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历史军事 > 明末汉魂简介 > 明末汉魂最新目录

第二十八章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数日时间内文无忌、陆仟、莫不问、周瑾之等人携带军士四下而出,横扫了盘踞在田家庵区域的所有小股山匪。

    以轻微的损失将合计800多人的山匪吸纳到四门寨当中,期间陆续还有自田家庵而来的匠人加入,宽阔绵长的山谷中一时间人声鼎沸。

    大量简易的房舍窑洞顺着山谷走向开始修建,没有杂乱而居,无序而建,都在文无忌的要求下按照规划区域布置有序的打下地基,拔地而起形成雏形。

    对四门寨的改造,文无忌在陆仟等人眼中完全到了执拗的程度。

    从依山而建的房舍到串联其中山道都巨细规划,而且在山谷修建水坝的项目也第一时间付诸实施。

    召集相关人员之后从选址到分洪口、泄洪道的设计都亲身亲为参与,除此之外两侧山顶修建烽燧台,谷口了望台、寨墙、农田开垦等诸多细碎事宜全部被纳入规划当中。

    随着寨中人员的增加,兵工院之外文无忌牵头组建了墨社,墨社和兵工院没有从属关系,注重含军事在内包括农业、水利及其各种细枝末节事项的意见吸取、技术革新并提供奖励。

    墨社顾名思义就是焦点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的发展,关注现世战乱,并逐渐向科学研究领域靠拢。

    墨社第一批奖励便颁发给了一名自难民身份加入四门寨提出水坝修建自流灌溉方法,名叫白项的人。从交谈中文无忌知道白项的父辈曾参加过黄河治水。

    紧随其后兵工院的一份分析报告给文无忌惊喜的同时也发送出了兵工院的首份奖励。

    并不是文无忌制定的系统项目有进展,惊喜来自汐子沟的战列品。

    缴获物资除了战马、弓箭、盔甲之类外还有数十件骑兵披挂的长袍。

    绸袍用生丝制成,编织细密,箭矢很难穿透绸衣,只会连箭带布一同插进伤口。文无忌不知首先发现这种绸长袍效能的敲是创建了蒙古帝国的成吉思汗,当初蒙古大军南征北战,战争中士兵不需要军医直接拉出绸子就可以将箭头从伤口拔出,快速包扎治疗。

    意外的发现让文无忌第一时间联想到了防弹衣。

    文无忌清楚这个原理,也知道这种绸衣对刀剑没有任何的防御能力,箭矢和刀剑的攻击产生原理不同。

    但这不妨碍文无忌对绸衣的利用,四门寨训练的强度已经达到了士兵负荷极限,文无忌相信除了个别天赋出众的军士,不管是新组建的骑兵还是步兵射术都远逊色蒙古骑兵,而自己当前大敌却恰恰是擅长骑射的蒙古骑兵主力。

    将绸衣改制成马甲,能提升利用率也能有效的降低骑兵对垒时的伤亡,等日后条件具备可以大面积的推广向步兵。

    四门寨两个刚刚组建的机构就在这种风雨欲来的局势中显而易见的开始发挥出作用。

    缴获的物资短期之内能满足生活需求,800名山匪被分成6组,白日参与劳动,晚间在河谷区域聚集被文无忌灌输以心灵鸡汤。

    没有任何的情绪抵触,绝对数量的山匪都是生活所迫走上了杀人放火道路,落草为寇时劫得的钱财物资都在集中向金字塔结构顶端群体,普通山匪也只是食能果腹而已。

    所以就无所谓忠诚,有奶就是娘,抵达四门寨时恐惧于陆仟等人的身手,初始战战兢兢,但被文无忌心理辅导之后便彻底的安稳了下来。

    七日之后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山匪被编制入作战部队当中,衣食无忧,能眼见训练场面热火朝天,清楚四门寨的激励体制和上位途径后未被编制的山匪中开始掀起训练热潮。

    文无忌成了最为忙碌之人,召开大会,以人格魅力和强硬手段将山匪牢牢笼聚在一起的同时又操心着兵工院发展。

    训练层面已经不需要文无忌操心,在四门寨落脚的时候就编制了完整的操练手册,以八极拳为基础配合阵法演练是目前重点,抽空的时候陆仟、周瑾之指点军士刀法、枪技。

    人员基数的增加给了选材的余地,少量的补充之后文无忌以汐子沟缴获的战马、盔甲为搭配组建了重骑兵、轻骑兵混合的四门寨第一支骑兵。

    周瑾之对文无忌的好奇与日俱增。

    文无忌整兵训练积极备战,这些事宜的安排周瑾之、陆仟等人能理解,修建房舍也合乎情理,但就是不明白筑坝、修渠、农田开垦及其墨社存在的意义。

    众人眼中文无忌也是匪,只不过是高大上一点。

    打通走私管道,承南接北,足够养活众人,文无忌之前也曾提及,四门寨要精细化发展,否则树大招风。

    忍耐了多次之后周瑾之问文无忌,大兴土木意义何为?

    文无忌回复;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愣了半响,九死枪面露钦佩之色,大抵是赞叹文无忌才学。

    冷面人周瑾之那里知道这是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曾写过的不朽警句;

    意义为:‘人心是猛虎和蔷薇的两面体,若缺少了蔷薇就难免变得莽撞,从而流于庸俗,若缺少了猛虎就难免变得懦弱,从而失去气魄。”

    周瑾之不明白内涵,但很喜欢文无忌的这句话。

    信息也就在这个时候从调动侦察的军士当中回传而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