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垂危的国家功臣
“高压70,低压45,血氧36,呼吸频率14···”
在一间高危病房里,一位生命垂危的患者正接受医护人员的紧急抢救,而一切生命体征表面他的生命已经到了最后时刻。
参加急救的几名医生虽然面戴口罩,但露出的眼神个个无比凝重。俨然是正在做一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事情。
在高危病房门外,正徘徊着十几名焦虑的患者家属。其实,他们当中绝大多数都是患者的同事和学生。他们一个个都面带知识分子和学者的气质,但此时的心都几乎提到了嗓子眼,表情表现焦急的同时,又呈现一种凝重和渴望。
“老南,您一定要挺住呀!”
一位领导模样的老者独自站立在墙角,仰头头盯着天花板,嘴里却不停地叨念着。
其实,无论是病房内外的人都心里有数,患者已经是癌症末期了,癌细胞早已经扩散到了全身,即便对这名患者有一万个舍不得,但又何尝不得到回天乏术的道理?其他的人已经在悄悄抹眼泪了。
经过数小时的紧张抢救,病房的门终于敞开了,医护人员们一个个退出来。他们个个显得精神疲惫,表情也异常沮丧,俨然一群从战场上退下来的败兵。
“大夫,南教授怎么样了?”
病房外的众人一拥而上,堵住了为首的一名老医生。那名老领导也急匆匆地靠过来。
老医生并没有着急应付这些面脸焦虑的中青年人,而是目光炯炯盯着逐渐靠近的老领导。
围拢的众人知趣地让出一条缺口,让老领导与那位老医生面对面。
老领导在满副关切中流落出一丝淡定:“陈教授,南博士到底怎么样了?您就实话实说吧。”
被称为陈教授的老医生缓缓点点头:“李台长,对不起,我们都知道南教授是国家功臣,想尽一切可能留住他。但是···我们虽然做了所有的努力,但还是扭转不了什么了。南教授虽然还撑住一口气,但已经是深度昏迷了,恐怕再也睁不开眼睛了。”
被称为李台长的老者怔怔地盯着老医生好一会,才仿佛醒过味来,立即从老医生的身边挤过去,直接冲进了那间特殊病房里——
其他人也接踵而至,病房里瞬间挤满了人。
老领导被簇拥到了老年患者病床的最前沿,俯身凝视着面带呼吸罩老者,只见他面如死灰,假如不是尚存一丝呼吸的话,就如同死人一样。
“南老师!”
“南教授!”
“老南!”
大家同时呼唤这这位生命垂危的老者,虽然不可能把他从死神手里夺回来,但希望能出现回光返照现现象,能够留下一些遗言。他们心心里清楚,这位国家功臣在这个世界上弥留之际所留下了每一句话都无比珍贵的财富。
在千声万唤下,患者的眼皮似乎颤动一下。
“南老师有反应了!”
其中一名中年知识分子模样的人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顿时发出兴奋的声音。
老领导眼睛一亮,发出晶莹的目光:“老南,快醒醒!您想说些什么吗?”
可是,老者又失去了反应。
“南老师!”
“南教授!”
众人又纷纷七嘴八舌地呼唤起来。他们知道这位老者万一苏醒不过来,就恐怕永久地长眠了。所以,他们必须要争取时间,也等于在跟死神抢时间。
这位老领导名字叫李德全,是中科院紫光天文台台长,是也名获得院士学位的科学家,而这位生命垂危的患者就是他的副台长南秉怀,并且是刚刚获得巨大科学成就不久的科学家。守护在现场的人除了少量家属外,都是科学界的精英们。他们虽然都有繁重的研究课题,但也要送这位学长和老师走完生命最后一程。
又过了不知多久,南秉怀嘴巴轻轻动了动。
守护最近的一个年逾六旬的老者眼睛一亮,立即把耳朵凑到他的唇边:“哥,您想说什么?快说出声来!”
这位老者就是南秉怀的胞弟,名字叫南秉贤,也是一位社会名人。不过,他并不是科学家,而是一名艺术家,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画家,得知兄长垂危的噩耗,特意从国外赶回来的。
南秉怀在弟弟不断敦促下,上下唇终于颤动了两下,发出微弱的声音···
“哥,您说什么?再说一遍!”
南秉贤实在听不出胞兄发出的微弱声音,只能一次一次地大声提醒。
李德全跟南秉贤并排靠在病床前,不由心里一动,觉察他的这位同事并没有苏醒,所讲的话都是像发出梦境里的话,不由黯然摇头。他多么希望这位工作上的老搭档能清晰讲述出一句完整的遗言呀。
“天··眼···天···眼···”
南秉贤的悲伤的眼神里重新焕发出光彩,回头冲大家叫道:“他嘴里在念叨‘天眼’!”
李德全也依稀听到了了,脸庞的肌肉一颤,禁不住老泪横流:“老南在这个时候还对祖国的这项科技成就念念不忘呀!”
现场所有人都默然了,思绪仿佛回到了十年前——
那是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召开的一次历史性的会议。在能容纳百人的会场里,几乎座无虚席。看起来会场不大,会议的规模应该很普通,但由于参加会议的都是来自全国的科技精英们,所以,这实际上是一场高端会议,决定着一项国家超级科技工程的命运。
在主席台入座的有一位年过六十的老者,带着一副深度眼睛,留着一绺喧子,看起来其貌不扬,但他却坐在主席台的显要位置,与他同台而坐的都是中科院以及国家天文台的重要领导。显而易见,这个小老头的地位非常特殊。他就是时任中国科学院紫光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的南怀仁。而这次科技认证会也是经过他的倡仪下召开的。
主持会议的是中科院一位高级领导,他清了清了嗓子,然后郎声讲道:“同志们,您们都是全国科技精英,也都是天文学的专家们。目前世界领域的天文事业发展很快,我们研究的领域已经不限于生活的这个星球,而是浩瀚的宇宙。这需要我们的视野已经看得更远,不仅仅是太阳系,以及太阳系以外的银河系,甚至更遥远的宇宙边缘。国家领导对我们科学界期望很高,希望我们的研究领域到达到世界的最前沿。在天文学上,我们更要大踏步地往前走。由于缥缈的宇宙无边无际,任何交通工具都无法把我带到更遥远的星际当中,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宇宙的研究。关于它副起源以及变化规矩还有许多不为我们所知的奥秘。于是,我们科学院根据国家的需要,提出了制造出射电望远镜的设想,也就是被国际上称为的fast。现在,请大家对这项研究课题各抒起见。”
他的话音一落,整个会场瞬间鸦雀无声,这些高级科学家们似乎遇到了一个严峻的话题。
在主席台落座的南秉怀露出一丝的紧张,嘴巴张了张,但终于咽下了要倾诉的话。
终于,听众席上站起来一位中年科学家,发出了慎重的提醒:“关于射电望远镜,发达国家已经进行了尝试,并且取得了积极成功。比如在d国,已经成功地建成了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埃菲尔斯伯格天文望眼镜,它的口径长达一百米,堪称超级工程。请问,我们再搞这个项目,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他的一番话立即引起在座的很多科学家们的共鸣。
另一位科学家附和道:“这位同志讲得很有道理。在航天技术发达的m国,已经正在研制更大的射电天文望远镜,它的口径可达300米,堪称二十世纪的十大工程之首。请问,而我们能建多大的?由于西方国家对我们封锁技术,所以一切技术都需要我们自己来公关,它的成败风险系数很高呀。”
·····························
随着一番热烈的讨论过后,现场又出现了短暂的宁静。
中科院领导终于把目光落在了南秉怀身上:“请南教授讲几句吧?”
南秉怀迟疑一些,终于打开了话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