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章 铜钱
将行子也递给老婆,何向云拿出另一个盒子,里面装的全是各种铜钱。
“天明,你看看这些铜钱值不值钱的?”
赵天明看了一下,这些铜钱大部分都是清朝时期的康熙通宝和乾隆通宝,此外还有少量咸丰、同治、光绪时期的铜钱。
“乾隆通宝啊?我家里也有这些铜钱,数量还不少,这能卖钱吗?”
一些人看到何向云翻找出来的铜钱,于是问道,感觉一个发财的机会就在眼前。
“我家以前也有,不过后来扔了好多,也没去刻意保存,这种铜钱好像很多的,应该不值什么钱吧?”
也有一些人略带懊悔地说道,这些东西,虽然说也是一种钱,但是又不能用,谁会在意?
“这些铜钱倒是真的,不过不值什么钱,清朝时期的铜钱,其实存世量很多,尤其是康熙和乾隆时期,两人在位时间长达几十年,铸造了大量的铜钱货币,到今天仍然随处可见,铸造铜钱的机构都多达几十个。”
赵天明说道,他家里也有一些这样的铜钱,以前大家认为佩戴铜钱可以辟邪,家里都会留一些,偶尔还能看见有人用红绳佩带,或者放进钥匙扣里。
不过因为不值什么钱,大家也不是太在意,慢慢的就遗失了,一些铜钱扔在阴暗潮湿的地方不管,还会生锈坏掉。
“不是啊!你们看着两个康熙通宝,它们背面的字符好像不一样的。”
听赵天明说这些铜钱不值钱,其他人一脸的失望,不过,一些人在琢磨对比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些端倪。
“确实,同样的铜钱也有不一样的。”
一个妇女说道,以前她就注意到这方面,只是她又不识多少字,加上那个一看就不是汉字,或许是自己不懂,也就没深究。
“这是因为它们虽然制式一样,但有很多却出自不同的铸钱局。比如这枚康熙通宝,它正面是“康熙通宝”四个汉文,而背面两边,也有满文,这满文的意思,并不是对“康熙通宝”汉字的翻译,而是显示其出身的铸钱局。”
看到他们仍不死心,赵天明拿起两枚康熙铜钱给他们详细的讲解。
“在康熙年间,一共包括二十四个铸钱局,形成一整套钱币,这些钱币从正面上没有区别,只是背后的文字有所不同。
按照背面文字又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仿“顺治四式”的满文钱,钱背满文有宝泉和宝源两种,分别是户部、工部两个中央局所铸。
另外一类是仿“顺治五式”满汉文钱,所以,康熙通宝铜钱值多少钱是根据钱币种类来区别确认的。
不同铸钱局出产的铜钱,背面的满文就不一样,因为铸造数量的多寡,价钱也不一样。
不过,康熙通宝的二十四个铸钱局之中,有两个铸钱局,户部宝泉局和宝源局,它们出产的铜钱正反面都是满文的,这个比较少见,就比较值钱。
其它二十二种钱币,都是满汉两种文字并存,正面是汉文,背面是满文。如果能将这二十二个铸钱局的铜钱都收集齐全,就是我们业内俗称的“诗文币”。它们是:同福宁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临广浙,台桂陕云漳。
此外还有“巩”字,代表甘肃巩昌局、“西”字,代表山西省局,但它们铸量极少。还有“台”、“广”、“南”也比较少见。
不过总的来说,这些普通铜钱,价格高不到哪里去,都是十几元到上百元不等,只有特别珍贵的,才能达到几百上千元,比如我之前提到的全是满文的铜钱,很明显你这里都没有。”
“那其它铜钱呢?比如咸丰光绪的。”
有人还不死心的问道,以前不在意,现在想想,这不也是古董吗?
俗语还有说,“咸丰年的事”,表示年代久远,早已经和现在脱节。而康熙乾隆之类的,离现在的朝代都有两百年时间了。
“我家还有一串五帝钱,就是顺治、康熙、乾鹿有什么,五个皇帝的钱币串在一起的,这个应该值钱吧?要不要拿过来给你看看?”
一个妇女忽然想起什么,有些激动地说道。
“你这是小五帝钱,还有两位是雍正和嘉庆,这也是清朝最繁荣的一段时间,除了顺治和雍正通宝数量少点,其它也很多,但是这些铜钱少也是相对的。之所以民间对它看重,只是因为风俗的原因,认为它们能避灾挡邪,就连风水师都用它们做法,但是就古董层面来说,它是没有多大收藏价值的。”
“其它咸丰、同治、光绪的通宝也差不多,价格不高,不过,除了普通铜钱,每个朝代还会出产各种特殊的钱币,比如作为铸造铜钱的模板的祖钱、母钱、样钱等等。
另外,像康熙乾隆这样的皇帝,两个人在位时间都超过六十年,免不了就要歌功颂德,一些特殊时期比如过寿,就会铸造一些纪念铜钱,这些特殊的钱币,就很值钱。”
赵天明说道,为纪念康熙六十大寿的“万寿钱”,也就是罗汉钱,他就经手过。
“那你看看,这里有没有特殊的铜钱?还有你刚才说不同铸钱局也有一些数量很少的铜钱,这里有吗?你对满文有没有研究?”
一些人还不死心的说道,或许找到一些珍贵品种,他们回去也能看看有没有类型相同的。
“暂时我没看到,这些都是普通的钱币,不普通的,也不会流传这么广。”
赵天明说道,他不懂满文,也不会在这上面花时间,但是却可以通过古镜鉴定出来。
“不过,随着现在收藏升温,市面上真正的五帝钱也越来越少了,如果是真品的五帝钱,也能卖到几百上千元不等,根据品相和完好度而定,你要是想卖,我也可以帮你看一下。”
赵天明对之前那个妇女说道,虽然一千几百块他看不上,但是其他村民就不一定了,他还是告知一声,让他们自己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