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一念情深
马车跟着一匹骏马慢慢的行着,直到行至郊外的一处坟地。
韩宿襄踉跄着下了马车,震惊的向四周看去——他不明白桓修玉为何要带他来这种地方?可是桓修玉的眼神那么冷,令他不得不相信这一切都是真实的。
他佝偻着背,无力的再次向四周看去,忽然,他仿佛定住了一般,目光由空洞变为震惊,再由震惊变为呆滞。
“你现在明白了吗?”桓修玉背着手,说道:“是你害死了她,你就是一个魔鬼,你杀害了一尘不染的她,她本来便是尘世间的人,她应当是蓬莱山的仙子,可是你……”
他的语气陡然颤抖起来,狠狠地指着他:“可是你这个禽兽,竟然逼她嫁给你,还为你生儿育女!她一辈子的愿望是走遍万水千山,可你为了一己之私将她囚于小小的后宅,你剥夺了她生的信仰,你有什么权利这样伤害她,你知道吗,是你该死!是你该死的!!”
他狠狠的吼着,举拳在韩宿襄的脸上夯去。
脸上火辣辣的痛,韩宿襄没有躲,他半跪在袁大娘的衣冠冢前,无语泪千行。
可他是真的喜欢她,自从裴氏死后,他再也没有这么喜欢一个女子了,他只是喜欢她而已,他没有想害死她,可他却从来不知道她喜欢什么……原来她嫁给自己后一直郁郁寡欢,是这个原因!
“她没有拒绝过我……她也没说不喜欢我,我以为,我以为她是有一点点喜欢我的……”韩宿襄忽略到脸上的刺疼,艰涩的解释。
“你要女皇亲自为你赐婚,你以为她能拒绝吗?”桓修玉笑出了一脸的泪水:“你要她做妾,韩宿襄,你竟然要她给你做妾啊!我连看她一眼都满心愧疚,你却要她给你做妾!哈哈哈!哈哈哈!”
他疯狂的笑着,也不知道笑的是愚鲁无知的韩宿襄,还是爱而不得的自己。
在长安无人的荒郊野外,两个疯子般的男人,一个疯狂的笑着,一个跪在地上放上大哭。
如果有人路过看到,一定会十分奇怪。
可惜不会有人看到今日发生的一切。
而东方瑶得知韩宿襄病逝的消息,是三日之后。
据说,韩宿襄死前一夜发了整晚的高烧,神志不清药石无医,第二日就没有挺过来,病死在床榻上。
东方瑶十分惊讶,韩宿襄是什么样的人她心知肚明,可怎么也想不明白,如此精明的韩宿襄,怎么会这么容易就被人怂恿在紫兰宴上身披龙袍,而女皇一直倚重韩宿襄,还要利用他来平衡皇室、朝堂和外戚的关系,想也不会真的再不见他……
玉莲打听到,韩宿襄死的那日,桓修玉确实到国公府一次,不过只是普通的安慰而已;
而有细作却打探到,桓修玉时带着韩宿襄去了一个地方——西城郊的墓地!
东方瑶心中一震惊讶,西城郊的墓地,那里还埋着自己母亲和猩的衣冠冢,她是再清楚不过,每年清明都会过去祭拜,那么桓修玉为何要带着韩宿襄去那种地方?
韩宿襄竟然也没有拒绝?
东方瑶想了又想,心中忽然有了个大胆的猜测。
半个月之后,崔城之便回到了长安。
已经与延濯可汗达成了协议,原来东突厥叛乱是因为韩鸿照想要立韩宿襄为太子,东突厥虽然一直臣服延濯可汗,却不满韩鸿照当政,他们想要李唐宗室继续做大唐的皇帝,也就是说,东突厥臣服的一直都不是大虞,而是大唐。
韩鸿照做女皇,他们本来已经做了打掉牙齿望都里咽的打算——毕竟登基时韩鸿照的年纪也不小了,谁知近来有传言说是韩鸿照想将皇位传给自己的侄子,他们一听就不干了,因此才采取这种方法来反抗,实际上是谈判。
崔城之对韩鸿照也说,阿史那赞和其系下众将的态度很明确,他的妻子是大唐先皇的女儿,他一直效忠的也是大唐名正言顺的皇帝,不希望韩鸿照做出那种去子让侄之事。
韩鸿照这些事真的动摇了,她当初虽然没有封韩宿襄为太子,可是封王已经是有铺垫之意了,如今韩宿襄已死,突厥又咄咄相逼,她势必要重新考虑太子的人选了。
“回来了!”
崔城之甫一推开门,便有一股饭菜的香味扑面而来,东方瑶听到动静,回眸冲他嫣然一笑,随后迎上来:“我等你好久了呢!”
话中又带了几分娇嗔,想起两个多月没见过一面的妻子,崔城之忍不住拉了她的手,“要我好好看看你。”
东方瑶笑笑:“以后有时间看呢,你先去沐浴,换好衣服再来用膳。”
崔城之却眸子一黯,也就是一瞬,他又恢复常态,“好。”
沐浴完毕,两人去看了还在熟睡的安安,孝儿谁在摇床里,嘴角流着口水,小鼻子扑哧扑哧的,崔城之怜爱的为女儿擦净嘴角,忍不住刮刮她的鼻梁,小丫头不耐烦的翻了个身,两人怕吵醒她,便先去用膳。
“我给你写的信,你应当已经看完了罢?”搁下竹着,东方瑶才问道。
崔城之面沉如水:“你信里是什么意思,难道桓修玉是和韩宿襄有旧怨吗?”
东方瑶低声说道:“我打听到韩宿襄死的前三日,桓修玉带着韩宿襄去了西城郊的墓地,那里唯一和两人相关的,只有袁大娘的衣冠冢——”
崔城之心头一沉,这和安宁夫人有什么关系?
“大娘嫁给韩宿襄之前,曾在教坊司呆过一段时间,”她将那次偶遇桓修玉被吕仕刁难,并且桓修玉被袁大娘所搭救过的事情告诉了崔城之,“……你也知道,桓修玉不可能无缘无故的恨韩宿襄,他一直处心积虑的接近韩宿襄,那时候大娘已经病逝,如果是因爱生恨,倒也合情合理。”
只是东方瑶最担心的是,桓修玉还利用了韩鸿照,并且利用的得心应手。
“你当时说的不错,圣上上了年纪,难免会偏听小人之言,桓修玉作威作福这些年,朝中一片乌烟瘴气,你还记得之前萧恪给你写的信么?他说他根本就不想回来,宁可呆在陇西,这不是盼望圣明君主的意思吗?”
“今日再不除桓修玉,他日圣上只会愈发的糊涂,倘若他再施惠于颍川王,难免颍川王不会感念她的情谊对桓修玉言听计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