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二百三十五章 拍马和溜须(求花,求订阅)
“哈哈,你小子变得真够快的,老姐我不得不说,你小子这拍马的功夫太厉害了,丁爷爷听了以后一定会非常高兴的。”吕大钰笑道。
听了吕大钰的话后,张铮对丁老说道:“丁爷爷,你听到了吗?吕姐说你喜欢溜须呢。”
“嗨!嗨!我说张兄弟,不带这样打小报告的。”吕大钰鄙视道。
“哈哈,我说小铮,你小子的确有点不地道,谁会像你这样出卖好朋友呀?不过,你这次好像有点聪明反被聪明误,上了大钰的当了。”丁老在电话中说道。
“啊!上当?怎么会呢?丁爷爷,小子我上了吕姐什么当了?”听了丁老的说法后,张铮疑惑的问道。
“哈哈!我说小铮,我老头子刚才听得真真的,大钰压根就没有说‘溜须’,人家说的是‘拍马’。臭小子,你知道她为何要这样说吗?”丁老笑着说道。
“我哪知道吕姐什么意思呀?丁爷爷,这‘拍马’和‘溜须’的意思好像没有什么区别吧?”张铮说道。
“当然有区别了。小铮,这‘溜须’的来由你应该知道吧?”丁老问道。
“丁爷爷,如果我的记忆没有错的话,这‘溜须’的典故应该与北宋名相寇准寇老西有关吧?”张铮说道。
丁老笑道:“哈哈,你说得不错,的确与他有关系。据《宋史?寇准传》记载,奸臣丁谓最善于察言观色,阿谀奉承。有一次,参知政事丁谓与宰相寇准在一起吃饭时,他看到寇准的胡须上沾了一些饭粒,便赶紧上前为寇准溜须揩拭,并盛赞其胡须之美。寇准对丁谓这种行为感到又好气又好笑,实在忍不住,便损了丁谓一句:参政,国之大臣,乃为长官拂须耶?将丁谓说了个面红耳赤。可见用‘溜须’来形容某些人阿谀奉承的丑态是非常贴切的。”
“丁爷爷,那‘拍马’的典故来自何处呢?”张铮问道。
丁老说道:“所谓‘拍马’,并不是一个典故,而是蒙古人的一种习俗……”
“啊!丁爷爷的意思是,蒙古人最喜欢拍马了?”张铮问道。
丁老说道:“没错,蒙古人不但喜欢拍马,而且拍马的历史非常悠久……”
“啊,丁爷爷,您老的意思是,蒙古人拍马有着悠久传统了?”张铮惊讶的问道。
丁老说道:“是的,至少可以追溯到元代吧。蒙古族是马上得天下的民族,他们对马有着特殊的喜好和感情,马不但是他们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也是他们权力、地位和身份的象征。他们爱马,喜欢马,也喜欢别人夸赞他们的马。
所以,无论是同僚相见,还是朋友相见,或者是下级见到上级时,往往都是一边拍着对方的马背,一边将马大大的夸赞一番……”
“啊!丁爷爷,不是拍马屁吗?怎么成了拍马背了?”张铮问道。
“哈哈!其实,所谓‘拍马屁’的说法,是一些不了解蒙古习俗的人凭空想像出来的,这种说法既不符合逻辑,也是没有事实依据的。小铮你想过没有,这马的屁股能拍吗?”丁老问道。
“丁爷爷,我知道老虎的屁股是摸不得的,还没听说过马的屁股不能拍的,为什么吗?”张铮问道。
“小铮,你看过赛马吗?”丁老问道。
张铮说道:“我当然看过了,我去过莫斯科中央赛场看过赛马,也去过英国切尔滕纳姆赛场看过赛马,去年我还到过香港赛场看过赛马。丁爷爷,我给你实话实说吧,如果不是因为这两年战事吃紧的话,小子我差点在扎德尔建一个现代化大型赛马场了。”
“哈哈,真没想到你小子还是个超级马迷哟。小铮,你在看比赛的时候,看到有骑手拍马屁的吗?”丁老问道。
张铮道:“我没看到有拍马屁的,但看到有人用鞭子打马屁的。”
“结果呢?”丁老问道。
“丁爷爷,还用说嘛,结果当然是马儿跑得更快了。”
“哈哈,这不结了。拍马,只能拍马的腰部、肚子或背部,否则,如果拍了马的屁股的话,马就会开路一马斯,向前跑路了。马走了,马的主人当然也要走了,这不是等于撵上司走吗?小铮你说,哪一个下级胆子这么大,敢拍上司的马屁股,赶上司走人呀?所以,‘拍马屁’并没有阿谀奉承的意思,只是给马儿发出‘向前开路’信号。小铮,听了我的解释后,你应该明白‘拍马’和‘溜须’的区别了吧?”丁老问道。
听了丁老的解释后,张铮笑道:“哈哈!‘拍马’这个词用了这么多年,到今天我才弄清楚,原来并不像大家认为的那样是阿谀奉承呀。丁爷爷,真是听您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呀,太长见识了。怪不得刚才吕姐说到这个词的时候,一脸的奸笑呢,原来她早就知道这个词的真正含义了。”
“臭小子,你才一脸奸笑呢。我估计你小子会向丁爷爷打小报告,所以,我才没用‘溜须’,而用了‘拍马’这个词,没想到你小子还真向丁爷爷打小报告了。哈哈,张兄弟,你对本姑娘的神机妙算服不服呀?。”吕大钰笑问道。
“哈哈,兄弟可以说是诗词歌赋、经史子集无一不通,烹炒煎炸、爆熘蒸煮样样拿手,被世人称为当代张天师,但没有想到会栽在这个‘拍马’上,吕姐,我算是服你了。”张铮笑道。
“去你的,张天师只会捉鬼,这诗词歌赋、经史子集、烹炒煎炸、爆熘蒸煮和他没有什么关系。”吕大钰鄙视道。
“既然没有关系,咱们就不谈他了。丁爷爷,关于我刚才说到的那些干扰问题,小子建议您老人家应该早做防备,千万不要让改革开放的大业夭折在摇篮里哟。”张铮对丁老说道。
丁老说道:“小铮,你放心吧。你说得不错,时不我待,时不再来,我们已经浪费了很多宝贵时间和机会,绝对不能再错过这次振兴国家和民族的大好时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