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巨宼逆袭简介 > 明末之巨宼逆袭最新目录

第五百一十六章军费开支

    “明年这笔钱花了,咱们还有其它收入,总之,不会差了将士们的饷银,也不会少了该拔付的军费。”

    李元利说得这么有底气,是因为马上就会有铸币的收益,大兴银行——也就是原来的大兴钱庄,已经开始制造各种钱币的模具,明年大量的金银铜币发行之后,一年下来应该也有数百万两的收入,完全能够支撑扩军后的军费开支。

    其实用金银铜等金属来铸币赚得并不多,毕竟钱币本身的价值也低不了多少。相比之下,如果使用纸币,成本比面值就要小得多,发行方赚取的收益相应也要多得多。

    但发行纸币却有两个问题李元利暂时还无法解决。

    一是防伪。可以想象,大兴军如果发行纸币并流通之后,绝对会有人不惜以身犯险制造假币来谋取暴利。

    无论印制多么精美、图案多么繁杂的纸币,只要民间的技术能够达到,假币就一定会出现。一旦假币大量出现,后果就会十分严重:造成通货膨胀,继而使得国家经济崩溃!

    因此在没有掌握绝对先进、安全的防伪技术之前,李元利不会考虑制造和使用纸币。

    第二则是信用问题。纸币在中国的历史可说得上是悠久,唐代的“飞钱”,北宋的“交子”,南宋的“关子”、“会子”、“钱引”,元明发行的“宝钞”,都是纸币。

    但无一例外,这些纸币流通的下场都不好,到最后甚至被百姓弃用,不得不退出流通渠道。究其原因,一是假币泛滥,二是统治者滥印滥发,导致纸币价值大幅下降,失去了信用。

    没有了国家信用的支撑,纸币就是一张废纸,谁愿意放弃真金白银来使用它?

    纸币在发行之初,是为了解决“钱荒”和方便市场流通,但最后却沦为统治者解决财政困难或者临时用来聚财敛财的工具。

    纸币的滥发使其价值降低甚至完全失去价值,同时失去信誉,被老百姓抵制弃用是必然的结果。

    因此,李元利要发行纸币,肯定要先解决以上两个问题。

    防伪技术方面,大兴银行已经奉命开始抽调人手进行技术攻关,务必要做到民间技术和外国技术不能达到的地步。

    信用方面,在纸币发行之前,大兴银行已经开始试探性地少量推出银票。

    这些银票主要针对行商,所以面值较大。因商人来往于各地,大量金银不便携带,而且大兴银行在各省都有分行,随时可将银票换成白银,很有信誉保障,所以商人们对银票十分信任和欢迎。

    李元利如此做的目的,就是要树立大兴银行的信誉,等过上几年防伪技术过关以后,发行纸币才更容易让老百姓接受,到时再辅以其它手段,纸币才能大量流通。

    不过这些事情没必要和刘体纯他们说,而且说了他们也不一定懂。金融这方面的知识李元利自己都是一知半解,更不用说这些只能算是脱盲的大老粗。

    “扩军势在必行!国家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必定会沦为别人欺凌的对象!而且扩军的目的,除了自保之外,还要往外扩张,为我中国开疆拓土。”

    “我原来好象跟你们说过吧?不说远了,单是倭国,就有金山银山,到时咱们打过去,那些金银还不是咱们的?可以当前大兴军的规模,自保有余而攻击不足,人都没有,还怎么打到倭国去?”

    这个时代就是好,没有国际法,也没有世界警察,国与国之间,强权即真理。只要抢到手的地盘就是自己的,但有一点,那就是拳头得够硬,枪得多炮得多人也得多,要不然占了地盘也没有人驻守,葡萄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葡萄牙和西班牙那种欧洲小国都能殖民全世界,我堂堂大中国为何不能?

    “钱的事情我会想办法,你们用不着操心。你们应当考虑的是,如何把户部拔来的银子每一分都用到刀口上,该节省的节省,但不该省的,一分都不要省!”

    其实对于李元利挣银子的手段,刘体纯和王拙、张仕启也是心服口服的。大兴军现在那些来钱的工厂作坊,哪一样不是他主持建起来的?

    大兴军去年一年的财税收入达到了八千万两白银,而其中的两千五百万两,就是来自于这些工厂和作坊。

    况且开疆拓土这种事情,哪个将领会不喜欢?不说青史留名,自己国家的军队能够到其他国家的土地上耀武扬威,想一想都能令人兴奋。

    “王爷,您的意思,扩军之后,咱们就去倭国抢他娘的?”

    “那肯定啊!要不然我干吗将郑森撵到倭国去?等明年将朝鲜拿下之后,咱们就以捉拿海盗郑森为借口,直接从朝鲜渡海到倭国去……倭国那些大名可都是很有钱的!守着金山银山嘛,金银肯定是少不了。”

    “哈哈哈……”刘体纯三人放声大笑,等笑够了,王拙才咧着一张大嘴道:“王爷,我最喜欢有钱人,不,有钱的倭人!”

    张仕启也说道:“臣听说前些年前明弘光帝、永历帝数次向倭国派出使者求援,但倭人置之不理,今永历帝禅位于王爷,王爷当然要给他出一口气。”

    “这个不能提,有点丢人。”李元利连忙将这个提议一口否决。

    南明朝廷前些年被鞑子撵得凄惶,病急乱投医之下,不但几次向倭国派出使者求援,更可笑的是,永历帝朱由榔竟然还向欧洲派出过使者向罗马教皇求援。

    永历帝以入教的母亲、妻子、儿子的名义向教皇求援,希望教廷能组织一场十字军东征,“今祈尊师神父并尊会之友,在天主前,祈保我国中兴,天下太平”。

    不说罗马教廷当时已经没有军队,也没有组织十字军东征的能力,就算有,人家凭什么劳民伤财远渡重洋来帮拳?

    这种事情有损国体国威,当然要尽量让世人忘记,哪儿能大张旗鼓地拿来作为攻伐倭国的借口?

    其实光是去殖民的话,有没有借口都无所谓,也不可能有谁不长眼跳出来主持公道,可李元利想的是将倭国一劳永逸地纳入治下。

    倭国人太多了,不可能将他们全部杀绝,大多数人还是要靠拉拢。

    明朝时的倭人和后世的鬼子不一样,大多数倭人对我中华上国还是存有敬畏之心的。倭人闭关锁国,不允许西洋人与之贸易,连自己的国民也不许出海,但却允许中国的商船进入倭国,这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这个时代,中国对倭国的影响无处不在,比如文字,汉字仍然是官方文书、记录史实的唯一正式文字,至于在汉字基础上造出来的平假名,最开始只是用来为汉字注音的而已。

    所以在当时将汉字称为男文字,而将平假名称为女文字。

    明朝时期,中国的文化深刻地影响着倭国,海商们对倭贸易,书籍也是其中一桩重要货物。中国的名士大儒到倭国去,享受到的待遇远超后世的明星。

    明末大儒朱之瑜流亡倭国,倭国学者、达官显贵纷纷诣门求教,执弟子礼。

    倭国一直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很大,但在明朝时无疑是最为巨大而且突出的。王阳明先生的阳明心学,即便到了后世二十世纪,仍然是倭国政经两界所推崇的正统学说。

    可以说没有阳明心学,就没有后世倭国的明治维新!

    在倭国这样的环境条件下,李元利要想将其纳入治下,拉拢绝大多数倭人是有必要而且十分可行的,因此伐倭必须要有一个堂堂正正的借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