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古代言情 > 大鉴赏家简介 > 大鉴赏家最新目录

第597章 古人的智慧

    “谁用这么极品的青玉做成日晷仪啊?这肯定没法经常放在太阳下晒吧?岂不是废了?”

    齐腾云说道,日晷仪虽然在生活中见不到,但是在书本上以及一些公共建筑上,还是能见到它的身影,简单古朴又带着一种神秘感,确实挺符合一些建筑风格的。

    “这肯定不是拿来用的,是拿来欣赏的。我奇怪的是有这么一大块极品的青玉,又何必做成这日晷仪?做成其它物件,观赏性和价值性都大得多!”

    刘木盛摸索着说道,他发现晷盘和下面的底盘是连在一起的,完整无缺,并非镶嵌上去,眼中惊异之色就更浓了。

    不知道当时的古人,是用一整块青玉硬生生挖出来这样一个造型,还是青玉原材料原本就和这形状差不多?

    他更倾向于后者,就算有钱,也不是这样玩的。

    “你们说上面的计时刻度准不准?古人就靠这个来看时间?我看电视上不都是几更几更的吗?”

    邵登峰好奇地说道。

    “如果是实用性的日晷仪的话,肯定是准的,从上面不但能准确看出时间,还能看出节气和月份。不过这个日晷仪做得这么精美,尽管不具备实用性,应该也会严格要求的,不会出差错。”

    赵天明说道。

    “这小小一个日晷仪算什么?古人的智慧岂是我们能懂的?张衡在东汉就已经发明了能预测地震的地动仪不说,他还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天体的运行是有规律的,月光是日光的反射,月球是绕着地球运转的,月食是因为地球挡住了阳光。

    他认识到太阳运行的某些规律,正确解释了冬季夜长、夏季夜短和春分、秋分昼夜等时的起因。当然,那时候他不知道是地球公转的原因。

    即使这样,他经过对某些天体运转情况的观测,得出一周天为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的结论,也就是一个回归年的时间,和现在所测地球绕太阳一周历时365天5小时48分46秒的数值相差无几。我都不知道在那时候他是怎么能测出来的,反正我是不懂。

    还有祖冲之,南北朝时期的人,已经把圆周率算到小数点的后面七位,?这不算什么,他还把一年的时间精准到小数点后面八位,我记得前几位都是和现在一样的,并且还引入岁差,借此重新修订《大明历》和闰月设置的方法。而且那时候他就已经测出了木星的运转周期是十一年多将近十二年。

    还有唐朝的天文学家张遂他为修订历法,测量日、月、星辰在其轨道上的位置并掌握其运动规律,改进了张衡的“浑天仪”,制造出“浑天铜仪”。他使用“浑天铜仪”和“黄道游仪”观测天象时,可以直接测量出日、月、星辰在轨道上的坐标位置。他推断出天体上的恒星是移动的,这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早了一千多年!

    这样的例子很多,深挖探究下去,说不定早就打破‘天圆地方’的桎梏,形成科学理论了,还有屈原都发出了《天问》思考,可惜我们国人的思维方式,比较注重于应用而忽略了理论,很多时候伟大的发现,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杨泉感慨着说道,有时候他都替古人着急,那一张面纱就在那里,有太多次发现了真理的存在,可惜就是没人去戳破。

    可能这也是和中国古代官本位的思想有关吧\多的发明应用其实都是为政治服务的。

    “大佬没想到你平时不声不响,还懂得这么多的啊?”

    齐腾云有些惊讶了,有些只是他以前也学过,但是现在早就还给老师了。

    “别理他,这家伙以前就是个学霸。”

    刘木盛说道,对他来说,高中时候才是知识点掌握最丰富的时候,人生巅峰早已过了。

    “古人的智慧,其实很多还是有体现在生活方面的,你们看着这日晷仪简单,其实它有非常多的讲究。

    使用日晷,无论是何种形式,都有一根指时针,这根指时针与地平面的夹角,必须与当地的地理纬度相同,并且正确的指向北极点,也就是都有一根与地球自转轴平行的指针。观察这根指针在指定区域内的投影,就能确定时间。

    你看这个赤道式日晷,这个底盘和晷盘之间的夹角,并不是随意定的,它必须考虑到这个底盘和这根指时针的角度。而且地理纬度是每个地方都不一样的,这个大家都知道,离开太远,时间就不准确了。还有这个指针,必须固定指向北极点。”

    赵天明解释说道。

    “这么说来,古代的人就能精准的知道自己所在地方的经纬度?”

    齐腾云惊讶的说道,这在他想来,完全是不可能的,而且经纬度的说法,在他印象中,应该是近代从西方传过来的吧?

    “现在具体的经纬度的概念确实是从西方引进来的,不过不是近代,而是明代的徐光启。而且在以前,古人就有了经纬度的理论,在《孔子家语·执辔》中就有说,地东西为纬,南北为经。

    在天文学上,对纬度的应用早已经开始,而且还能精准测量出来,称为极高,是根据北极星测量出来的。

    北极星在天文学上的应用非常多,远远不止指明方向,所以在引入道教之后,被称为帝星。

    同时,古人还可以给天上规划刻度来对应地上。

    古人很早以前就有了黄道和白道的概念,黄道就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路线轨迹,他们虽然不知道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但是已经掌握了这个轨迹的路线,也就是一年,白道就是月亮绕地球公转一周的轨迹,也就是一个月。

    通过这个规律,古人制定了历法,以黄道轨迹周期为一年,白道估计周期为一月,这就是我国古代一直沿用的阴阳历,因为它能准确地指导农业生产,所以也叫农历。”

    赵天明说道:

    “而且,古人‘天狗食月’的迷信说法,在天文学家眼里早已窥透其中真理,司马迁根据历代月食,总结出月食现象的发生存在一种周期性的规律,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一个交食周期的数据。

    《史记·天官书》中说道:‘月食始日,五月者六,六月者五,五月复六,六月者一,而五月者五,凡百一十三月而复始。故月蚀,常也。’

    他们很早就知道,月食是有规律的,是很正常的天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