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方省长
宝州最近几年实际利用外来投资还有新增规模以上企业也都远远超过了其它城市,现在这些企业都还没有完全发挥出他们的生产能力,因此,论经济潜力,宝州市也是最好的。
这也就是说,哪怕宝州市这两年不再引进外来投资,他们的gdp也会不断的增长,而且增速还不会小,这就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了,因为他们不可能不收进外来投资,这样算起来,几乎没有什么城市能够追得上他们的经济增速了。
而燕中市的gdp被他们超过,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对于燕中市来说,这是一种耻辱,他们可是梳城市,论吸引力,论政策,他们都要远远强过宝州,可是现在却成了这样一种局面。
在全国,似乎也没有几个梳城市的经济比不过省内的其它城市的吧?
宝州有着这样的成绩,自然要被巫建柏点名表扬了,而西和市的成绩也相当不俗,所以巫建柏同样也点名表扬了他们。
西和市这一年来的经济增速,仅次于宝州市,排名全省第二,虽然这也是因为他们起点低的原因,但是无论如何,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成就,只要保持这样的增速,过得两三年,他们的经济总量也能排到全省中游去。
巫建柏希望看到,全省的所有城市都能有这样的经济增速,那样的话,过得几年,燕北省也就不再是经济落后地区了。
巫建柏的点名表扬,让苏星晖和池拥军都是风光无限,大家都把羡慕的眼神投向了他们,也有一些眼神在羡慕中带着嫉恨,不过这样的眼神,苏星晖会在乎吗?他依然稳稳的坐在那里,脸上的神情十分淡定。
巫建柏讲话完毕之后,接下来讲话的是省长方中霖,他是今年年初从外省调到燕北来,接任巫建柏的省长职务的,他同样也是以改革派而着称,在其它省份把经济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在他的讲话当中,同样也是重点表扬了宝州市和西和市的成绩,另外有几个增速比较高的城市,也得到了他的表扬和勉励。
对于方中霖来说,他深知中央让他到燕北省来的意思,那就是让他能够延续燕北省这两年的好势头,继续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态势,所以,他的任务也是搞好经济,对于宝州和西和这种经济增速高的城市,他也是非常重视的。
在表扬过这几个城市之后,方中霖又对第四季度的任务进行了布置,他希望全省上下一盘棋,能够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搞活经济,为人民群众创造好的生活条件。
方中霖的讲话结束之后,上午的会也就结束了,大家到省政府招待所吃完饭之后,在各自的房间里休息一会儿,下午的会两点准时开始。
苏星晖刚刚吃完饭,方中霖的秘书龚健便找到了他,说是方省长想跟他谈一下,苏星晖便跟龚健一起去了方中霖的房间。
方中霖是一个江南人,身材不高,微胖,脸上时常带着微笑,一副平易近人的样子。
不过,苏星晖可知道方中霖是一个非常务实的领导,有些时候是非常严肃的,他就听说过几次向他汇报工作的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都曾经被他训得下不来台。
当然,今天方中霖在苏星晖面前并没有表现出严肃的一面,苏星晖一到,他便微笑着让苏星晖坐,龚健给苏星晖沏了一杯茶。
方中霖还是第一次单独召见苏星晖,他打量着苏星晖,片刻之后,他点头道:“星晖同志,你果然年轻有为啊!跟你一比,我们都是老头子了。”
苏星晖笑道:“省长,您可不老,您正当壮年呢。”
方中霖五十多岁,相对于苏星晖来说算是老头子了,不过对于一位正省级干部来说,他确实是正当壮年。
方中霖听了哈哈一笑道:“星晖同志,我们这是第一次单独见面了,不过我上任不到一年,听你的名字可是听得耳朵都起了茧子了。”
苏星晖道:“那就有辱清听了。”
方中霖道:“哪里哪里?我听到的都是你和宝州的好消息啊,让我听了心情舒畅,所以,我还要谢谢你呢。”
苏星晖道:“省长您言重了!”
方中霖道:“对了,星晖同志,我听说你搞了一个南常河流域经济合作区是吧?”
苏星晖点头道:“确实有这样一个经济合作区。”
方中霖道:“你这个提法是非常好的,我看到你们那个经济合作区的几个城市,经济增速都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你们是怎么进行经济合作的?能给我讲一下吗?”
苏星晖这才明白方中霖今天找他来的意思,原来他是对这个经济合作区感兴趣,不过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全省经济增速排名前二的宝州和西和两市都在这个经济合作区里,经济合作区的其它城市经济增速也都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他不感兴趣才怪了。
苏星晖便向方中霖讲起了这个经济合作区具体是怎么运作的,这几个城市之间有一些什么样的合作项目,是怎样的合作方式,方中霖听得是津津有味,不时点头。
南常河流域经济合作区经济合作的方式,主要是各个城市互相进行分工协作,进行产业互补,这样就能让他们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并且互相促进,这样一来,他们的经济增速自然也就加快了。
这种方式有点儿类似计划经济了,方中霖也提出了这个疑问。
苏星晖说,这种方式确实有点儿类似于计划经济了,但是也是市场主导下的计划经济,政府的作用就是进行宏观的产业布局指导,并不直接干涉企业具体的经营管理。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避免盲目的重复投资,并且能够在这样一片区域里实现产业互补,实现各城市间产业相辅相成的良好局面。
方中霖当然知道,这些年各地过度投资,重复投资的例子还是相当不少的,这都是因为投资没有计划,一窝蜂的上马投资项目,一个行业看上去前景好,各地区就都投资这个项目,一下子就弄得产能过剩了。
方中霖以前就曾经有过这样的教训,以前他在担任一个城市的市长时,当时有一种中密度纤维板产品前景非常好,全国都只有几条生产线,价格非常可观,所以他们市里就准备上马这个项目。
当时他们做过成本核算,每个立方米的中密度纤维板利润可以达到两三千元,投产不到两年就能收回全部投资,于是,方中霖便拍板同意了上马这个项目。
当时为了筹建这个厂子,方中霖亲自出马,到部委跑下了批文,又向中国银行申请了数千万美元的外币贷款,向国外引进了生产设备。
为了安装设备,中密度纤维板厂还以每个月几万美元的代价,从国外请回来一批技工,可是谁知道,在中密度纤维板厂就快建成投产的时候,中密度纤维板的市场价格下跌了两三千元一立方米。
这意味着,每生产一立方米的中密度纤维板,不但没有利润,而且要亏损两三百,这让新建的中密度纤维板厂一下子就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而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是因为,就在他们的中密度纤维板厂筹建的这两年里,全国同类型的生产线一下子上马了一百多条,产能一下子就过剩了。
大家都是因为看到了这种产品的前景很好,所以才都想上马这个项目,项目的可行性报告也都非常振奋人心,可是等他们的项目一上马,产能可不就是过剩了?
当时那种生产线国内无法制造,只能进口,全国同时上马一百多条生产线,也不知道浪费了多少辛苦赚来的外汇。
那时候还是九十年代,中国想要赚点外汇多难?几美元一件的衬衫、床单出口到国外,要几亿件甚至几十亿件才能赚回这些宝贵的外汇啊,可是都被浪费了。
这是一个多么惨痛的教训啊!方中霖一辈子都记得这个教训,他在后来的执政经历里,就一直对于这样的事情非常谨慎。
现在听了苏星晖的话,方中霖深有同感的点头道:“是啊,重复投资的问题,现在确实比较严重,在全国都是比较严重的,你们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很不容易,看来你们这个经验值得推广啊!”
苏星晖道:“省长,像这些各方面的自然条件都差不多的相邻地区,确实可以实行更加紧密的经济合作,成为一个像我们南常河流域几个城市这样的经济合作区,这对它们的经济发展一定是一个很好的促进,哪怕是不同省的地区也可以进行这样的合作。”
方中霖缓缓点头道:“你们的经验确实值得推广啊,如果我们省内这些城市之间都能够像你们南常河流域经济合作区那样互相协作,而不是互相拆台,那我们燕北省的经济发展,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