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都市言情 > 杂烩饭摊简介 > 杂烩饭摊最新目录

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风一响蟹脚痒

    天一凉爽转眼也就到了中秋节,提前打电话给了小米、博简还有冯警官,说是想一起赏个月亮。小米的声音听起来比我刚认识她的时候要精神了许多,听起来就能感觉到她最近的心情非常不错。

    “一起吃月饼吧。我买了白莲双黄的月饼,我觉得你应该爱吃。”我在电话里和小米说道。

    “没有买五仁的吗?”小米反问我,“五仁的月饼最好吃了,你为啥不买啊。”

    “可是很少有人喜欢五仁的口味啊。”我小声地说了一句。

    却不想这句话直接点了小米的火药桶,小米抱怨着我不懂月饼的精髓:“最初的月饼可是元朝的人在点心里加了各种坚果做成的,一定要有包着核桃的点心才能叫月饼。”小米着重和我强调。

    在我差点调侃是不是还要再加上点羊肉味才地道的时候,小米还不忘和我讲了她所听到的关于月饼的故事,虽然听起来倒是和大叔曾讲过的关于朱元璋爱吃的珍珠翡翠白玉汤有几分相像,但是从小米嘴里听到这些和游戏动画没什么关系的故事反倒让我感到非常新鲜,所以也就耐着性子听她说了下去。

    在小米知道的故事里,月饼的出现是在自带羊肉串味道的元朝。元朝后期,民不聊生,特权阶层的统治却愈发残暴,不忍压迫的民众自发组织反抗,各地起义军就如雨后春笋般源源不断地冒了出来,誓要要将统治着华夏的蒙族逐出中原。这些起义军中最有实力的实属由朱元璋领导的反抗力量。虽说实力有了,但是由于当时通信受到了元朝特权阶级的严格搜查,情报的传递依旧是非常困难。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为了能和友军互通有无,就把将“八月十五起义”的秘条藏在了中秋必吃的饼子里,然后又派人分别将那个饼送给分散在各地的起义军和汉人民众。

    散发的同时,又散播出谣言,说有场大瘟疫要降临,只有吃了起义军分发的特殊月饼才能够抵御。老百姓和其他的起义军拿着手上的“解药”月饼的时候,掰开来吃就会发现刘伯温藏在里面的“于八月初十五起义”的信息。在纸条的指引下,起义军和汉人民众齐心协力,在八月十五赢得了关键的战役。朱元璋的先锋徐达更是攻破了元大都,起义大获成功。朱元璋很高兴,为了纪念当时的通信方式,就把元朝的月饼传承了下来,还特地要求要在起义的那天吃。

    “要不然为什么那么多个十五的月亮都圆,却要在八月十五这一天来吃呢。”小米说完故事,还用听上去似乎很有道理的逻辑反问我,“所以夹着各种干果的月饼,才是最原始的月饼,也最有意义。”

    对于小米这些并不能证明真假的故事我并没有反驳,而是默默在今天的购物清单上加了一个五仁月饼。

    然后又和小米聊了一会儿才在挂上电话前讲了我知道的月饼的来历。

    “其实月饼真的不算是元人的发明。”我小心翼翼地说道,“虽然有说法说月饼就是唐朝的鲜花饼演变过来的,但是抛开馅料来说,最早的月饼的用途应该是用来祭拜月亮的。毕竟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与敬畏,那时候应该是每个月月圆的时候都会好好地摆出贡品祭祀月神。在最早的历史记载中,殷、周时期,就有这种边薄心厚的太师饼盛行于江、浙一带,很像是今天月饼的原型。”

    听电话里小米没有说什么,我也只好继续说了下去,不过还是肯定了小米说的最开始的月饼是五仁味道的,主要是因为汉代祭祀用的月饼因为张謇出使西域的缘故,带了很多诸如芝麻和胡桃一类的坚果回到中原,所以那时候的月饼更偏向于今天五仁的味道。而在唐朝的时候,物质已经比前朝时期好了很多,所以夹在外皮中的馅料就多了起来,唐朝的点心以精致文明,又喜好香香的味道,所以在唐朝的时候月饼更像是鲜花饼。不过无论是五仁的月饼还是鲜花的月饼,在那时候都属于宫廷点心,普罗大众是很少吃到的。”

    “那是不是说直到明朝的时候老百姓才能吃上月饼呢?”小米说话的时候语气有些不甘心。

    我不禁觉得挣扎着认为自己的观点正确的小米执着得有些可爱,虽然不忍心伤害她的执着,但是我还是说了实话:“虽然不想打击你,但是真正从宫廷流传到民间是在宋代就开始了,而且出现月饼这个词的文字记载也是在宋朝。北宋的时候,苏东坡虽然没有直说这种点心的名字叫做月饼,但是形容过口感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直接说明了月饼这个名称的来源以及月饼做法。而南宋的时候,吴自牧在记录南宋都城临安风貌的《梦梁录》中,写到了月饼二字,但是在他对于临安月饼的记录中,月饼并非为圆的,而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饼、梅花饼、五仁饼等同时存在,并且是“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说明那时候的月饼还不只是在中秋节吃。所以如果说是明太祖朱元璋将月饼划定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来吃,倒是有几分可信的。只是这月饼确实不是元朝人发明的,只是元朝人帮着一起传承下来了这种味道很好的点心。”

    “所以啊,月饼最早的记录里也记载着五仁的口味禾智姐姐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漏买的啊。”小米在电话另一头狡黠地说道。我自知理亏,没有再多说什么。

    大叔在和我去菜市场买菜的时候,我和他说了与小米打电话讨论月饼的事情,大叔听的在我身边哈哈直笑,直言我们两个人实在是太过较真。

    “一个月饼,好吃就可以了,哪里要争个口味高低啊。喜欢五仁也好,喜欢双黄白莲也罢,不过是味道上的偏好,到底谁比谁先出现真的比味道更重要么?”大叔满不在乎地摇了摇头。

    “但是大叔你不觉得小米终于走出来了么?”我偏过头问大叔。

    大叔果真在听完我的话之后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如果你不说,我都没有意识到,原来只会和我讲游戏里事情的孩子,现在竟然可以为自己的喜好争辩,果然小米终于开始接地气儿了。”

    我们两人为小米的改变高兴了好半天,这份喜悦的心情让我们两个觉得今天菜市场里的菜都显得分外可爱。

    秋天,除了时令蔬菜外,我最喜欢的螃蟹也陆陆续续被打捞上来,成为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尤其是中秋前后的螃蟹虽说不上最为肥美,但是也绝对的新鲜好吃。而且相比于过一段时间蟹黄成熟时候价格的昂贵,中秋前后的螃蟹价格显得可爱了许多。

    相比于大叔偏爱于价格昂贵的十月螃蟹,吃螃蟹讲究的是蟹肥膏美。但是鉴于我一直没什么富裕钱的缘故,我更习惯于吃9月新下来的并不算肥美的普通螃蟹,只为图个解馋和新鲜。

    话说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听爸爸说过中秋一定要吃螃蟹,刮起秋风的时候,就要开始去捞螃蟹吃。河蟹一定要吃活的,这样味道才会新鲜无毒“西风响蟹脚痒”是那时候爸爸蒸螃蟹时常说的话。

    后来在大学,有一节历史课都山育教授没来,代课的是位看起来颇有学究气息的老师过来代课,不高的个子看起来没什么气场。那时候学生很调皮,会在非专业课的课堂上干自己的事情,而且老师本身就没什么气场,自然没有镇住调皮捣蛋的学生,一时间那堂课的热闹程度简直赶上了菜市场。那老师倒也不恼,只是按部就班地讲解着自己准备的课件。

    不知道为什么,在一张贴着红彤彤的蒸熟了的螃蟹的幻灯片播出来的时候,不知道谁喊了一句:“蒸螃蟹。”整个教室就在那一瞬间安静下来了,所有的学生齐齐地盯着那张照片。

    那时候正好临近中秋,大家基本上都不是本地的孩子,自然看着照片想到了中秋,想到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也就集体沉默了下来,呆呆地看着那张照片想着各自的心事。

    因为教室内安静了下来,所以那老师的声音清晰了不少。那一刻正好讲到了明朝的历史,顺带说到了一些关于明朝一些皇帝的轶事。无论是朱厚照大将军,还是沉迷做木匠的朱由校,都被那老师讲的灵活生动,说到一半的时候就讲起了明朝人吃饭的事情,那张照片也就跃然于投影机的幕布之上。那老师只是用一张照片讲到了明朝时人们一些宴客的习俗,而吃螃蟹正是明朝时期汉族的中秋宴俗。

    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而且吃的极为讲究。要先讲抓来的螃蟹在清水中浸泡,让它吐出沙子,之后用毛刷将螃蟹的外壳、嘴部、脚和钳子清洗干净。在这些步骤完成后夹住钳子打开腹盖清洗肚子里的污秽,最后在用清水泡个半柱香的时间就可以用菖蒲把螃蟹包住,放到锅里隔水蒸熟。

    到大家围坐在宴桌旁吃蟹的时候,每人前面都会放一碗挑了酒醋的碟子,吃蒸蟹的时候要蘸酒醋,为的是去除螃蟹的寒性。掰开螃蟹的壳子,里面的蟹肉白嫩如雪,鲜嫩的螃蟹肉蘸上酒醋便会染上如晶莹剔透的黄玉的色泽让人垂涎三尺。蒸熟后的蟹肉也同颜色一般口感如白雪,蘸了酒醋后便带着黄酒的味道入口即化,只那一点的酒味入口就会让人觉得有“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感受。

    当然传统的中秋蒸蟹也不光只是吃蟹这么简单,即使是在没什么电子娱乐活动的古代,帝王将相们在吃完螃蟹后,再中秋这天也是有很多余兴节目的。首先在吃完蒸蟹后还要饮苏叶汤,并用剩下的苏叶汤洗手,祛除嘴里和手上的蟹腥味道。之后便会与皇上围坐在在摆满鲜花,和诸如石榴的时令水果的宴桌旁观看戏台子上特别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展现出君臣其乐融融一起过节的样子。这一点倒与现在的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晚餐边看中秋晚会的场景很相似。

    我便这样说着,边心惊胆战地看着大叔和活螃蟹作者战斗。大叔让我帮着他抓住螃蟹的双钳好能让他清理蟹腹内的污垢。

    “大叔,为什么不是你握?”我看着螃蟹挥舞着的钳子无从下手,更不要说抓着让大叔清理螃蟹的肚子。光想想被螃蟹的钳子夹到就觉得手疼。

    不过好在这个时候博简推门进来了,听完我和大叔大眼瞪小眼地互相推脱着谁应该帮着固定螃蟹后,他挽起袖子,用锅铲大力地拍了几下螃蟹的钳子,一瞬间,刚才还嚣张地冲我和大叔挥钳示威的螃蟹立刻老实了下来,任由博简扣住它的两个钳子。

    大叔反应过来后,边称赞博简胆子大,一边迅速地清理着螃蟹腹盖内的污秽。

    “是你们两个胆子太小了吧。”博简有些无奈地摇摇头,嘲笑着我和大叔刚才的无措。

    我和大叔自知刚才让博简看了笑话,也没再做辩驳,专注地做着手上的工作,而我则将刚才买的女儿红拿出来,放到大一点的不锈钢盆里用半盆热水温上,还切了姜丝放在一旁。

    一边同大叔清理着螃蟹,博简一边问出了心里的困惑:“中秋节为什么要吃螃蟹呢?这时候的螃蟹其实不算最好吃的时候啊,算是为了吃个新鲜吗?”

    这时候的我突然想起了当年那节历史课上代课老师的话:“说起来更多的是对周围人的感谢吧!“蟹”与“谢”同音,中秋团圆,朱元璋要感谢的是同他一起打天下的王侯将相,而像我们一样的普通人,最想感谢的应该是一路上陪着我们走过泥泞,在困难中不离不弃,帮过我们度过难关的家人和朋友吧。所以,即使不能亲手将蒸熟的螃蟹分享出去,但是也要在这一天提着买来的螃蟹走亲串友,只是为了借着手上的螃蟹对那些同甘共苦的人说一句谢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