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思】累与失望
疲累只要一转脸,不就是熟悉的活力吗?
妈妈的茶客朋友里,有一位婆婆,大家都称她叫作“泥鯭婆”,因为她的丈夫生前常爱去钓泥鯭。婆婆她六十多岁了,当年母亲为了让女儿方便找工作,特意把她的岁数给报小了,所以到现在,虽然年满七十(凡在香港,年满六十五岁的老人,经过资产审查,每月便能获得七百多元俗称“生果金”的福利,而年届七十的则无需审查),却因为拥有几十万的血汗积蓄,不能取得应有的福利。儿女对她不好,缺乏爱和照顾,虽然和儿子同住,但儿子对媳妇唯命是从,婆媳关系不,婆婆生活起居都是自理的,连长大成人的孙子也不愿理会她,看不起自己外婆。也许,经过顾影自怜,伤心难过,婆婆已尽量看开了,儿女不理自己,不照顾自己就随他们,自力更生,每天到处捡拾纸皮铁罐,堆积得满满的,缚在手推车上,粗糙的、皱巴巴的,见证岁月流逝的手在拉着手推车,左手则会轻推金丝眼镜,很随便地拨弄着灰白的头发,穿着破旧的运动鞋,像鸭子那样走去回收废品的地方,停泊在菜市场的货车。“泥鯭婆婆”省吃省用,明明有积蓄能养活自己,却每天去捡拾、工作,我想,婆婆希望从工作中表现自己的存在、价值,心还是为了儿女着想,口袋里多一分钱,即使自然将来离世,所剩下的省下来的积蓄,能对儿女一家的生活有所帮助。婆婆承受着劳苦,心伤,曾经心累、失望,然而她没颓丧,甚至想不开,而是将所有情感、希冀灌注未完的生命之路,生活经历。香港这地方,有它的繁华和风光,这是六十年来因祖国的帮助、支持,居住香港的人所努力的成果,然而东方之珠的贫苦,很多时候,又有谁会来照顾、关注?记得有一次,已踏凌晨,和朋友分别,在旺角等待小巴回家的时候,目睹一个驼背的老婆婆在整理着纸皮、铁罐,这些许多人视为垃圾的东西。当大多数人酣睡的时候,穷苦的人,老人,则忍受着严寒或酷暑,忙着自己的活计,宁愿辛勤、疲累,也不肯拿政府的钱,公共的援助,他们所表现的不是固执,而是坚强,充满毅力的精神,值得更多的人敬佩、学习。别人眼中视为垃圾的东西,对他们来说是宝,能卖钱,在捡拾的同时,他们捡起一些不少人缺乏,而他们却一直拥有的,刻苦坚毅的精神,珍惜任何的良好品德。每逢在街上看见拾破烂的人,心里除了不满政府的关注,施政外,更多的是自责,责备自己常轻易花去爸爸辛苦赚来的钱,而他们,耗损体力,时间所换来的一分一毫,却都经过深思熟虑才肯动用,这一点,令我惭愧得很。我想,每个人,都会有累与失望的时候,这些都是属于人应有的情感,但累与失望以后,人又会怎么样呢?这就视乎各自的所思所想,从累和失望之中获得的感悟。试问看着、想起一群包括“泥鯭婆婆”在内,为生命、生活而活着,发放光芒的老人时,自己能轻易说出累、失望等话吗?不可以、不行,我做不到。
当然,自己也曾感到累、失望,甚至在胡思乱想中,想到轻生。三年前,刚升读高一(香港称作中四)时,发现自己的身体出现毛病,查阅了有关的医学资料,自知患了什么病,但没有理会、求医,自以为能撑过去。但患有这种病的病人的其中一种病征,就是常常会觉得累、眼困,这都防碍了自己的学习,最后也因请假次数过多,学校不给予我参加考试,最终,自负的我,不再回去学校,在家看书、偶尔画着婚纱的设计图。自己的中学生涯就是这么突然地结束,至此没再联系曾经要好的,同喝一瓶水的,亲手煮玫瑰蜜给她们喝的女同学,常开玩笑的男同学。
那段时间,休学的一年来,我不知道爸妈的想法是怎么样,或许误解了,认为我和一些年轻人一样,放弃学习、自己。事实上,我没有想过放弃任何,然而,当时我觉得,自己已失去一个健康的体魄、布会永伴终生、至死,自己已是一个有着缺憾的人了,还能怎么走下去呢?妈妈由关爱变得失望、气愤,经常冷言冷语对我,而我,每天看书,看电视,留在家里,过着自闭的生活。每天,尤其夜深,我会坐在书桌上写字,或躺在床上打出自己的点点情感,心里渗透伤痛、悲伤。
后来,大约七月中,妈妈进医院了,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才出院回家,当时我和妈妈的关系还是不太好,终于,到了九月,我想通了,不再讳疾忌医,正视自己因为饮食失调、缺乏运动所患的病,独自在玛丽医院挂号、看诊,也立刻被送到七楼的儿童病房,接受治疗。当晚,爸妈接到护士的电话,赶来医院探望我。我很冷静,冷静得令自己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成了冷淡,其实我的冷淡,源于自责,害羞,很多话不愿也不懂得和父母诉说、表达,泪水却早已满腔,这或就是含蓄所导致的。
这次住医,和小学二年级的住院经历完全不同,没有了童趣和无忧无虑,我在忧愁,思想自己未知的未来,到底该如何前行。
爸爸替我借来《水浒传》等书的那个夜晚,我要爸爸把早上借来的书全拿走,我也要走,无论如何也要离开这张病床,因为几天以来医生只在观察,却没给我开药,因为这里让我感到的只是孤独和空虚,即使有着几位热心亲切的护士和医护助理,仍然驱散不了心中的惆怅,失落。我狠狠地拔掉插在手腕,那让护士医生抽血,类似针管的东西,扔在地上,却始终扯不断塑料所制的条码手带,当然,我也逃不出夜里更加冰冷,灯光变得昏暗的医院、病房。那晚,在爸妈离开以后,我把自己关在洗手间,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咬着牙,想哭却没有哭,眼睛湿润,感到一种身不由己的无奈。
由于身旁一本书也没有,我第一次走到那个小得可怜,专为儿童而设的图书阁,但难得的是,能让我从杂乱的书堆里选到两本好书,白天晚上滋润着自己的精神和心灵,化作无形的支持和鼓励。一本《儿童小树之歌》,另一本则是余秋雨先生所写的《文化苦旅》。说实话,当时除了欣赏这两本书的文字、思想感情外,如《文化苦旅》对敦煌历史的感想,藏书阁过去现在的论述,关于牌坊、关于女人的感慨,我更享受的是两位作者在文中描述的食物,因为自己正被医生、营养师规定饮食,感到不习惯的我,藉着文字,获得精神上的一丝快乐、满足。《儿童小树之歌》的玉米饼、肉干、威士忌,《文化苦旅》一些文章里,如夜航船鲁迅先生等人吃的花生米,馒头,牛肉面……,都让我时刻产生无尽的暇想,垂涎欲滴。那时候,我甚至希望能品尝范仲淹的“米糕”。
在医院里工作或接受治疗的病人,因为所身处的环境,比更多人容易获得人生的启迪:珍惜生命,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人与事,每分感情。记得童年时旁边病床,那个被扶手电梯夹断手指,不停流血医生以“水蛭”(学名称“蚂蟥”)止血,痛楚万分,不住哭叫的小女孩;这次,夜里,旁边病床那四五岁的小女孩的外婆见我刚自己验好血糖,在收拾护士拿来的用具,便对我说“你已经很好的了,我的外孙女自生下来就患上一型,唉,她……”,当回想着医院病房里许多能承受、面对布,不断努力奋斗的孩子、成年人和老人,试问我哪能对生命感到疼累,对未知,需要自己以心追求的生命失望?在【流年】颖忘的人!对“望”的看法,就是那时候写在手机的文字。
香港回归那天,是假期,我和朋友们到大围踏自行车,往大尾笃驶去,经过六个多小时,约晚上八点末才回到大围归还自行车。途中,有三个朋友在大埔还车,到餐厅吃东西、休息,然后坐地下铁在大围等我们。我和大B,Vip,山(子虚)则坚持着,一直踏着自行车。当时,双手挺累,也因为长时间压住扶手,感到酸痛,但我没有想过半途而废,驾驶着自行车,我或快或慢,或直线武弯弯曲曲地前行,对未知的道路、人脸景物怀着好奇、希望,在游玩的同时,我多了一分认真,努力,充满自信地驶往目的地,即使不善长运动,动作显得笨拙,我也要不断向前,因为还未到达终点,生命只有休息处,却没有一个终点。
到现在,基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对时事,言行等问题,我还是会经常批评、甚至斥责爸妈,世上没有绝对,然而责备中,自己所表达、流露的是什么?爱的反面不是恨,恨也是一种紧张、关注的表现,在我心中认为,爱的反面是淡漠。一言一字,传至内心,是亲情絮语,很凶的,很倔强的语气、态度,在我心中,都化作爱。爱有千变万化的表达,希望父母,亲人能原谅我的表达方式。
“疲累只要一转脸,不就是熟悉的活力吗?”,开头这句话,是我一篇散文《累》的结尾,至今,我依然认同这想法,但也明白到不同的人对累,对失望会以不同的眼光、心意看待。许多人对生命、生活会觉得累、失望,或会一时气馁,但气馁以后,却继续是努力往前,坚持自己的理想、有意义地活着。也有人视累和失望为爱情的娇嗔,对另一半说累说失望,其实希望心爱的人能更加疼惜自己,拥抱亲吻,表达心意。一部分的人,却把累和失望等话作为手段,或说或表现出来,这样的累意、失望的真,这些人自己以及旁观者清的心知肚明,这种人是可耻可笑可叹的,在我看来,他们沾污了累和失望。对于他们,我衷心送上关汉卿的元曲《四块玉·闲适》: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不能奢望漫天飞雪将累意冰封,无法冀求、等待来生伴随希望、或更多的贪婪,自己,只想在生命的旅途中不断学习,认识各地各方朋友,累积一分分无价珍贵的情感,广学多闻,为生命,生活努力、奋斗!让自己的人生减少遗憾,让生命无悔!
累和失望,是人生命中的其中一首歌,每个人心境不同,所演奏的旋律也自然不一样,各有各的绚丽,各有各的丑陋。
二零零九年七月二十一日夜
19:56p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