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其他小说 > 中国的离别文化简介 > 中国的离别文化最新目录

离别

    人生聚散无常,古语道:“多情自古伤离别”,中国人自古重聚轻离,从古到今,留下了无数送别的诗词,江淹《别赋》中写到:“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从先秦《诗经》到两汉的乐府,从唐代诗歌到宋元词曲以至明清的诗文,离别成了中国文化中最让人伤感的文化。

    在中国,离别与一种植物有着不解之缘,这就是柳树。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千多年前,诗人王维写下了这首着名的离别诗。将离别的情绪与客舍旁的柳树联结起来,柳是“留”的谐音,所以人们用柳表示对亲人朋友的留恋,故有折柳送别之习俗。“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正是这种习俗的体现,古时战争频繁,戍边之人很难回家,长安霸水边,河水青青,杨柳依依, 妇女拉着戍边之人的手难以分开,新婚不久,就要远离,泪眼相看,恨不能在一块团聚,折一枝柳条,希望他早日回家。

    古人在与朋友离别时总要写上一首诗送别诗,李白曾作诗云:“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天际长江流。”故人离去。诗人心中怅然若失。站在江边,望着远去的帆船,很久很久,直到看到船在很远的江面上变成一片树叶,与天际交接,只有长江在默默的流逝,宛如诗人与朋友的友情,绵延流长。

    最是情人的分别难舍难分,宋代大词人柳永所作的词《雨霖铃》写尽与情人分别的缠绵。“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诗人与情人不忍分别,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想到从此天各一方,只能对月托思,有感而发道:“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遂成千古名句。

    离别之时,心情难免伤悲。于是眼中的景物都变了样。《西厢记》中崔莺莺与张生分别之时,心中伤悲不已,于是乃感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正是离人心境的最好写照,由于伤心离别,平时不曾觉察的黄花现在突然特别多,满地都是,大雁南飞,已是深秋,而枫叶在离人看来,却仿佛一夜之间就变红了。一草一木皆含别情,心与境合。这正是真情表露。

    游子远离故乡,情人劳燕分飞,朋友各奔东西,同学零落天涯,离别之时,往事历历在目。但是空间不会分开朋友的心。正如初唐诗人李勃的诗句:“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离别是依依不舍的目光,离别是眼眶里饱含着的盈盈泪水,离别是相依相偎不忍分离的依恋。离别是千叮咛万嘱咐的唠叨。离别是执手相看泪眼的无语凝噎。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聚就有散,在分别的那一刻,细细体会那往日的点点滴滴,将他的音容笑貌存在心底,默默地为他祝福,希望他平安健康。

    在某个下午,泡一杯清茶,阳光从窗格里打进来,在茶几上留下斑驳的影子,安静的空气一尘不染。手捧着分别时的留言册,让记忆的潮水涌进大脑,细细回忆那些已分别的朋友,每一个笑容,每一个细节,体会那淡淡的忧伤。是一种奢侈的情感享受。

    离别是伤感的,离别是美丽的。

    (全文完)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