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皆是预想之外
不论是朝野之上的食君俸禄,还是朝野之下的寻常白丁,都得知道。
黄葵国此时是在寄人篱下,为人之臣,如今的所谓平静,是由黄葵国那些站的高的,每年一次,跪在别人跟前,跪出来的,再说的明白一点,就是求着大玄王朝的朱姓子弟,施舍而来的。
黄葵国不论是朝野之上还是朝野之下,跪一次,两次,三四次的无所谓,但若是跪上一辈子,黄葵国就不是黄葵国了,就变成一头大玄王朝豢养之猪,任由其宰割。
所以老国君黄遣就是在用这一趁似百害而无一利的一战,来戒畏这些个浑浑噩噩的朝堂之臣,朝野之民。
而对于他黄遣这个八旬老人来讲,自己的身后骂名又作的了什么呢?
一个依托于大玄王朝的黄葵国国君若是被称赞上一句,是个好国君,那他黄遣才会是一个失败的黄葵国国君。
至于他黄遣的那颗白发苍苍的头颅,又算得了什么呢?就算是如今不死,他黄遣又能安稳苟活个几载?
指不定他黄遣这个原本是不值钱的脑袋,就是因为这次而变得值钱了呢?
若是再让接连几代的黄葵国国君记住了他黄遣这颗脑袋之下的耻辱而暗自发愤,那他黄遣的脑袋就只能是更加值钱了。
边关战事一如黄葵国老国主,黄遣所预测的那般,大玄新帝没有半丁点悬念的率领足足有二十万之巨的边关铁骑,近乎同样是没有悬念的大破三十万的黄葵大军,毕竟三十万的黄葵大军之中,也只有满编制五万的完备骑兵。
同样的在这皆是负甲黑骑的大玄骑兵之中,以一万铁骑重创黄葵国五万精甲骑兵的大玄骑军再次的吸引了连同黄葵国之外的大大小小二十余多个附属王朝的注意力。
毕竟那可是大玄边关铁骑精锐之中的精锐,王牌之中的王牌的虎愤骑。
当然关注的注意力却不是这些骑军本身,大玄虎愤骑的实力大玄先帝早早就用一场场被载入兵谱册传之中战役给向这整个山下世俗王朝证明了一次有一次。
真正让这些个大大小小附属国,甚至于不少源自于其他王朝大小国的谍报探子所感到背脊直凉的是,那些个虎愤铁骑之数居然已经有了整整五万之数。
除了动蹄的那一万之外,还有整编制的四万虎愤铁骑枕戈以待,摆开了场面,一览无余的让那些个费尽了心思,甚至于付出了不少代价才能隔着不近也不算太远之处遥遥看上小半个时晨的谍报探子,心悸个老半天。
而后便是快马加鞭的把自己切实所观察到的东西给传回自己所在大小国。
于是乎,那些个本就是老实的附属国就只会是变得更加老实了,而那些个不太老实的也只能是装作更加老实了。
至于那些个王朝毯子,除了要把这些个所见之闻给传回自己所在王朝之外,更是会进一步的得到更多信息。
比如除了这些个肉眼所见的虎愤铁骑之外,还有没有另外的,他们看不到的虎愤骑,包括这些虎愤骑到底是不是虎愤骑,还有这些虎愤骑平常的养军练军之所在又是何处何方,换而言之,只要是和这些虎愤骑相关的大小讯息,都是他们这些个谍报探子需要付诸于生命去得到。
莫约半月时日,大玄新帝近乎就是没有丝毫悬念的亲率大军,以少胜多的荡平了这源自于黄葵国一方的边关叛乱。
而就在这同时,关于黄葵国的请战书便是摆上了大玄新帝的临时行宫,正堂案台最中间。
至于其他的什么赔罪之物,黄葵国国库积蓄的八成,被汇聚而成了一本薄薄不过二十小页的小册子。
连同请罪书还有那本价值连城的小册子在内,大玄新帝可谓是连看都没看上一眼。
因为就在请罪书一旁,摆着的是一颗面目慈祥的白发头颅。
又五人,大玄边军连连出军,策马扬鞭,让先前存着不少乘火打劫的边关附属国都是吃了个还算是疼的教训之后。
超出了近乎是所有的大小王朝附属国势力的意外,大玄新帝夺回了边关城,多庸关之后便停蹄而不前。
并没有一鼓作气的剑指黄葵国国界之上,来上一个直捣黄龙。
后来的坊间传闻大分两派,其一是说当时的大玄新帝急于巩固自己屁股底下还没捂热的龙椅,征战黄葵国有不是能一天半月就能完成的事,而且该给的教训也都给足了,完全没必要在去做那些并没有太大所谓之事。
毕竟黄葵国的三十万骑步军,仅仅只有莫约十万编制,回到了自己的本国腹地,余下的将近二十万,全然葬身于大玄王朝。
为了黄葵国已逝的老国君黄遣的一纸调令,死在了异国他乡。
在加上黄葵国那位极其有重量的老国君脑袋,所以站在大玄新帝的位置之上,此时若是真的抱着某种冲动或者而言是“好大喜功”,而去做那些个无谓之事,全然的就是不值得了。
而那些嚷嚷着要乘胜追击的,无非就是有人,某几个甚至于十几个不止的居高之人,希望他朱姓新帝这般的去做罢了。
自从下达班师回朝,犒赏三军将士之后,庞然帝都之中的不少居高之人,仿佛皆是感觉到了一股子的山雨欲来风满楼,直是摇摇欲坠。
大玄新帝好像在这一战之中,变的不同,完全是超出了他们这些个自负是弄朝之臣的股掌之间。
其实若是在远溯个七八十载,那位刚刚年及十六的十全先帝,就是通过第一次是跨马负甲亲征之后,才逐渐有了十全称谓。
只是后来的十全先帝太过于强势,太过于说一无二,活的又太过于长久,所以才会让那些个后来之臣忘却了其实十全先帝刚刚承及帝冕之时,和常比如今的新帝好上了多少?
朱家人,好像是生来如此。
而在黄葵国的举国齐哀之时,最不被朝臣看好的五皇子黄龙渊,登及国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