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十八、夜探皇宫
“倾倾,四弟应该有重要的事情要跟我说,不如你去找徐玩吧!”南宫景从园子里走了出来,认真的对慕容倾颜说道。
“啊?”是慕容倾颜的错觉吗?南宫景在支开自己,算了,自己也没什么兴趣听,说的对,去找徐玩玩。“好吧,你们慢慢聊,我先撤了!”有时候事情知道的多了不一定是好事,既然他们兄弟有话要说就让他们说去!
“四弟,进屋说吧。”南宫景做了个请的手势让南宫澈进屋谈事。
“大哥你。。。”南宫澈跟着南宫景进屋,不由的一愣,但是随即便露出笑脸。
“四弟你笑什么?”南宫景是故意露出自己的本性,要让南宫澈明白自己已经不是那个傻傻的景王爷了。
“没什么,我很高兴!”南宫澈是出自真心的,多年前自己在宫外寻医,为的是根治自己的疾病,后来依然留在宫外,也是在寻找神医希望有一天大哥能够恢复。“我想大哥应该已经知道我来的目的了吧?”
“是,我目前还不方便出面,所以事情需要你的帮助。”
“大哥不必多言,我来也是要自己出面,不会打扰大哥的计划!”
“好,多谢!”除了南宫澈,南宫景想不出来这个时候还有哪个兄弟谁能值得信任。
夜晚,皇宫,龙吟殿。
皇宫的守卫依旧严密,特别是皇上的寝宫龙吟殿。虽然还是严守着,但是仔细一看就会发现龙吟殿的侍卫都换成了生面孔。明天是成败之日,今夜是最后的夜晚,南宫景必须见皇上一次。即使是冒着生命危险都要来。
龙吟殿南宫景是熟悉的,应该说除了玉吟宫最熟悉的地方就是龙吟殿,只是可惜守卫森严,南宫景在殿外等会多时也没有机会。只是时间不等人,百般无奈之下南宫景只有硬闯了。施展轻功,飘飘若兰的飞上龙吟殿的屋顶,其实这样是很危险的,由屋顶翻落院子进入寝宫。寝宫外依然有人,不得已南宫景只好点了几个人的穴道进入。
已经是深夜,寝宫内除了在打瞌睡的两个太监之外没有别人,南宫景还是点了他们的穴道后才走到床边。
床上躺着的是熟睡的南宫翼,安详的脸,看不出有什么病,但是却一直这样昏迷着,探了探他的鼻息只是睡着了样子。
“父皇!”南宫景轻轻的推了一下试图叫醒,但是那是徒劳的,南宫景点开睡穴,依旧没有醒来的迹象。是中毒吗?不对,如果是中毒不可能太医诊断不出来,南宫宇再厉害不可能买通所以的太医,难道说是?。。。南宫景灵光一闪,从怀里掏出一包粉末,扶起南宫翼让他闻上一闻。
“咳咳!咳咳!”南宫翼醒了,他竟然醒了,南宫景欣喜若狂!
“父皇,父皇你没事吧?”自己估算的没有错,皇上只是服用了安睡的药无法醒来而已。
“景,景儿?”刚刚醒来的南宫翼不免有些奇怪,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就只是看见南宫景坐在床边。
“嘘,父皇请听儿臣说。。。”南宫景做了个嘘的手势,如果让人发现将会很难办。
“景儿你。。。”南宫翼很快明白了,原来南宫景已经恢复正常了,这让他更加的欣慰。
“儿臣没有太多时间解释,三弟他某朝篡位,皇宫的局势已经被他占领了,还请父皇继续装病,一切交给儿臣来办!”
“宇儿的心机朕不是不知道,只是没想到会这么快!”知子莫若父南宫翼又怎么会不知道呢!
“父王还请多保重,事情很快就会过去的,儿臣不宜久呆,先告辞了!”跟皇上打了照面事情才能够办理,即使出了事情,只要皇上没事,那就可以放手去做了。
“好!”南宫景随即又神不知鬼不觉的离开了龙吟殿。皇上笑了,等了那么多年,那个位置始终会是他的!
隔天,皇宫。南宫宇集齐了众大臣众皇子都来到龙吟殿外,理由是皇上可能熬不过明天了。这鬼话南宫景才不信,但是他信的是南宫宇总有一天会将父皇杀死。南宫萧缺席了,因为他在王府遇刺,至今还未脱离危险,南宫澈来了,因为当初南宫墨回宫有人问起过南宫澈的下落,他便说去景王府看看,而南宫澈确实跟南宫景谈完以后当天就回宫了,南宫宇没去查他干了什么!今年真是多事之秋,特别是今天。
“荣西王爷,请…”南宫宇做了手势让他站出来说话,南宫宇看了眼慕容明德,他一直处于中间边缘,连把自己女儿嫁给了自己也表明明确。
“诸位…”荣西王爷站出一步让大家都静下来“大家都知道,今天晚上也许皇上可能熬不过…唉…”荣西王爷深深的叹了一口气,不惊赶到惋惜,皇上正值中年,实在不该…
“王爷的意思是说要拥立三皇子为新皇吗?这事情还言之过早吧!”是陈将军,南宫萧王妃陈芯儿的父亲,本来一直驻守国都城,直拖到今日才不得不进宫,一来是因为南宫萧遇刺一定于南宫宇脱不了干系,南宫宇做皇帝,也得看他陈杨泽答不答应!
“丞相大人,你怎么看?”南宫宇将话问到了慕容明德身上,虽为岳父大人,但是今日还是称他为丞相。
“老夫觉得,此事明日讨论也不迟!”慕容明德不吃那一套,他又不是不知道这一切都是南宫宇在背后操纵,无奈他也见不到皇上,前些日子才一直谎称身体抱恙带在丞相府里。
“丞相大人说的极是啊,还是等明日决定,或者皇上一早就准备好遗诏了呢!”南宫景的外公周大学士赞成慕容明德的话。
“是啊是啊,也许皇上一早就有打算了呢!”后面也有几位大臣都随声附和,这些个都是不赞成南宫宇继承皇位的人,还有一些是希望南宫萧继位的人,只是南宫萧不在他们现在也是站在中立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