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章 材料研究
在电子技术和材料大规模的运用之前,钢铁的产量,一直都是国力的象征,一战,二战,国力的评价,基本上是通过钢铁而来,或许,战争的胜败,会让这个发生变化,可是只要长期下去,钢铁才是根本。
比如,二战时期,凶猛绝伦的德国,日本,一个在欧洲驰骋兵峰,一个在亚洲肆虐,巅峰时期的两者,钢铁产量都不少。
可是战争,不是依靠的巅峰产量,而是持续产值,是不停增加和恢复之中的平衡,跟美国相比,他们先天的劣势巨大,当占领收获的红利,渐渐的被吐出之后,就是衰落的时候。
对于一个稳定发达的国家来说,谁都知道,钢铁产量代表着国力,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建立钢铁厂,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可是为什么不大规模的建设。
是否需要只是一个方面,国力本身才是根本,钢铁不单单是钢铁本身,哪怕堆积了200万,500万,甚至1000万吨的产量,你就强大了,没有整个国家体系的配合,这些只是钢铁而已。
德日两国就是如此,在疯狂掠夺之后,他们并没有办法,将收获的产能给兼并,日本暂且不说,亚洲除了日本,没有多少发达的国家,德国所处的欧洲可不一样。
法国不用说了的,欧洲的陆地大国,就算是比利时,挪威,这些国家,他们的钢铁产量也不容小视。
如果,二战的德国,能够整合欧洲的钢铁产能,未尝不能支撑下去,可惜战争所需要的国力,不单单是资源和机器。
赵信所要做的,就是如此,把现代化的体系,引入到深挖洞,广积粮上面,增强自身,让定海军本身变成一个无懈可击,庞大到无可附加的经济体,到时候,以强绝的实力,无论干什么,都可以了。
钢铁,是定海军最优势的地方得,不但在整个经济领域,比较的向钢铁倾斜,在研究方面,更是如此,不单单是牛大力这么一个天才的研究者,还有拨款和人员上面的倾斜。
钢铁厂在兴建之后,产能就在释放,不过相对于大规模的扩建,兴建一些钢铁高炉带来的成块的增长,日常调整之中的增长,是在放缓的。
这并不耽误定海军的钢铁领域,向深入,向规模化的拓展。
在没有办法在产量上面做提高了之后,毕竟钢铁厂的占地面积有限,在二期建设北否决的前提下,只能够由现有的来改进,而且这个改进的幅度有限。
来自后世的赵信,很清楚钢铁发展的轨迹,最初的高炉,是在小高炉的基础上面,由牛大力研究,逐步的放大,形成的大型平炉,在这个时代,甚至是在几百年之后,欧洲大规模炼钢的时候,都已经算是非常先进了。
可是跟转炉比起来,还是相对有些不如,后世,平炉虽然没有淘汰,却被用在了炼铁,还有大规模的冶炼上面,只有超过500吨以上的大型冶炼,才会用到平炉,而日常炼钢,多是用转炉。
转炉的效率,控制性,甚至是冶炼出来的产品的效果,都在平炉之上,成本也会大规模的减少。
赵信知道一些转炉的情况,特别是氧气在转炉之中的应用,在定海军寻找到了一些出色的炼钢催化剂的前提下,从平炉到转炉的转变,进行的非常之快,虽然现在也有些不足,却面前够可以做出转炉。
实验室之中,进行研究的转炉,效率比起平炉来说,最少提升3倍以上,哪怕工业化的运作,降低效率,也最少可以提升2倍以上。
也就是说,只要对于定海军的钢铁厂,进行一定量的改造,就可以从200万吨,暴涨到400万吨。
研究成果很不错,也对定海军大有益处,刚刚兴建不足2年,就全面推翻,也不是个事啊,不说是不是浪费了,就说,钢铁厂肩负着整个北宋的钢铁生产,还有定海军的大量需求,不能够简单的停工。
赵信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把投向转炉的资金抽调出一些,虽然会继续转炉的研究,却不作为重点。
定海军的实验室,已经初具规模,却也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一枝独秀的钢铁研究,他的发动机是牛大力,指导方向的是赵信。
现在两者都已经转向,转炉的研究虽然没有停止,却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面继续完善,想要更进一步,却是不可能。
钢铁,可不是产能,在21世纪,中国已经是钢铁大国了,钢铁总产量占据世界的一半,也就是说,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要把产能加在一起,才有中国这么多,可是中国依然不能够称之为钢铁强国,原因很简单,中国能够制造的,大部分都是低端的钢铁,真正顶尖的,凤毛麟角。
哪怕是19世纪,20世纪的低端钢铁,在这个时代,也是神兵利器,通过简单的碳钢生产,生产出来的钢材,性能已经超过了所谓的精铁,这一点,整个世界,没有国家能够跟定海军比肩的。
可是,为了未来,为了定海军的继续发展,赵信还是在这个方面投入,定海军本就有这个优势,再加上牛大力,这是珠联璧合的结合。
材料,这个到了2战后期才发展起来的体系,实际上,在之前,一直都在发展,只不过,没有那么严格而已。
二战时期,各主要国家的火炮,各种参数并不一致,除了研究方向的不同之外,也展现出了材料的不同。
材料方面研究弱一点的,大炮的口径会大一点,大炮的总重量也会更高,材料好一点的,各方面的综合性能也比较强一点。
基本上,材料不够了重量凑,勉强也可以,这也代表着,对于设计和使用,没有达到极限,材料不过关的时候,是有替代品的。
可是到了二战之后,伴随着各种新技术和材料的应用,还有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机器和武器的出现,材料,就没有了替代品,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如果没有材料的支持,再怎么精巧的设计,甚至放一个实物,放在你的面前,你也复制不出来,这就是材料的可怕之处。
现在的定海军,还远远用不到这个材料,定海军的各种设计,还称不上的绝伦,也没有必要到绝伦,可是不利用这个优势,总是不好的。
其他的东西,定海军只是凭借着赵信这么一个穿越者,依靠着穿越者在资讯时代获得的知识,支撑的东西,画图,或者是支持,可是材料方面,却是有天然的优势。
卡牌系统每天可以完成的配方实验,远比在实验室之中节约,哪怕是穷举法发现的东西,或许大部分都是无用的,可是偶尔得到有用的,性能都非常出众。
在这些材料之中,最多的,还是钢铁。
卡牌系统能够凭空的出现材料,可是每天的数量是有限,金属或许可以尝试,有机物就算了吧,多一个氧,少一个氧,多一个氢,少一个,都会让有机物的性能出现巨大的变化,更别说还有不同的基,这玩意,穷举法不是不行,只不过比起无机物来说,太过于大海捞针了。
赵信曾经尝试过几天,可是几天的全部成果,甚至连一个上的了眼的都没有,或许以后,有功夫,可以尝试,现在,还不如放在无机物上面。
相对于有机物,无机物相对比较容易一些,可是也不能随便的乱来,特别是合金领域,那真的是变幻莫测,只有研究比较深入钢铁为重点,毕竟,有些研究成果,可以进行初步的筛选,提高成功率。
在卡牌系统每天的总量之中,倒有一大半是给了钢铁类合金,其他则是铜,铝等金属。
就算如此,真正能够得到的配方也有限,有时候,只是某一方面的性能出色,交给牛大力,进行一些测算和研究,算是为铁合金的材料,积累一些经验。
数量多了,总是有些收获的,更别说赵信还想着后世知道的一些似是而非的秘方,进行一定的研究,比如说,调节碳元素的比例,再比如说,利用一些金属的添加剂。
在二战之后的很长时间,没有利用到的稀土元素,也被赵信添加到其中,或许大部分都是无用的,少部分有用的,效果非常的出色。
这些配方,几乎都交给牛大力,完成实验室生产。
在定海军,赵信到来最大的变化,不是前瞻性,而是一个科学的研究过程,这一点,在硕士博士,一路走来,看到的听到的,甚至是自己亲自做过的东西,是几乎铭刻到了骨子里面的,这些东西,对于科学的实验来说,非常有用。
从配方,到实验室小批量生产,到研究整体的性能,如何提升金属的强度和应力释放,再到量产,乃至到最后的实验室定型。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牛大力收获了很多,对于铁合金的研究逐步的深入,特别是一些材料,逐步把实验室的产品给量产化。
钢铁,只是一个基础,所有含碳的铁,性能得到提升的,都可以称之为钢铁,不同的含碳量,并且添加了一些微量元素的量,造成的整体性能的改变,才算是钢铁的性能的提升。
就钢铁的标号来说,定海军在过去的1年之中,,,可是在钢铁领域,却是成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差别。
超过了5之后,硬度指标的每一个小数点之后的提升,都代表着性能指标的巨大飞跃,特别是在大规模使用的钢铁之中,他对于压力,对于承受力,还有其他方面的东西,都有较大的提升,而因此带来的成本提升,并不高。
在牛大力的带领下,钢铁逐渐的发展,不但是超过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甚至开始向着二战后期进展,特别是赵信知道,钢铁的总标号的提升之后,才意识到,他似乎在钢铁上面的,过于偏向了,在到了定海军之后,所取得的材料上面的成果之中,几乎7成以上来源于钢铁合金。
钢铁是一种重要的原材料,就算到了21世纪,钢铁也是国民经济的脊梁,可是钢铁并不代表全部。
牛大力这么一个天才型人才的发现,促进了钢铁的进展,可是钢铁进展的太快了,已经远远超过了目前定海军所需要的水准。
如果说使用精铁武器的话,,甚至5标号的钢铁就可以了,,甚至因为牛大力的研究,在赵信给出的配方上面推陈出新,抗高温,抗腐蚀,高硬度的钢铁,也弄出来了。
这玩意要么用在飞机的发动机上面,要么用在轮船的外壳上面,可以说,在钢铁上面的成绩,已经接近二战时期,部分还有所超越。
连蒸汽机都没有弄出来,内燃机更是遥遥无期的,在钢铁合金这一条道路上不断的深入,显然并不是一个好事情,因为完全没有用。
当指标只要求5的时候,,。
赵信发现了问题,目前定海军就处于非常尴尬的状态之中,就材料学来说,钢铁合金已经超出太多太多了,如果现在,赵信具现出大型内燃机的话,那么轮船也未必不能弄出来。
太超前了不好,也有些浪费资源,现在定海军对于材料的需求也是比较大,其他的合金,比如说铝合金,钛合金,还有有机物,这些技术还是一片白纸。
虽然说,现在定海军,还不需要这些东西,可是未雨绸缪,还是做一些准备的好,毕竟钢铁合金已经太过深入了,哪怕有卡牌系统的具现,哪怕有牛大力的天才,都不可能短时间取得很大的成果。
反倒是一片白纸的其他材料,有可能获得一些突破,可惜,人才一直都是一个打的问题。
牛大力一个天才,解决了不少的问题,可是赵信需要的,不是一个牛大力,而是千千万万的牛大力,特别是在各自材料领域天才牛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