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都市言情 > 人民的权力简介 > 人民的权力最新目录

第039章 刘公大桥

    大梁山下红旗招展,人头攒动,数百辆工程车一字排开。一个小山坡上悬挂着大梁山公路开工仪式几个大字。

    胡振龙站在麦克风前大声说道:“同志们,今天大家盼望已久的大梁山公路终于开工建设了,这是我们龙长人民的一件大喜事,下面请市委书记于光远同志作重要讲话。”

    于光远身着藏青色茄克衫,黝黑的发丝被风轻轻地卷起,显得格外地精神。他略显激昂地说:“同志们,大梁山公路是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龙长市上下各级领导的大力协作下开工建设的。它包含着上级领导的关怀;包含着全市人民的重托;包含着十多万大梁山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和期盼。

    大梁山公路全长七十七公里,横穿贯大梁山区南北。它是大梁山人民的幸福路,是我们党的一条民心路;是我们龙长四百万人民全面奔向小康希望之路。

    希望建设者们发扬精心指挥,精心施工的工作作风,严把工程质量,严格按标准施工。要带着感情、带着重托,修一条精品路、放心路、致富路。”

    于光远越讲越激动,最后他引用毛泽东的一首诗结束了讲话: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风樯动。

    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于光远一番慷慨陈词博得了全体建设者长时间的掌声,胡振龙脸上同样挂着一丝笑容,可是他眼睛紧紧地盯着眼前这位比自己年轻八岁的市委书记。

    大梁山公路从十多年前浩森副省长任龙长市委书记时就提上了市委市政府的议事日程,可是历届政府都使了浑身解数无法解决,都是因为资金问题被档住了。

    胡振龙与市交通局长陆有顺多次跑到省交通厅要钱,得到的答复只有一个,经费困难,暂缓解决。

    可是眼前这位年轻人身上有一种敢于挑战,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他竟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争取到了省政府五个亿的专项建设资金,破解了困扰了龙长市十多年的政治难题,赢得了十多万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胡振龙内心默默地说了一句:“后生可畏啊。”

    就在开工仪式就要结束的时候,交通局长陆有顺拿着一支毛笔走上台来,大声地说:“大梁山公路顺利开工,两位领导功不可没。大梁山公路的最大工程一号大桥马上也要开工,可是大桥还没有个名子。今天正好二位领导都在场,就给大桥起个好名子吧。”

    于光远用商量的语气对胡振龙说:“胡市长是龙长本地人,对这片土地自然感情深厚,就请胡市长起个名子吧。”

    胡振龙听到于光远说这番话,谦虚地说:“于书记,说句实在话,大梁山公路是你亲自拍板,亲自到省里解决了资金问题,这个名子是非你莫属啊。”

    正当两人争峙不下的时候,突然围上来一帮大梁山的农民,只见他们人人身上背着一个重重的竹筐,个个脸上挂着一串串汗珠,他们喊着要找于书记。

    于光远上前跨了一步说:“老乡们好,我是于光远。”

    有一位老乡摇着头就:“酗子啊我们不找你,我们要找为我们修公路的恩人于书记。”说完朝着胡振龙跑了过去。

    胡振龙面带尴尬的说:“老乡,那位年轻人就是你们要找的于书记。”那位老乡不好意思的说:“真是想不到,于书记还是一位年轻人呀。”

    找到于光远后,老乡们个个把身上的竹筐放下来,分别拿出自己家的土特产,有的拿出土鸡蛋,有的拿出腊肉,还有一位老乡拿出了宰杀好的一只羊。一位年长的老乡握着于光远的手说:“于书记,我们大梁山的老百姓感谢你,你为我们大梁上人民办了一件天字号的大好事,你就是当代的焦裕录。”

    于光远紧紧地握住老乡的手说:“老人家,你过奖了,这条路早就应该修了,可是由于我们的资金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耽误了许多年,让你们受苦了。”

    于光远的一席话让在场的人们都非常感动。胡振龙站在一旁,默默无语。

    正当这群老乡放下自己的土特产就要离开的时候,只见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身上也背着一个重重的竹节筐,急急忙忙地赶过来。

    见到于光远后,他一句话也没说,慢慢地放下身后的竹筐,拿出一个大大的编织袋,于光远打开一看竟是一袋子人民币,其中有一角的,有一元的,有十元的,也有一百元的。

    于光远眼含热泪说:“老人家,我们修公路的资金问题已经得到解决,这一定是你多年积攒下来的钱,我们不能收。”

    听到于光远说到这里,老人一下子急了。他说:“自从一九七九年改革开放以后,咱们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我就盼着有生之年,大梁山能修一条公路。

    我家里种了十几棵石溜树,我每年用我身后这竹筐,一路翻山越岭到城里卖石榴,换来的钱我一分也没有动。

    三十多年来我年复一年,就是这样盼过来的。今天我终于盼到了修公路的这一天,我从前天上午从家里出发,走了整整两天,才好不容易赶到这里,于书记,你一定要收下。”

    于光远紧紧地注视着老人,老人眼窝里流入出来的那份真情,重重地撞击着于光远的灵魂深处,让他百感交集。

    他问老人:“家住在什么地方?”老人回答:“家住在后坳的一个村子里。”

    胡振龙说:“大梁山分前坳、中坳和后坳。后坳最远,在大梁上的最里面,有五六个小山村组成,距这里有五十多里地。而且都是羊肠小道,路很难走,五年前我去过一次,来回路上就用了四天。”

    于光远又问老人家的姓名,老人回答:“我姓刘,你就叫我刘老汉吧。”

    于光远接过交通局长的毛笔说:“一号大桥的名子有了,就叫刘公大桥。”

    胡振龙说:“这个名子好啊,让后人都能记住刘老汉捐资建桥这个动人的故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