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历史军事 > 重生之大唐逍遥王简介 > 重生之大唐逍遥王最新目录

第四百八十四章 复工

    随后,又到城外庄子上待了几日,崔瑾这才领着四个媳妇儿回府。.2yt.la接着,便是要重新上班了,崔瑾一脸的怨念。

    正好,前一晚是在武珝的院中过夜。一如既往地晨练,洗漱、换衣,吃过早饭,不到六点,便准备进宫。只要在六点半之前赶到皇城门前,然后与众大臣一起进城门,天子七点开始问询国家大事,大约八点半左右各自回衙门,若是事儿多,也会延迟。不上早朝者,早上八点上班,中午十一点半下班,衙门提供饭食,下午一点半上班五点下衙。算下来,工作时间正好八个小时。每十日休息一天,这当然比不上后世的福利,但也算不错了,比蛮子朝代优待多了。当然,也经常会遇到加班加点,这就算在后世政府机关,也是常事儿。好在,现在国库充裕,李世民也不是个小气之人,给各部门拨付的办公经费充足,所以每逢加班,也有适当的津补贴,逢年过节,还发放福利,茶米水果蔬菜是少不了的,成绩特别突出的,天子另有赏赐,部门也会另有奖励。

    毫无疑问,在皇城根下,遇到了自家祖父、伯父、父亲,还有长孙无忌和卢承庆,以及一大堆亲戚长辈。作为小字辈,崔瑾自然是不断行礼作揖打招呼,也被大家伙儿打趣。崔瑾原本就面白肉嫩,几句话下来便满脸红润,又适当地做出一番羞涩的模样,让护短的崔崇笑呵呵地打圆场,道:“玉恒年轻不经事儿,若是今后有何不妥,还望诸位多多包涵才是!”现在崔瑾已经娶妻,有了家室,应该称其字“玉恒”。这字,还是虞世南所取。

    崔瑾人缘好,无论是世家还是勋贵,都由他得了不少利益,而那寒门出身的,又碍于崔瑾是传说中的文曲星下凡转世,哪里能够得罪的,故此,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这倒是极为难得的,因为朝中自来是文武不对盘,世家勋贵之间也是矛盾多多,但遇到崔瑾,便一致赞誉不断。

    文官中,以房玄龄为首;武官,则由李靖带领,但是现在武将寥寥无几,除了尉迟恭、牛进达等几位,其余或是西征或是镇守边疆地方。文官在左,武官在右,两队相对而立,站在大殿两旁。等待李世民到来安坐后,躬身作揖行礼,礼毕后方回到自己的位置坐下。现在,大家伙儿也不用跪坐了,安放了有靠背的木椅,极大地解放了双腿,这最受老臣们欢迎。.因为,过去若是要奏事,必先得从席子上爬起来,年纪大了,就容易犯头晕,一不小心脑溢血中风啥的很正常。

    李世民一眼便见到了面若桃李的崔瑾,轻哼一声。看来这小子过得还不错嘛,瞧瞧这脸色,如沐春风,哼哼,待会儿可得警告他不要太轻狂。崔瑾哪里知道御座上的那位岳父正在腹诽自己,屁股在椅子上挪了挪,恩,这些工匠存心是不让人坐舒坦,雕花刻画表现精湛手艺无可厚非,但是,干嘛弄得凹凸不平,膈应得慌。哦,对了,眼瞧着天儿逐渐炎热,待会儿给那位提个建议,在椅子上放置一块竹垫,坐着也凉快不少。

    今日也没啥大事儿,兵部通报了大军开进情况、军费开支情况,工部强调了今年的防洪防汛抗旱救灾工作,然后便是崔芮作为首届教育部长,奏报了各省市试点推行官办中小学堂的情况报告。总之,大唐上下形势一片大好,对外作战顺利,极大地震慑了周边不安定因素,铁勒九姓、敕勒诸部纷纷派使请求内附,希望能成为大唐的一部分。李世民甚是欣慰,传诏,着铁勒九姓、敕勒诸部大首领率部落大小首领及家眷子女入长安。既然想投降,总得表示诚意不是,难道空口白牙就想得到好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便是将各部落实权人物掌握在手心里面,封个闲散官职,若有本事、甘心为大唐效力之人,自然会得到重用,去打仗,给大唐开疆裂土。蛮夷之人,难道让他们坐在衙门里面办公?若他们有这般能耐,怎会混到活不下去的地步?

    崔瑾垂眉低眼,视线在自己的双手和脚尖之间来回徘徊。朝堂上,他只有听的份儿,但是,从他本意来说,却不喜欢参与这些国家大事,还不如让他到国子监教书育人的好。孔颖达作为国子监祭酒,已到古稀之年,得了恩典平素无需上朝。崔瑾大婚时,孔祭酒亲自到场祝贺,并赠送了一件孤本、一幅自己写的书法作品,让崔瑾欣喜万分。“过两日,得到孔府去致谢,顺便请教经学。”崔瑾暗道。

    中国儒学从西汉开始便流派众多,师说不一。当时《诗》分齐、鲁、韩三家,《书》分欧阳、大小夏侯,《礼》有《仪礼》、《礼记》,其中《礼记》分大小戴,《易》分施、孟、梁邱、京,《春秋》既分公、谷二传,公羊又有颜、严之学。.此后,树干分枝,校又分枝,纠葛更生,争辩不休,让学子们不知该信奉何种版本,故有“学徒劳而少功,后生疑而莫正之叹”。而孔颖达在经学上的最大成就是奉诏编纂《五经正义》,为经学的统一和汉学的总结做出卓越贡献。在注疏编纂过程中,孔颖达采取的方法是,选择一家优秀的注释作为标准注本,然后对经文注文详加疏通阐释。在编纂过程中,在孔颖达的一再要求下,崔瑾也提了些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大部分被采用,孔颖达对其不吝赞扬,说不愧为文曲星。

    崔瑾一边胡思乱想,一边竖起耳朵听朝议,突然听到李世民喊道自己的名字,忙抬起头,眨眨眼,不解地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冷哼一声,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若是其他人,必是已经诚惶诚恐,唯有崔瑾笑盈盈地站起身,上前几步,行了个礼,恭恭敬敬地道:“微臣在!”

    李世民皱着眉头问:“先前工部提到黄河、长江两岸,年年治理,年年泛滥,朕想问你,可有解决的方法?”

    崔瑾咂咂嘴,摊摊手,无奈地摇摇头道:“水灾形成的原因主要降水量大于排水量,造成排水不畅。其次河道弯曲,落差小,或者泥沙堆积使得水面上升,造成水流趋缓排水不畅。而究其根源,一来是我国特殊的天气气候使然,乃大自然之力,非人力可改变,这个稍后解释。其次是人为原因,比如:由于过度砍伐或围湖造田等,江河上流森林植被破坏严重,造成水土流失,导致河流的蓄洪分洪能力减弱。最后,可以考虑水利工程是否年久失修,江河的清淤工作是否到位等等。”

    然后,依着崔瑾的要求,李世民令人拿来地图和地球仪,崔瑾当场上了一堂自然课,解释了什么叫东亚季风性气候,为何会形成南涝北旱。然后,又讲解了森林对人类的重要性,过度砍伐会带来哪些后果。至于如何预防水灾,以及如何开展救援和组织自救,可以参考苏州的抗洪救灾相关制度和办法。

    工部尚书虞昶一边听,一边飞快地记录着。这个方法,是跟着崔瑾学的,因为崔瑾在跟随虞世南学习时,便随身带了一个小本子,发现问题随时记录。历史上,虞昶最高的职位是工部侍郎,因为崔瑾的到来,虞昶频频立功,在虞世南去世前,便已经升为尚书,成为朝廷重臣。

    李治很有眼色地递上茶水,崔瑾微微颔首,还是自家兄弟贴心。润润嗓子,放下茶盏,崔瑾看向大家。他是理论型,并没有实践经验,纯粹的动口不动手、纸上谈兵之辈。但是,李世民已经非常满意了,毕竟,崔瑾这么一解释,便可以证明并非是因自己杀伐过度,上天警示。他眼珠一转,问道:“玉恒,既然水灾旱灾是甚自然现象,那么,地龙翻身呢?”

    看到李世民眼巴巴地瞧着自己,眼中全是期待,崔瑾只能伸出拇指赞道:“圣上果然是睿智。地龙翻身,即地震,根本原因是地壳运动。现在我们来看地球仪,我们人类生存的土地,我称之为‘地球’,东西南北,并非是整体一块儿,而是由几大板块衔接而成,又受到周边极大板块的挤压,它们相互挤压,或者地底火山喷发,从而引发地震。”底壳运动的原理,这是地震学科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崔瑾也是知其一不知其二,并非他的专业,故此一笔带过。

    房玄龄等人很有求学精神,不断提问,崔瑾耸耸肩,道:“不是小子不肯说,而是太深奥,即便再过上千年,也无法得到最合理最正确的解释,更别提解决,只能防范,只能及时救援。故此,这些都是自然现象,而非天谴。为了将各种灾害损失降到最低,我们可以拟定各种救援预案,制定各种救援制度,对民众大力宣传各种自救常识和方法。”

    崔瑾又对李世民提议道:“朝廷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救灾指挥部门,领导和组织全国抗洪抢险、旱灾地震工作。微臣以为,潞国公这些年带领手下的军队做得极好,也积累了相当的抢险救援经验。”这些年,侯君集一直被边缘化,年末回京述职,面君时狠狠地哭诉了一番。看到他因常年在外,满目的沧桑,李世民内心很有些愧疚,但是,又担心此人真的生有反骨,到时候,即便没引发什么大的危害,自己也无法容忍下去。都是一起打江山的兄弟,如何忍心啊?现在让他远离朝堂,也是为了救他一条命不是?据探子传来消息,李佑造反时,也曾派人游说侯君集,但被侯君集严词拒绝,并及时上报,只是,当时不知是李佑手下,还以为是隐太子余孽。由此,李世民也觉得侯君集还是可以信任的。再说,这几年,侯君集在道路建设、治理河道、抢险救灾等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可以说,哪里遇到险情,哪里便有他的身影。每年,李世民也下旨给予了表扬,并予以重赏。崔瑾也是多次听李承乾提到此事,知道李世民已有将侯君集召回长安之心,便想着还不如将他塞进救灾指挥中心,专门负责各种救援救灾工作,这倒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两全其美了。只要不让他再指挥领导军队,失去军权,便没什么威胁了。如此,不是既重用了侯君集,又成全了李世民的兄弟情义?

    李世民一听,心头大动。他一直在寻思将侯君集安在何处。对外作战?现在并不缺大将,第二代武将也正在培养之中,连柴绍、尉迟恭、秦琼、程知节等人的儿子都逐渐成长起来,此次都跟随李靖出征西域,说不得经过连续作战,便能独当一面了。从发回来的战报看,其中,最突出的便是李崇真了,有勇有谋,颇有儒将的风范,很让上一辈儿武将看好。得到崔瑾的明显推荐,李世民点点头,表示很有必要成立大唐防汛抗洪抗旱抢险救灾指挥部,专司防汛抗旱、地质灾害及地震灾害中的节水保苗、封堵决口、构筑子堤、快速转移、医疗救护、救灾安置、道路清障等工作。

    工部、户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因为各种自然灾害,每年都会给国家、给人民造成极大的伤害,年年受灾,年年赈灾,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若是有一个专门的部门统一管理,统筹规划,及时预警,及时发动救援,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在座的大臣们纷纷表示,潞国公最为适合新职位,此职位非他莫属。于是,李世民便当场下旨,成立大唐防汛抗洪抗旱抢险救灾指挥部,召侯君集回京,封其为该部门部长。

    因为崔瑾普及了几种自然灾害知识,让早朝一直延续到十点多钟才散朝。好在,李世民很是体贴地让人送来早点,让大臣们一边吃饭一边议事。

    走出大殿,李治偷偷地捅了捅崔瑾的腰,挤眉弄眼。崔瑾淡淡地看了他一眼,道:“下午去工部,虞尚书肯定会问若干个为什么,你也想想该如何作答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