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都市言情 > 父辈呵护之南苑点点简介 > 父辈呵护之南苑点点最新目录

第五十八章 孩子们的耦田

    冼光普家的耦田不同于市面上推行的以胶布垫底的田,而是用水泥沙石铺蹴的。它周边是约90厘米高的水泥砖墙,田里面是约15厘米厚的泥土,坚固之外水土也不流失。种作和管理方面,很是轻松自在。每年经营得当的话,亩产可达3000斤上下,甚至更高些。

    年前有次在凉亭闲聊,冼显牛提议,为了给南苑里的孩子们灌输创业思想,他家愿意拿出一亩耦田来给孩子们经营。冼光照听后第一个赞成,并同意出耦种钱。冼显马也显得情绪激动,拍胸脯说愿意出农药钱。冼显鹤得到这个消息后,阴阴嘴笑,说他出化肥款。

    四家人达成共识之后,把南苑的孩子们召集在一起,说出了他们的想法。华南虎着个脸,说不懂技术。冼光普说他可以指导;若他没有空,他有能力请湛江农科所的技术人员来指点。华东说他们年纪小,承受不了这个体力。冼显鹤说力不分大小,力大干多,力小干小,只要有精神,就如愚公移山。华北却是踊跃,而华西华中华娘他们默默无语,不作任何表态。

    冼光照知道这一帮家伙鬼得很,他们左推右搪,无非是这里面没有什么啃头。于是,他向冼光普使了一个眼色。冼光普会意,并以村长的名誉担保:若他们敢于实践,收成全归他们。而且口说无凭,立字为据。

    孩子们的眼里生出了光芒。

    “此话当真?”

    “绝无反悔!”

    “杀!”

    可以试想:每天家长们给的零花钱,远远不够他们的开销。比如给同学送生日礼物,搞派对,给父辈们寿辰的礼品,圣诞节与同学互送贺卡,那一样不要钱。假设碰上同学有困难,他们也要表示表示。特别是碰上灾情,他们得献上一份爱心。

    有了愿望的孩子们,精神面貌与以前可谓大改观。他们请教如何选种,何时种植。到了下种的时候,他们会把家庭作业早早地完成,便投入了种植中。

    “爸,耦种的芽是向上,还是往两边?下种时是平放还是斜插?”

    “爷爷,这耦种上面要铺泥土吗?种上后要打虫吗?水位是不是保持15厘米深?”

    耦田里一片繁忙的景象。

    耦下了种后,孩子们去学校,中午时间短不说他,下午一放学归来,就聚集在会客大厅飞快地完成家庭作业,然后就往耦田里冲。

    华南在贵港,一个星期只有两天的假期。每个星期,一到了星期五的下午,他总是匆匆地往回赶。一到南苑大门口,就叫华中或华西了。

    往往这时候,孩子们高兴得不得了。他们会成群结队,到耦田里去。

    对施肥做到量少勤施。常常注意耦田里有无蚜虫、斜纹夜蛾和刺蛾,或水咀。如有喷农药和撒石灰。

    如果碰上是假期,华南会把华月和华北带回来一起劳动。

    这年的署假,华月和华北,在家里过。天天和华南他们到耦田里看耦的成长。看叶子,看花蕾,看花朵,看水里的小生物。日子过得相当的充实。

    孩子们的日子充实了,也是大人们的日子充实了。他不用再为他们家庭作业操心,也不再为他们天天到粪菜塘、下塘这些地方摸石螺,抓鱼虾而担忧。

    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到了冬天,孩子们的这一亩耦田的收成,冼显牛说比他们家种的还高些。那些耦,肉厚脆嫩,有少女的手臂那么大。

    孩子们摩拳擦掌了。一放寒假,华南就带着华月华北回。

    这晚,他们集中在会客大厅。他们在为耦的销路发愁。华中说,就象他们家,把耦运到贵港去批发。华东说,如我现在懂得开车就好了,我们可以把耦拉到贵港或湛江、木格和桥圩去卖。华西相当有经济头脑。他说,学校里已放假,不然的话可以与学校的食堂联系销路。而今我们只能走多样化渠道了。华月就问他,如何走法。他看了一眼华月,说贵港可能有耦粉加工厂。如有,向厂方联系。另一方面,按华东的说法,我们请父辈们为我们拉上贵港批发。不然,到附近的圩上也成。再不,我们可以用鸡公车,把耦推到村里或隔离村销售。

    他们在会客大厅商议,不想大人们都在外面听着哪。冼显牛暗暗点头,心说:冼显鹤看华西真准。而孩子们也对华西是刮目相看。

    华西的话点醒了众人。他们一窝蜂地冲上华中家的二楼,他们要在网上查信息。

    这事,冼光普和刘珍妮他们这些大人都自叹不如。他们只固守成规,只懂得按老路子给耦寻销路,就不懂得往网上去寻找生机。

    三天后,南苑的孩子们发出了欢呼声。他们在网上找到厂家,同意买他们的耦。

    开心啊!

    在大人们的帮助下,他们用了5天的时间,把3000斤耦,送到了厂家。不过,他们又很是懊恼!他们对产量估计不足,耦田里不止3000斤耦,竟有约4000斤之多。

    他们不想再找厂家,也不想再找大人们的麻烦,把余下的耦推到村铺子那里去以低价销售,益益村民。再不,就推到古城、岭护、沙岭这些隔离村卖。

    卖完耦这天,他们把所得的耦款,一半给了家长,另一半留给自己支配。同时与家长签了合同,来年这一亩耦田依然归他们。

    孩子们尝到了甜头。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