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古代言情 > 山寺杏花之寻亲简介 > 山寺杏花之寻亲最新目录

第二百七十四章 巨变(三)

    由于是夏日,所以天黑的相对比较晚。加之刚刚吃了晚饭,几个少男少女一路逛着,倒也惬意,绝对比在家窝着或者听大人唠叨强很多。

    就这样,一路走,一路聊,等李槐花三人携带着各自的弟弟到了陈家村商业街的时候,天还未全黑,所以,那传说中的路灯便还未点燃。

    这灯原本就有专人负责,每日检查其完好的状态,油的多少,等等。等天全黑的时候,他们便会负责的将之点燃,为来往的路人点亮。

    只是,这里来来往往的人群显然超出了几人的想象,简直太多了。且单从口音就可以听得出来,很多还是外地人。想到之前宣讲团的宣讲和警告,几人都下意识地牵紧了自己弟弟的手。

    她们是来学习识字和玩耍看剧的,可不想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虽说现在太平得很,但难保有人会铤而走险。花子什么的,不就是喜欢干这种勾当么。

    走过商业街,买了些零嘴哄住三个孩子,又绕过万人广场,三人这才找到慈幼局里的开办的识字班。

    好在里面不过坐了寥寥几人,所以几人都拉了自己的弟弟进去坐下,等待上课。而且室内坐着的人和她们一样,有大有小,有男有女,根本不会显得突兀。

    关于男女坐在一起上课,之前还被那些过于传统的人反对过。为此,受到干扰的扫盲识字班还曾一度停课整顿。像这种大型社会现象,叶枫也是无法干涉的。除了想办法解决问题,那就是尊重。

    也可以说是妥协。

    说起来,这个问题在叶枫那里根本就不是问题,但事情发生了,他才意识到这是另一个时空,自己却是有些想当然了。于是他开始想一些可行的办法,反正识字班不能就这么莫名其妙地停了。

    他可是看出来了,很多人特别是女性还是很愿意学习的。

    就在叶枫一边想是继续让男女在同一间屋子里上课,但是用屏风隔开。还是单独分出一间教室来,再培养一个女志愿者上课的时候,奇迹发生了。

    无他,之前那带头闹事的人出来公开道歉了。

    只见那人痛哭流涕,公开忏悔,说这样上课根本没有问题,只不过是自己居心叵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又说自己卑鄙下流无耻……

    总之将各种不好的词语都加在自己身上,看得叶枫目瞪口呆的,想了半天也搞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按理说,这种老顽固是很传统的,就算是转变也没这么快的。

    这丫不会是中邪了吧?

    不过,就这样,识字班倒是又恢复了,继续上课。

    只是后来叶枫才了解到,原来是黄氏和查五婶还有樊氏三人联合起来将这人骂了个狗血淋头。据说查五婶还使出了什么卑鄙手段,搞得那人十分凄惨。

    叶枫倒是更加迷惑了。说起来,樊氏和黄氏家里都有女儿,且都在班上识字,成绩也不错。哪怕是还未出师,现在当个账房都是可以的。

    所以,两人为了自己女儿的前途而出手整治那人,这倒是很好理解。但是,查五婶又是为了什么呢?

    弄清事情真相的叶枫哭笑不得。

    原来,查五婶看上了来这里识字的一个闺女,这人出身好,又长得漂亮,关键是识大体。为此,查五婶便想等她学成后便介绍给自己的儿子。以后,她那傻儿子有个精明的媳妇照顾着,她更放心。

    再加上她自己也在这个班上学习,学习如何经营和管理,所以对于这种阻碍了她免费学习的人是没有任何好感的。

    如果说这三个女人只是从精神和语言层面进行攻击的话,那么,其他的遭遇就更惨了。

    据说,这人还曾连续半个月遭受了严重的袭击,即每次不管他出现在哪里,甚至是他舅舅家或者远房表姐家,一到晚上必定会被两个蒙面人合伙用布袋子套住暴打一顿。

    而被打的地方,都是些难以启齿的地方。所以,单单从脸上来看是毫发无损的。

    就这样,经过这样的摧残,他赶忙去陈家村当着所有人的面道歉了。再蠢的人,挨了这么多次打,自然知道缘由。

    而道歉的当晚,当他战战兢兢地准备再次挨打的时候,那两个蒙面人却没有出现,确切地说,是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就这样,识字班得以继续开展。

    志愿者今天晚上教授的第一个内容是百家姓。今天晚上教授的是,刚好是李姓和张姓。兴奋的前来上课的几人都十分激动,原来,李字是这么写的啊。

    要不是上了这课,他们可是连自己的姓氏都不会认。

    第二个内容则是跟植物有关,是瓜字和薯字。这两个字都不好写,初学者容易写的歪歪扭扭的。特别是薯字,笔画甚多,很容易让人产生想放弃的感觉。

    而第三个内容,则是算学,来上课的志愿者简单地教大伙复习了上次的内容,这才开始讲授新的内容。

    不得不说,这识字班考虑的很是周到。就拿识字来说,每个座位上都放着一支笔,一张桌子共用一个砚台,连墨汁都是现成的,来学习的人只需拿起笔在纸上写就是了。

    虽说这纸是书店里卖的最便宜的那种,但初学者已经非常满意。要让他们自己买,又是一笔开销。

    此外,算学也是非常人性化,由于现在这个阶段学的是简单的算术,所以每张桌子上都放着一百根芦苇杆做成的算筹。这些芦苇杆被截成了长短相同的尺寸,拿一个木盒子收纳着。

    等志愿者教授算学的时候,学习者便可以将这些芦苇杆拿出来跟着学,跟着算,且一下子就能明白。

    例如,志愿者说道:“现有一户人家,养了七只鸭,八只鹅,九只鸡,请问这户人家一共养了多少只活物?”

    李槐花听了这个问题,便赶忙从木盒里先后拿出了相应的芦苇杆数量。最后放在一起一数,这才不自信地说道:“是不是二十四只?”

    哪知那志愿者刚好走到她身边,听了她的话,还以为她是主动回答问题,便赞赏地说道:“对了,就是二十四只。这位小妹妹,你回答的很好。”

    顿时,整个屋子的目光都看了过来,弄得李槐花非常不好意思。但是,她惊讶于自己原来也是可以学习的,而不是什么都不会,只知道成亲嫁人生孩子。

    原来,除了这些,人生还有许多不同的追求。

    半个时辰后,课程结束,李春菊便告诉李槐花几人道:“这不算什么,据先生讲,后面还会教我们更复杂的算学,若是学会了,当个账房都是没有问题的。”

    闻言,李槐花和李桃花都有些兴奋,觉得这算学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倒是识字有些难,更别提写了。不过,李春菊说了,第一步不要逼自己,能认识就行。

    而等几人走出屋子,几人便惊喜地发现,那些传说中的路灯已经点亮了。

    万人广场是一个很空旷的广场,此刻,广场上每隔十米便竖起起来的路灯全部都亮了,照得周围亮亮的。

    虽然不如白天,但这种昏黄的光亮在此刻看起来却是有了那么一丝浪漫的感觉。有些小商贩颇有生意头脑,推着小摊在这里卖些吃食,倒是引得不少人前去光顾。

    说起来,她们还未在晚上这样走过逛过呢,不过是天一黑,就把门关了,坐在屋子里,害怕这个害怕那个。

    其实,天黑不过是自然现象,跟恐惧本身无关。多少暗黑的故事发生在晚上,不过是编故事的人利用了人们怕黑的心理罢了。

    又走了一会儿,李春菊便提醒几人说戏剧马上就要开始了。就这样,几人拿着早就买好的票开始排队。

    “呀,这里的人可真多啊!”

    “因为好看啊,大家都想看。”

    像李春菊这样来看第二次的,还不在少数。依次进入畅音阁后,几人又都买了些零嘴,这才坐着安安静静地看戏。

    毫无悬念地,连李春菊这样来看第二遍的人都被感动的热泪盈眶,就更别提李槐花几人了。

    他们的情绪已经完全被台上的剧情吸引了,跟着里面人物的高兴而高兴,随着他们悲伤而哭泣。特别是当台子中央出现一座大坟,两只蝴蝶翩翩飞出的时候,他们既兴奋又激动,都忘记了鼓掌,看得目瞪口呆。

    回到家,躺在床上,李槐花和李桃花都久久不能入睡。刚刚那些剧情此刻就像幻灯一样在她们的脑海中一页一页地翻过,那么清晰,仿佛就在眼前。

    而同时,她们也忽然就理解李春菊为何要坚持上门去退亲了。祝英台喜欢的是梁山伯,所以就与马文才无关。不管梁山伯有多穷,或者说马文才有多富,祝英台爱的就是梁山伯这个人,仅此而已。

    而对于李春菊来说,她是不爱那个酗子的。所以,不管对方是什么样的,都跟她的爱情无关。

    所以,接下来的日子,当有人在她俩面前说起春菊的事情时,两人都会毫不犹豫地进行反驳,并且推荐他们去陈家村看这出戏。

    蝴蝶在地球的一端扇动了一下翅膀,地球的另一端便起了一场龙卷风。

    同样发生改变的,还有阮玉萍家。

    自从面馆开业,生意便一直不错,每日都有固定的进项。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也渐渐掌握出了其中的规律,做的更加得心应手。

    做买卖就是这样,慢慢摸索,慢慢就有经验了。

    阮大朗更是开心,因为他隔几日便去一趟县里将厨余挑回家喂猪,不但为家里省了不少粮食和青料,这几头猪也是长得油光水滑的,看着十分肥壮。

    而李氏心疼他来回折腾,前几天一咬牙买了一头牛,又去木器店买了各式配件。想着村里的路不好走,又买了几块厚厚的垫子,这样一来,阮家现在便有牛车了,进出城就方便多了。

    遇上有人想搭个顺风车,阮大朗也不收人银子,这样一来,阮家在村里的口碑倒是越来越好了。

    十月的时候,随着天气渐渐地凉了下来,他家那一亩多的长生果也快成熟了。

    看着满地的长生果叶子由绿变黄,再到开始落叶子,阮玉萍便知道这长生果大约是成熟了。

    想了想叶枫说的话,这日,她坐着牛车跟阮大朗回来后,便直接去了地里,见四下无人,便用力拔了一颗出来,想着上下检查一番,可不能误了时候。

    前几天刚下了雨,所以这地倒不是很干,扯花生倒是很适合。随着她的一用力,一整颗苗都被拔了出来,沙子险些钻进她的眼里去。

    不过,看着花生苗根部的花生,她开心地笑了。

    迫不及待地扯下一颗,剥开尝了,的确是熟了。叶枫说的成熟的长生果就是这个味道。

    埋好这处的泥土,阮玉萍将花生丢进背篓里藏了起来,这才回家给阮大朗说了可以收长生果的事。

    于是,第二天,面馆歇业了。

    但为了老顾客不胡乱猜测,阮玉萍又写了一句“东家农忙,五日后开业”的字样,贴在了铺子的大门上。这样一来,哪怕是不识字的,问问旁人就知道了。

    经过刻苦学习,她现在已经学会了好几百个字了。

    阮大朗赶着车到了铺子的时候,李氏和张氏早就在门口等他了。而她们的脚边,放着一堆东西。

    张氏早就替李氏考虑到了,这收长生果是大事,虽然这长生果不能给村民们,但是,请他们吃一顿还是有必要的。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这句话的道理可不是白说的。

    就这样,来的时候空空的牛车,回去的时候便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吃食和菜肉面粉什么的。

    “娘,你们怎么买了这么多东西啊?我驾着这车都觉得重。”阮大朗在前面赶车,总觉得这车太沉了。

    买车之后,他不过在村里没人的地方试着赶了几天便彻底学会了。现在已经掌握的非常熟练了。

    张氏一听,便知道他是害怕把牛累坏了。

    这牛车她可是问过了,里面放上几百斤的货物都是没问题的。再说了,牛累了,回去喂点好的就是了。她可是知道的,阮大朗每隔半个月便会敲两个鸡蛋在牛的嘴里。

    也就是现在日子好过了,要换了以前,阮大朗估计是舍不得的。

    “怕什么,压不垮的。要不,我和你媳妇下来走,你赶着车先回去?”张氏这个人就是这样,最喜欢呛人,且最是得理不饶人。

    不过,你若是对她好,她又会百倍回报回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哎,娘,我可不敢让你老人家走路。村里人看见了,还不一锄头把我从牛车上薅下来啊。我这不是就随口问问嘛,没其他意思,你老可别往心里去。”

    张氏现在可算是那个铺子的镇店之宝,且那嘴也实在是厉害,可不敢得罪。

    李氏便笑道:“活该你吃瘪。这几个月要不是娘帮衬着,咱俩能有今天?你不是说这回回去是收长生果么。那玩意金贵,所以不能随意给人。但是,若是什么都不给,倒也是不好的。所以,我们便打算在村里办一次席,席上就用这长生果做一道菜给大伙尝尝。”

    “那可要在做菜前将长生果全部藏起来才行啊!”阮大朗急忙说道。他可是听说了,那东西做菜贼好吃。若是村民们吃了还想吃,那这个家恐怕也别想清静了。

    “还用你说,我们都想好了,等长生果一收完,洗干净,我们便送到城里的铺子里晾晒着。至于家里,留下几斤就是了。我们又不打算做什么大菜,不过是将长生果切碎了,给大伙做碗面尝尝鲜。”

    这还是他们去陈家村询问长生果何时成熟、如何存储时,叶枫给他们支的招。

    毕竟,这长生果还未晒干,能做的吃食是有限的。而且就算是晒干了,拿来做菜也是很奢侈的。毕竟,一亩地能够出产的长生果统共也就那么多,并不是很多。

    转眼到了家里,把东西全部卸了下来。简单吃过午饭,众人这才背了背篓,挑了竹筐,往地里走去。

    这个时候吃得晚的人家还在做饭,吃得早的又在屋里歇息,所以基本上是没有人出来的。

    阮玉萍先是示范了一下如何拔长生果,又将拔出来的长生果一颗一颗地从针上拔了下来,丢进竹筐里。

    众人见如此简单,也都开始拔了起来。

    要是做其他农活,总是单调而乏味的。但是收长生果不一样,又简单又快,且几人都是第一次做这活,不但不觉得累,还觉得新奇无比。

    而且,每每装满一背篓和一担的时候,阮大朗和李氏便一人挑一担,一人背一背篓,倒进堂屋里那个大大的竹筐里放着,锁好门再出来。

    就这样,一趟一趟地跑,等到快要做晚饭的时候,便剩下大约还有一分地了。只是,几人的速度却是更加快了,因为从下午开始便陆陆续续地有人经过,都是会来看几眼,尝几颗再走。

    于他们而言,这也是第一次看见长生果的模样,特别是在地里的模样。

    龚氏和何氏也早就来了。

    何氏还好,满足了好奇心后便开始一心一意地帮着李氏一家收长生果。但是龚氏却是可以称得上一直吃。只是,后来被张氏看得实在是不好意思了,这才开始有模有样地跟着大伙一起做,帮忙收长生果。

    只是那眼睛滴溜溜地转,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人多力量大,赶在天黑前终于将这块地的长生果全部收完了。何氏和龚氏借口要帮着抬一背篓长生果去李氏家,到底是跟着他们回了家。

    只是,两人离开的时候都不是空着手的。厚道的李氏找出了两个大小差不多的簸箕,一人装了一簸箕大概十斤长生果给她们带回去。

    临出门的时候,李氏还说道:“弟妹啊,这是我和你大哥的一点心意,你们拿回去给家里人尝尝,切不可拿出去给外人说。还有,那地里可是还有不少的长生果,你们明天早上拿着锄头去翻地就能找到。”

    闻言,两人这才欢天喜地地回去了。

    只是,阮玉萍却是有些不高兴的,不知道怎么评价这两人。亲戚之间是应该互相照应,但自打她记事以来,都是她家在照应其他人,而其他人却从未照应过他们。

    而且,关键时刻,还给她爹出馊主意,想卖了她二妹,这样的亲戚,还能算得上亲戚么?

    末了,他们还用白白给一家二十两银子。这种好事,若是易地而处,他们家未必拿得到的。

    当天晚上,李家人再次全家总动员,趁着夜色将长生果放在几个木盆里,阮大朗和李氏又去井里挑了无数次的水,累了大半夜,终于将这些长生果全部洗净,暂时晾在了后院的竹席上。

    自从开了铺子,赚了银子,阮家便将以前的老旧破屋子推了,新建了一座气派的四合院。而后院很大,又与前面隔开了,很是适合晾晒粮食。

    第二日一大早,龚氏和何氏便带着家人拿着锄头去了地里。不用想,肯定是去翻花生了。

    李氏和阮大朗没去,但张氏和阮玉萍倒是去了。

    要搁平时,翻地这种事小媳妇是不愿意干的。但是,自从龚氏带头下了地,经过的村民都加入了这个行列。有锄头的用锄头,没有锄头的拿木棍刨,甚至跟在别人后面捡漏。

    总之,这块地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热闹。

    只是,这些人可是一点章法的都没有了,往往是这个人刚刚翻了地,那个人便一脚踩上去。傍晚的时候,等阮大朗再次去地里查看的时候,简直被吓了一跳。

    这哪里是翻地啊,这简直就是乱挖。

    反正整块地被踩的乱七八糟,他不得不重新翻一次才行。

    不过倒也无所谓,现在家里有了牛,倒也方便。他都想好了,现在自家铺子里总是需要菜蔬,和李氏商议后,他打算种些白菜和姜葱蒜之类的,也省得老去菜市场买,至少可以少买一点。

    张氏是最厉害的,毕竟有阮玉萍帮忙,相当于是两个人在翻,且又去的早,晚上称的时候居然有三斤多。龚氏和何氏也不赖,一人有软软的两斤左右。

    至于其他人,从一斤、半斤、几两甚至是几十颗不等。

    原本这就是图个乐呵,不是为了其他什么。像龚氏这样是本着发财去的,倒是几乎没有。

    不过,龚氏是个聪明的妇人,李氏送她的十斤长生果她狠下心来一颗都没给孩子吃,今日又得了两斤,照样是洗的干干净净的拿去屋顶晾晒。

    但是,一转背却又支使孩子去阮家二老那里去要吃的。阮大朗出了名的孝顺,阮家二老那里必定是少不了的。

    三日后,阮大朗一家再次驾着牛车进城,将晒得半干的长生果全部转移到了铺子里,就地晾晒着,反正这几日不开铺子。

    回来后,一家人便开始准备请客的事。

    做菜什么的根本不用他们操心,请的依旧是陈家村的鸭鸭乡厨帮忙。现在啊,鸭鸭乡厨已经彻底打出了名气,且会的菜式也不少。

    只是,这人却是换了不少,基本上都是陈家村的亲戚们在做。至于鸭鸭乡厨原来的那些元老们,早就在商业街有了自己的铺子,只是在幕后帮忙,按照股子抽成罢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