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古代言情 > 琵琶歌简介 > 琵琶歌最新目录

第036章 送联

    长风喜道:“见人如见扇,甚好!甚好!”说罢少时,竟见彩苓忽地揉了揉鼻子,又吸了吸,便想是因湖边凉风吹拂的缘故。又念此时已是晚秋将尽,寒冬不远,当是时减少出门,尤是在这多风湖畔,便道:“彩苓,眼下天气愈来愈冷,出行甚是不便。且这湖边凉风习习,若不慎感染风寒,那便是不好了。我想,咱近几月便不再来此地,等来年花开春暖,方约于此,你看可好?”

    彩苓抿了抿嘴。如此,便意味着她与长风将几月不能相见,心中竟有些不舍。思了片刻只得道:“也是。那便依你所言,来年春天方来此地。不过,咱当定个确切时间,若是早一天或是晚一天,那便是不行。”

    长风思考片刻,说道:“正月十五为元宵节,那咱们便正月十四相见,到时我许有重要之事要与你说。”

    彩苓奇道:“重要之事?何事啊?”

    长风亦如彩苓一般,喜欢留些悬念:“这……暂不能说,不过到时你便知道了。现在我可以透露一点的是,我要与你说的乃是一件甚是有趣之事,你听后定会十分欣喜的。”

    彩苓仍带着些不解道:“何事啊?这般神秘。”又忙补充道,“不过,既然你暂不想说,我也不为难于你,如此,也好在我心中种下些期待。”

    两人约定好,便未再多聊,只相互道了别,便各自归家去了。

    于是,寒冬袭来,日子却还如往常一般平静,只是无了见面。

    ※∽※∽※∽※

    此时离除夕尚有八九日,殳鹤便开始思着画些桃符,拿与街上去卖——此处所说的画桃符便是指写春联,乃是除夕习俗之一。

    当然,这画桃符非殳鹤一人便能完成的。首先,这要求画桃符之人能写得一手好字,殳鹤倒是具备了一些。其次便是要求画桃符的人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要么知道许多楹联佳句,要么自己会写,而殳鹤则是两者皆不具备。因而这画桃符他还得靠儿子长风。长风乃一介读书公子,自然背得不少佳句,且具备一定文笔,书法也较好。如此一来,画桃符一事便只需由他一人包办即可,而卖桃符自当交给他爹。这便是一人出才,一人出力,分工明确而相得益彰。

    这日,长风仅用了不至一个时辰,便将四十幅桃符画好,便唤来殳鹤。殳鹤将桃符察看了一番,满意之至,直夸长风能干。当下又寻思着送几副与乜子诚家,只因他与乜子诚关系甚是不错,又因乜子诚多次相助于自己,送其桃符也算作一种答谢,便对长风道:“你拿几副桃符送与诚大叔家。他多次帮助咱家,又送这送那的,这恩情咱不得不报。”

    长风听得殳鹤这般说,心中不由一喜。他本以为,自己唯有来年春方能与彩苓见面,却不料今有此等好机会。且他来乐天村这般久,还从未去过彩苓家,借此机会,他亦可熟识熟识彩苓的家人。

    “是,孩儿这便去!”长风毫不犹豫地答应到,即刻挑了十幅自己认为最好的桃符,去了乜子诚家。

    待至了乜子诚家房前,却见院里无人,门却开着,便呼了声:“诚大叔!”

    乜子诚本与妻子于堂屋中闲谈,却听得屋外有人呼喊,忙对妻子道:“去看看。”

    钱氏行至门口一看,却见得一位翩翩公子立在院坝一侧,似于何处见过,却一时思不起来。便走近问:“公子要找何人?”

    长风笑道:“大娘!我是村人殳鹤之子,此番是奉父亲之命来给你家送桃符的。”

    钱氏虽未亲眼见过殳鹤,却也在丈夫的耳朵中听说过殳鹤,知道他家便是今年刚迁来乐天村的那家人。此刻见殳鹤之子来,便是笑脸相迎道:“原来是殳公子啊,进屋坐吧!”

    长风便在钱氏的招呼下进了屋。

    屋中乜子诚见是长风来,意外之中也带着惊喜,忙“诶”的一声起身相迎,“长风!快进来坐。今日怎的想起来我家?”

    “我爹令我画了些桃符,打算拿与街上去卖,叫我给你们送几副过来,你看你们需要几副,随意挑便是了。”长风一面回道,一面将手中的桃符放于了桌上,展开来。

    钱氏见此竟是免不了客气,只笑道:“这如何好意思呢,还让你家送桃符……”

    “大娘不必客气,这仅是举手之劳罢了。”

    这时旁边的乜子诚已开始看起了桌上桃符来,只见其字甚是美观,倒是悦目,当下忙双手捧起最上面的一副,细细观赏了起来,片刻叹道:“嗯!果然是读书人,写的字竟是如此好看。”

    “哪里,哪里,”长风低头谦道,“诚大叔过奖了。”

    彩苓这时正待于自己的闺房中,她自然早就知道长风来了。

    这日她本来在房内习作针黹,突然听得屋外有一男子呼喊,便听出是长风的声音,竟是激动不已,当即跑到镜子前照了照,理了理云鬓。作为一情窦初开之少女,自然希望把自己最鲜艳之一面展示与倾慕之人。

    待她反复确定自己形象尚好后,方才鼓起勇气出了闺房,只见长风与爹娘正围在桌子旁看着桃符,便欣喜呼道:“长风哥!你来了?”

    “彩苓!”长风扭头见是彩苓出来,当下也乐着呼了她一声。

    钱氏见二人竟是这般相识,不免诧异,忍不住问:“你们二人认识?”

    彩苓却不知如何回答,只吞吐道:“哦……我与长风哥见过几面。”

    李氏听了心中不禁问道:“见过几面便如童年玩伴一样熟识,竟有这般神奇的事?”然此刻却不好问女儿具体缘由,只得笑着道:“你来得正好,人家殳公子给咱家送来桃符,你快来帮你爹选选。”

    彩苓听了随即行至桌旁,小心拿起一副桃符,细细看了起来,片刻方吟道:

    东风引紫气,一元复始;

    大地发春华,万象更新。

    又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一派生机勃勃的迹象。甚好!甚好!——长风哥,这是你所写吗?”

    长风点头道:“正是。”

    乜子诚听了不禁赞道:“长风贤侄果真是好才华啊,将来必定能考取功名,大有作为的。咱们村啊,现如今就你与乜永浩两名秀才,你可要加把劲,为咱们村增增光。”

    虽同是说鼓励他考取功名,但话从爹娘口中出来的感觉与从乜子诚口中出来的感觉竟是完全不同,他也不清楚到底为何。许是因爹娘说得过多,每当自己存些松懈时,这话便会在耳畔响起,生厌亦是极为正常之事。而乜子诚是彩苓的爹,这话从他口中说出便如同彩苓的意思,不禁使他力量倍增。

    长风谦道:“谢乜大叔夸奖,晚生定当努力!”这见彩苓已将第一副桃符拿开,看起了第二副来,念道是:

    又是一年春草绿;

    依然十里桃花红。

    念罢又抬起头,似有所思。

    长风见了,便笑问:“如何?这联你又作何感想?”

    彩苓笑道:“这联自然也是在写春之美。不过,这下联倒有点似在写人。”

    长风自明白些她意,却故意问:“哦?那你说说看。”

    彩苓问:“你可读过那首诗?”

    “哪首?”

    彩苓思道:“这诗我已记不完全,只记得其中两句为: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你可知这是什么诗?”

    长风一听便知这诗,当即回道:“此乃唐代诗人崔护所写绝句《题都城南庄》,你方才所背的乃是后两句,这前两句为: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经长风这么一背,彩苓方才完全想起来,只“哦”的一声点了点头,便又继续看起下一张桃符来。

    对于女儿和长风关于桃符的讨论,乜子诚只在一旁听着,却不敢多地插嘴,亦不想多地插嘴。之所以不敢,是因他才疏学浅,比起女儿来便已相差甚远,比起长风来则更甚。之所以不想,是因他觉彩苓与长风倒是极为契合,说郎才女貌显然不为过,却亦有些不准确。——自己的女儿岂是仅仅有“女貌”,更有古今少见的“女才”。

    而钱氏则更不敢多言,她乃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不识一字,但在一旁见两人聊得正乐,便是露着笑颜。而此刻,她心中竟对丈夫教女儿识字读书多了几许认同。以前她对丈夫这举甚是不解,认为女子当为之事无非是各种手工家务,读书识字亦顶多是大家闺秀能为些,乡村姑娘如何能这般?然今日见了彩苓这般,倒也觉女子有才也甚是美,若是嫁了人亦能与夫君聊些诗书,未尝不是一种乐。

    彩苓将所有桃符看完,随即对他爹道:“爹!咱们选前两副吧!”

    “嗯!”乜子诚点了点头,“厨房门一副,这堂屋门一副。”

    长风却奇道:“彩苓妹妹为何选前两副,莫不是这两副最好?”

    彩苓摇了摇头,“自然不是。这一来,所有的桃符都一般好,我无从选择;二来,你能送来桃符本就令我家感激不尽,又怎敢过多挑剔?”

    长风听了,不禁一笑。待乜子诚拿了两副桃符,便一面将其余的收了起来,一面道:“既然桃符已经送达,我便不多留了,当归去了,你们若是还有需要,大可来我家说便是。”

    彩苓听了竟心生一丝不舍意,想自己与长风已有两月未见面,而这日他才刚来一会儿,连话亦未多说几句,便要离去,实在有些急切,可她身为一女子,自不便说一句挽留的话。

    但听得这时乜子诚对长风道:“你说你,好不容易来一趟,又送来这般贵重之物,怎的说也得多坐一会再走啊!急什么!”

    长风摆手道:“不了不了!我爹命我早去早归,当是还有其他重任交与我,我得早些回去才是。”

    乜子诚轻叹一声,“……好吧,你既然是不空闲,那便忙去吧,以后若是有空,可常来坐坐,喝喝茶什么。”

    “好嘞,一定来。”长风笑着答应到,便又简单与钱氏彩苓道了别,方拿着其余桃符离了去。

    待长风身影消失在院坝间,钱氏扭头看彩苓时,却见她依是目光汲汲地看着屋外,方问:“彩苓,你与娘说说,你与那殳公子是如何认识的?”

    “这……我……”彩苓不禁头一低,脸竟是微微泛红起来。

    乜子诚见了便对钱氏道:“好了,她娘,莫再问了。咱彩苓也长大了,也该有自己的心上人了。”

    “爹——”彩苓拖着嫩嫩的声音,嘴角却是挂着羞甜的微笑。

    钱氏道:“你这孩子,有心上人还不能对娘说啊,打算瞒娘一辈子?”

    彩苓当即行去直摇着钱氏的胳膊,嘻嘻笑道:“娘,女儿怎敢?”

    ※∽※∽※∽※

    除夕乃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每家每户自是要求个团圆。故除夕前几日,殳远志与殳青云一同归了家,而另一边,彩苓大哥乜云亦是携妻女归了,两家便是各自团圆,欢度佳节。

    婚姻之事乃终身大事,当父母的自然是看重,然而这当父母的不急,当大哥的倒是有些急了。这日一家人正一同用着食,乜云竟提说了一件令彩苓怎么也没想到的事。

    乜云对乜子诚与钱氏道:“爹,娘。俗话说得好,‘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看,如今咱们彩苓也已不小了,过完年便应吃十四岁的饭了,也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爹娘可曾为彩苓考虑过婚配的事?”

    彩苓一听这话,一时不由心跳加速,也不知怎的,脑袋里便浮现出长风的模样来。脸亦是瞬间一红。

    乜子诚看了一眼彩苓,笑着回道:“这倒是未曾考虑过。在我和你娘的眼里,她呀,永远都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说着以手中的筷子指了指彩苓,又转道,“不过,今天你这么说,倒是提醒了爹娘:也是时候该考虑考虑这事了!”

    “爹!女儿还不想嫁呢……”彩苓娇羞地反对道。

    “嫁不嫁是一回事,考不考虑又是另外一回事。婚姻大事关乎你的终身,爹娘自当早些为你谋划谋划,有备无患嘛。否则稍有不慎,错过了好人家,岂不可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