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你跑去哪了?
第二天也是草草用了早餐便去了公司,为了忙昨天的晚会,他推迟了两个会议,那两个会议自然挪到今天。顾珺衍看着手里屏幕上的来电有些烦躁,把手机递给秘书,让她去解决沈洛宁请来谈离婚的律师,他则继续专心的开会。忙了一天的顾珺衍脾气格外差,他推了和陆雪晴的约会,拖着疲惫的身体开车回家。沈洛宁看着眼前的出租屋,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出租屋是一室一厅一厨一卫还有个小阳台,她解下身上的小熊围裙,搭在椅子上。她坐在餐桌上呼了口气,他只交了两个月的租金,两个月后房租到期的时候,她和顾珺衍大概也已经离婚了。过两天她也该去看房子了,总不能让漫漫跟着她窝在这个简陋的小房子里。沈洛宁设想的很好,买了房子就直接简装,离婚之后就带着漫漫拎包入住。沈洛宁正打算因为规划好的未来而努力时,口袋里的手机却应声响起。沈洛宁接下电话:“喂。”顾珺衍不悦的声音响起:“你跑哪去了!”沈洛宁即便看不见他的表情,也知道那一定是平时厉声质问她的样子,他对她向来是没有好脸色的。“这么晚了你究竟在哪里鬼混!”沈洛宁眨眨眼,把眼泪逼回去:“律师已经跟你联系了吧?既然我已经提出了离婚,就没有住在一起的必要。”顿了顿,她又道:“我现在已经安顿好了,等到这件事过去,我会把漫漫从你那里接来一起住,就这样。”“这件事哪里轮得到你来做决定!”顾珺衍厉喝:“你最好马上给我回来!”“你冷静点。”顾珺衍只觉得怒火中烧,原来她早就安排好了,昨天在晚会宣布离婚,今天就打包行李离家出走,还顺带找了律师跟他协商离婚!天借给她的胆子9要带孩子走?花够了他的钱,就带着他的孩子走,用他给女儿的抚养费养野男人?一家三口乐乐呵呵的幸福生活他们凭什么!顾珺衍想起平时沈洛宁给他做的夜宵,每天早上雷打不动的爱心早餐,甚至偶尔加班时的营养餐。他咬牙,绝不能离婚!凭什么他的专利去让别人享受!“离婚也不是你一个人说了算的,别以为有了漫漫你就能为所欲为,既然你嫁进顾家,就给我做好顾夫人,这辈子生是顾家人,死是顾家鬼!别妄想…”沈洛宁看着餐桌上的那对婚戒,她听着顾珺衍冠冕堂皇的话有些可笑,她咽下心中的酸涩,讥讽道:“陆雪晴也是顾家的鬼吧?就是不知道究竟是你们兄弟俩谁的鬼!”顾珺衍又惊又怒,正要发火,沈洛宁却手快的挂断了电话。顾珺衍看着被挂断的手机,一股无名火堵在心里上不了下不去憋的难受。沈洛宁看着眼前的婚戒,那是五年前的婚礼时顾珺衍亲手戴到她手上的,如今却沦落到被那个女人扔到垃圾桶里的命运。当时她站在街角,眼睁睁的看着陆雪晴上了顾珺衍的车,四月天,温暖如水的阳光她却觉得被困进冰窟般的全身僵硬,动弹不得。直到车子走远,又过了好久,她的身体才有了知觉,她连哭都不敢,她不敢绝望,不敢害怕。沈洛宁踉跄着步子跑到垃圾箱边,把那戒指找了回来。曾经如星般璀璨的戒指,被垃圾染上,变得肮脏不堪。她忍下眼里的泪,咬着牙咽下那股子酸楚。她永远忘不了那种感觉,被践踏的一文不值的感觉,仿佛这多年来所有的付出和爱慕在那一刻被踩碎碾压,不得好死般。她狠着心从右手无名指摘下自己的婚戒,曾经的她光辉骄傲,陆雪晴在她眼中不过蝼蚁。即便是羞辱与她,又如何轮得到陆雪晴。可一切都拜顾珺衍所赐,他不爱她并不可怕,她爱他就好。可她不愿意在她的婚姻里,在她的家庭里存在任何会伤害到漫漫的潜在可能。与其那样,她宁可离婚。从当初决定离婚,到昨天晚上公众于世,她竟没有丝毫后悔,只觉得有些亏欠女儿,当初只因年轻不懂事,将自己伤的遍体鳞伤之外还带累了小小的漫漫。想起那软软的小家伙,沈洛宁有些不忍心,平时顾珺衍忙着工作应酬,孩子跟他并不亲近。也不知道她不在身边,漫漫有没有难过。想起女儿乖巧的样子和软软的声音,沈洛宁心疼的红了眼圈。她只希望顾珺衍能配合律师的工作,尽快结束两人之间的关系。离婚风波快些过去,让她跟漫漫重新团聚。而此时的顾家别墅,顾珺衍面色铁青,像极了动画片里的坏人,也符合幼儿园老师口中的反面教材。顾漫熙抱着怀里的维尼小熊,怯怯的看着他,她想上楼,又怕惹怒了爸爸,留在这里却更害怕,爸爸本来就不喜欢她,如果惹他不开心他一定会揍她的。顾珺衍看着顾漫熙站在沙发角落,畏惧的小眼神如同看到了大饿狼一般。他徒然想起沈洛宁说的要带着漫漫离开,说他根本无法照顾好漫漫。是了,这孩子跟他平时并不亲昵,又怎么愿意跟他生活。“你躲在那里做什么!爸爸还会打你不成!”他从不知道,教育孩子是要轻声细语的,而顾漫熙听他这样凶人,更是不愿亲近他。看着小家伙瑟缩的样子,顾珺衍更是怒火中烧。一面是闹着要离婚带孩子离开的妻子,一面是与他向来不亲近躲他远远的女儿。他内心躁乱却无处发泄。“你妈妈就是这样教你的?连句爸爸都不会叫!你这样的教养到了幼儿园谁会喜欢跟你玩!”,顾漫熙看着顾珺衍疾言厉色的样子吓得哭了出来,边上的佣人都畏惧于顾珺衍的威严不敢上前。“妈妈…我要找妈妈…妈妈…”小家伙抱着维尼委委屈屈的哭叫。顾珺衍张张唇又要斥责,看着小家伙哭得更加厉害,他叹息着忍下心里的火气,大步上前把她抱起。“我要妈妈…”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