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前
安德斯-海尔斯伯格是世界最顶级的编译器专家,他的加盟让keemun小组如虎添翼,研发进度和工作质量又上了一个台阶,等到2月15rì的时候,杜秋觉得4月1rì之前完成预定计划毫无问题,于是公私兼顾,以欢度中国传统佳节为名,给连续加班了一个半月的研发团队放了七天假,让他们回国的回国,旅游的旅游,自己则去京城和家人团聚,顺便参加春晚。
为了接杜存志,杜春华带着林谨言上周就回了东北老家,林大伟因为林佳语年龄太小,不敢在大冬天里带着到处跑,留在了云城,所以腊月二十八这天杜秋坐飞机去京城的时候,随行的只有姜丹枫以及她的父母。
有父母在旁,姜丹枫表现的比较文静,杜秋也没话题和两位长辈交流,于是在候机的时候买了一堆报纸和杂志翻看,当他看完《光明rì报》头版上一篇探讨高教系统改革的社论时,忍不住轻声自言自语道:“陈志扬好手段,看来扩招大局已定了。”
一月份的时候,由《think-different》广告引发的热议就像春风吹过的田野,最初花草丛生,各种稀奇古怪的话题都有人讨论,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各种杂草要么被人清理了,要么自己枯萎了,只剩下了三个争议,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口水战,热度始终不减。
这三个争议一个是杜秋有没有资格和那些世界级的科技名人以及商界领袖相提并论,一个中庸主义是不是危害中国科技创新的罪魁祸首,还有一个是为什么中国的教育体系培养不出世界级的科技人才。
其中第一个争议属于关公战秦琼的八卦,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说服不了谁,但吃瓜群众们喜闻乐见,很接地气,所以热度最高;第二个争议属于形而上的务虚话题,绝大多数人根本搞不清什么是中庸主义,靠望文生义自我解读,结果鸡同鸭讲,越吵越**,虽然热闹,却没什么意义;第三个争议属于提前了十年爆发的“钱学森之问”,很受社会各界人士重视,可惜话题太过宽泛和复杂,谁也说不清楚,虽然关注度很高,但却没有人能给出答案,所以热度最低。
到了二月初的时候,三个争议的热度忽然来了个大逆转,,但内容被偷梁换柱了,不再是质疑和否定教育体系,而是认为教育系统没问题,问题是受教育的人口基数太少了,只要基数扩大了,人才自然就会多起来,所以大学需要扩招。
中国人重视教育,也讲究实际,大学扩招涉及千千万万学生、教师以及家长的利益,因此这个话题几乎在一夜之间就超越了杜秋的虚名以及无聊的主义,成为1996年春节前最热门话题,关注度甚至超过了春晚。
而舆论媒体的转变节点,非常巧合的和另外一件事联系在了一起,那就是陈志扬2月1rì去京城和颜盛容见面。
陈志扬是个谋而后动的老狐狸,自从得知有机会去云大当校长之后,以需要进一步润sè和修订为名,把那篇论证大学扩招必要xìng的文章扣在手里,直到在京城确认机械工业部那边没有问题了,才把文章交给了侯承宗,请他帮忙递交给教育部。
侯承宗非常给力,不仅很快就通过自己的渠道把文章递交上去了,还联络了几十位同样支持扩招的两院院士在上面署了名,大大增强了份量和影响力。
根据刘运来的介绍,《光明rì报》的读者群以知识分子为主,地位比较特殊,经常承担着舆论试金石的功能,在国家制定重大政策的时候提前放出风声,试探jīng英阶层的反应,这篇探讨高教系统改革的社论里,论点、论据以及统计数据都和陈志扬炮制的文章如出一辙,显然是有意为之,因此杜秋看过社论之后,认为扩招大局已定。
这时带父母去逛机场商店的姜丹枫回来了,举着一个透着香气的纸袋,问道:“杜秋,吃糖炒栗子吗?这是野生的毛栗子,味道挺好的。”
“给我几颗尝尝。”
“你看报吧,我帮你剥。”姜丹枫在杜秋身边坐了下来,从羽绒服衣兜里拿出一盒二手磁带,笑嘻嘻的说道:“你看,这是我刚才花了10块钱从商店老板女儿那买的。”
那是一盒大杂烩类的盗版音乐磁带,封面上以拼贴的方式印着好几个女明星的照片,其中最醒目的那位赫然就是姜丹枫,旁边还用加粗的黑体字写着两行广告语“骁龙女王首次公开献唱!”“歌甜声美,亿万富翁的享受!”
“呵!这盗版商品味不错嘛。”杜秋拿过磁带,看了看印在背面的曲目名单,见全是1995年几位天后的热门歌,笑着说道:“你居然能和林忆莲、王菲她们混到一张专辑里,说明是真红了。”
“可惜是盗版的,没法统计销量。”姜丹枫心有不甘,说道:“《我的梦》现在大街小巷到处都在放,却没有给我们一毛钱的版权费。”
“不要在乎销量,有知名度就够了。”杜秋把磁带还给了她,说道:“春节之后你去香港和emi签约的时候,可以把这个拿出来当筹码,让他们把条件开高一点,毕竟你现在是力压林忆莲和王菲的天后杀手了。”
“有道理。”姜丹枫转嗔为喜,嘻嘻哈哈的把磁带收了起来,说道:“没想到我红的这么快,跟做梦似的,才一个多月就成着名歌星了。”
“你太低估自己了,其实你现在不是着名歌星,而是历史级的歌星,和邓丽君一个档次。”
“我有这么利害?”
“当然。”杜秋微微一笑,说道:“只不过邓丽君会写入中国流行音乐史,你会写入中国互联网发展史。”
这是事实,《我的梦》是有史以来第一首不上电视,不出唱片,纯粹靠互联网传播的音乐作品,而且一夜爆红,非常具有代表意义,因此如果有人编写中国互联网发展史的话,作为演唱者,姜丹枫必然是绕不过去的名字。
只不过此时还没有人知道互联网会在未来几年后完全颠覆传统音乐行业,所以姜丹枫只当杜秋是开玩笑,没有放在心上,以花式撒狗粮的姿势喂了他两颗栗子之后,问道:“杜秋,你上次说要去香港玩一段时间,打算什么时候去?”
“五月份吧,等iview上市了之后我打算休假半年左右,到时候会去香港以及欧洲转转。”
“明年香港就要回归了,邝美云说那边的房价一直在涨,劝我去买一套,不仅住着方便,还能升值,你觉得呢?”
96年去香港买房子不是等着被割韭菜么,杜秋放下手中的报纸,问道:“你想去香港常住?”
“我如果和emi签约了,要经常去那边参加各种活动。”姜丹枫一边打量着他的表情,一边笑着说道:“你是不是舍不得我离你太远?”
“你想去哪住,是你的ZìYóu。”杜秋摊了摊手,说道:“香港的娱乐业外强中干,看似繁华,其实已经衰落了,我觉得你没有必要在那边浪费太多时间,去镀几年金,学习一些先进的声乐技巧和商业理念,然后回内地发展,前途会更好,就像王菲那样。”
香港对90年代的内地人来说是一个梦幻之地,姜丹枫一直有移居过去的想法,此刻听杜秋嘴上说随她自便,语气却颇不以为然,立刻放弃了这个念头,改口道:“没说去香港常住,只是偶尔住住,我不会粤语,跟当地人没法交流,生活很不方便。”
“偶尔住住的话,还是住酒店吧,不用急着买房。”杜秋用手指撩了一下她的下巴,说道:“等过几年你真成大明星了,我再去香港买套别墅金屋藏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