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染干被逐
虽然阴行功能够顺利地从正与隋朝交战的吐谷浑境内购买到数千匹战马,但吐谷浑王子伏允与西突厥大可汗达头密谋发动的对陇右、河西地区的入侵仍迫使杨广不得不留在云州,调兵遣将,加以认真应对。
西疆的战事持续了两个多月,直到开皇十九年的四月初夏才告结束,杨广的故交好友,隋原州刺史李浑率领两万隋军将侵入隋境的吐谷浑军队赶回了其国内,北路则由上开府张定国率领三万兵马抵挡住了西突厥的进攻,力保西北边疆无虞。
然而,就在西疆战事临近结束的时候,从长安转来云州的一封紧急军报却大大出乎杨广的意料,以至于他看罢这份军报后,当天就将西疆军务的善后事宜委托给杨素主持,自己则带着三百骠骑护卫匆匆离开云州,直奔并州疾驰而去。
原来,这份紧急军报是镇守并州的汉王杨谅派人送回长安,向隋高祖杨坚禀报了东突厥国内发生政变,俟利、俟斤兄弟二人联合反对启民可汗染干的势力已将染干驱逐出突厥境内的消息。
杨坚接报后立即命将这份紧急军报转送至云州,并传下口谕,命杨广火速赶往并州,会同杨谅一同应对北境发生的变故。
云州至并州一千多里的路程,杨广率领骠骑营三百将士策马一路疾驰,仅有了三天的时间就抵达了并州。
杨谅和启民可汗染干一同将杨广迎入并州总管府议事厅,二人详细向杨广介绍了东突厥国内政变的经过。
杨素虽在云中草原以攻对攻,将达头可汗率领的突厥主力部队逼回了西突厥,但老谋深算的达头派出的另一支军队则从漠北绕道东进,悄悄进入了东突厥境内,并与俟利、俟斤兄弟取得了联络。俟利二兄弟既得到了外援的支持,遂趁启民可汗离开突厥可汗牙帐所在地都斤山,前往白道州与杨谅定期会晤的机会,悍然发动了政变,在西突厥援军的呼应下,俟利兄弟率领三千叛军一举攻占了白道州,等到染干省悟过来朝中发生政变时,白道州已控制在了俟利兄弟手中,染干无奈,只得仓皇逃到雁门关,向汉王杨谅求救,企图借助隋军的帮助重新夺回白道州,迅速平定国内叛乱。
可是,就在杨谅接到染干的求救,准备率领兵马出关的时候,却突然接到了河北道治下十多座粮仓同时起火被焚的消息,不得不亲自赶往定州等地主持救火,因此便错过了发兵帮助染干平定国内叛乱的最佳时机。
“粮仓被焚,目前确知的损失有多大?”杨广深知朝廷费数年之功在河北道治下兴建的这十几座粮仓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当着启民可汗染干的面儿就向杨谅问道。
“十多座粮仓被焚毁的程度不一,其中尤以定州境内的两座粮仓受损最大,储存在这两座粮仓内的粮食几乎被全部烧掉了。”
“薛世雄现在人在哪里?”杨广不便直接指责杨谅,遂沉着脸问道。
“薛尚书目前正在幽州主持追查粮仓被焚事件。”年仅二十岁的杨谅怯生生地答道。
“如今关外的情形如何?俟利兄弟是否已控制了突厥国内的形势?”杨广接着问道。
“我前几天才从定州回来,回到并州后遂派出两万兵马出关对白道州发起了猛攻,但却未能攻破城池,据斥候报回的消息,俟利兄弟已返回了都斤山,白道州城内的守军很可能换成了西突厥派来增援的人马,所以才有如此强的战力。”
“西突厥的援军?可汗,据你判断,俟利兄弟急于返回都斤山,意欲何为?”杨广对杨谅所说的白道州城内守军换成了西突厥增援兵马略感意外,转向染干问道。
染干四十出头的年纪,白面长须,面目和善,倒有几分儒生的气质,他与杨广两人是老相识了,听杨广向他问及目前国内形势的判断,便径直答道:“俟利、俟斤兄弟早有不臣之心,这在朝中已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了。本汗因念及他兄弟二人也是先汗的手足,沙钵略可汗的血脉,故而才隐忍他兄弟二人至今。料想他兄弟二人对此也应有自知之明,所以才会在发动叛乱后急于返回都斤山稳定朝局。据此,也可推断出朝中众臣多数或许还不了解白道州发生的一切。”
“嗯,据可汗所言,能否可以得出以下判断:暂时俟利兄弟还不敢冒险公开发动叛乱,已将可汗逐出国境的消息,换而言之,他们尚没有把握说服众朝臣接受叛乱的事实?”杨广不动声色地继续问道。
“应当如此。”
“阿谅,你有何打算?”
“二哥既受父皇信任,自云州赶来主持处置北境事务,小弟愿听从二哥号令行事。”杨谅话里话外似乎透露出对杨广从云州赶来会同他一并处置东突厥国内发生的变故多有不满,冲杨广拱了拱手,说道。
杨广对此并不介意,遂以钦使、太尉的身分对杨谅说道:“如此,就请你拔给我两万兵马,明日本王当亲率兵马出关迎敌。同时,关于粮仓被焚事件,还望你亲自主持,尽早查清出系何人所为,将纵火嫌犯缉拿到案。”
杨谅听杨广如此部署,分明将自己排除在了平定东突厥国内叛乱以外,虽心怀不满,但也知道,扶持已逃亡在外的启民可汗重新回国执政是件极难做到的大事,凭自己之能为,只怕很难做到,倒不如将这一难题甩给杨广,自己还可减少些责任,所以便没再提出异议,点头答应了。
当晚,杨广又单独会晤了启民可汗,十分详尽地向他询问了东突厥朝野的形势,特别是了解了突厥国内有多少军队可能倒向俟利兄弟等情况,直到天近三更时分,在送走启民之后,才悄悄唤过郭衍,向他吩咐道:“与李靖取得联络,命他从速赶到白道州城外来见本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