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一家温饱
晚餐,五个人围在桌前坐了,李老爷子喝了一碗鸡汤,现在对董月雯是赞不绝口,三句话离不开夸奖董月雯。.
“月儿娘,你是命好的,前些年月儿病着,这前前后后就你一个人,如今月儿好了,还是个那么聪慧能干的姑娘,你以后有的是享福的时候。”
李老爷子说着又转过头看着董月雯,一张脸上全是满意的笑意。
“行了行了,老爷子,你再夸,以后她尾巴就翘到天上去了。”
董氏嘴上虽这么说着,但是一双眼睛已经笑成了弯月。
吃吃喝喝完了,李瑾便扶着李老爷子回去了,董二牛虽然打心里喜欢着董氏,到底还是要避嫌,一个大男人住在寡妇家里,他倒是不怕什么。
怕就怕他不在的时候,村子里的人说董氏败坏名声,要把她拉去浸猪笼。
所以,在嘱咐二人关好门窗,小心火烛之后,他也点起灯笼下山去了。
夜里,董月雯躺在董氏的身边,心里升起一股暖意。
“娘,如今咱家都靠着什么为生啊?”
来到这里的这些天,她观察了家里的渔具,看起来很久没人碰过了,这董氏铁定不是靠打渔为生的,可是这两天也没见董氏做其他事情。.
于是她越发好奇了,一个寡妇带着个傻闺女,靠什么维持生计?总不成这董家村每个月还给她们娘俩发粮食吧。
“对了,你不说娘还忘记了,明儿你在家给你二牛叔和谨哥儿做饭,娘得出去一趟。”
董氏说完心里也着急起来,她原本在岛礁上的花漾楼收衣服浆洗,一件衣服半个铜钱,这些年便是靠着这份手艺,拉扯着之前的傻女儿董月。
可是这两天事情多了,她竟然把收衣服的事情忘记了。
虽说那楼里的姑娘都喜欢她浆洗的衣物,觉得药草香味比那皂角好闻,但是如果她长久不去,保不齐这些人就把衣服包给别人浆洗去了。
少了这份营生,她母女二人以后怕是会活不下去。
“娘,你要出去干啥去?”
董月雯的手在被子里抱着董氏的胳膊,一副长不大的小女儿的模样。
“娘要去花漾楼收衣服回来浆洗,早晨搬家的时候,娘见米缸已经见底了,再不去做事,咱们娘俩儿就没米下锅了。”
说来也是董氏运气,这些年花漾楼的衣服一直是她洗着,工钱就不少,日子倒也不辛苦,这不才把董月养的胖嘟嘟的,要不一个乡下丫头,哪里会有福气吃出这样的身材来。.
董月雯搜索了一下记忆,花漾楼这几个字倒是有些熟悉,但是她却想不起来,有可能是以前傻董月的记忆对她产生了影响。
“花漾楼是干啥的?洗衣服给那么多工钱?”
董月知道半个铜钱就是五毛钱,这种乡下地方,一楼子的衣服都包出去洗,一件衣服五毛钱,在这个时候还是挺值钱的。
毕竟董氏洗一次衣服,赚的钱就够她母女二人吃上小半个月的米了。
她正想着,黑暗里却响起董氏的声音来。
“别问了,反正好人家的姑娘是不会去那里的。”
董月雯更好奇了,如果这买卖这么赚钱,这样的好事这么可能是她孤儿寡母能守着做的,这内里一定有隐情。
难不成?
董月雯又深深吸了一口被子上好闻的药草香味。
“娘?花漾楼是不是青楼?”
听了女儿的话,董氏心中一阵屈辱,她现在倒觉得若是董月还是以前那样痴傻的样子,那自己这样做,倒也碍不着董月什么事情。
毕竟以前的董月注定是嫁不出去的,可如今女儿清醒了,她倒是无所谓,怕就怕以后女儿因为此事受了别人的轻贱。
嫁不出去,她可就要自责一辈子了。就算嫁出去了,让女儿婆家人知道自己在给青楼妓馆浆洗衣物,怕是也会让女儿在婆家抬不起头来。
可是如今她又有什么办法?不做这个那她如何养活这两张嘴。
董月雯倒不知道董氏脑子里在想什么,她只有一个念头,那花漾楼绝对不能再让董氏去。
名声不名声的她倒是不在乎,她只是觉得那样的地方说不定衣物上都沾染着什么脏东西呢,谁知道那衣服的主人有什么什么脏病。
要是因为浆洗这些衣物让董氏不小心惹上什么病,那她好不容易得来的娘就要这样消失了。
“娘,明儿别去了,这营生咱不干了。”
董氏听了董月雯的话,心中酸楚,竟然哭了。
“月儿,你是不是嫌娘给你丢人了?”
董月雯一听,天大的误会啊,于是赶紧撒娇似的揽着董氏道。
“娘,世上哪有嫌弃亲娘的女儿?我就是觉得给人洗衣服到底算不得长久的营生,娘这些年都辛苦了,如今女儿清醒了,你就多陪陪我嘛。”
董氏本来正伤心,没想到女儿的撒娇让她突然母爱泛滥起来,也就忘了伤心了,于是转过头说道。
“可是娘不去,往后咱们吃什么啊?”
“娘,女儿前儿不是给你说过了吗?海神娘娘传了我几样本事,娘前些天看见我用鱼叉打那恶奴了吧,那就是海神娘娘传的本事,而且她不光传了这一样,连这赚钱营生的本事也传了女儿好几样呢。”
乡下人最是迷信,特别像董氏这样朴实的农村妇女,一辈子听人说的最多的就是海神娘娘,现在董月雯这套说辞比什么都管用,一下子便抓住了董氏的心。
“菩萨保佑,到底是菩萨可怜我家月儿,谢谢菩萨。”
董氏说着便从床上爬起来,跪在地上拜了几拜。
董月雯这才放心,只要先稳住董氏,那之后赚钱的事情,她就来想办法好了,只是在没想到之前,这些日子,她免不了要到林子里打猎了。
对了,刚好可以借着教李瑾拳脚的机会,打了猎物,还有人给她扛回来,想到这里董月雯不禁感激起这里的好来,要不是这是个渔村,她就是想打猎,恐怕也早让人打完了。
如今在渔村里,人人都打鱼,谁还会想起来要打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