生境界啊?……

    “临壁仰高贤,酷日又何惧?山径人寂寂,眼前景依依。汗透湿衣背,精舍开思虑。来去不言悔,心勿为所累”。看着眼前的山湖盛景,我不由草吟几句,借以聊抒胸臆。顿时倍感轻松,清风拂体,怡然惬意,暑气全消。

    二00九年酷夏日独游西山石壁觅精舍遗踪所得以记之,聊作遣笔娱心而已。

    (全文完)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