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历史军事 > 挽明简介 > 挽明最新目录

第833章 郑家

    当朝廷以一份封爵赏功名单扰动起各地不甘平庸生活的英雄豪杰时,大明海军总长郑芝龙所率领的船队也悄悄的泊进了上海港。

    作为大明海军中的第一人,郑芝龙刚上任不久就带着一只舰队南下巡视大明海疆,至今日方才返回国中,历时足有一年有余,不可谓工作不够积极了。

    对于过去十余年来盘踞于台湾、福建老家不怎么出动的郑芝龙来说,这一次长时间的海上航行,也隐隐有些让他感觉疲惫不堪了。郑芝龙心中其实倒是有些明白,这是招安之后长久的富贵生活让他变得过于懒散了,使得他开始有些难以忍耐海上枯寂却又需要时时冒险的生活了。

    不过凭借着刚刚当上海军总长的那种满足感,他还是亲自参加了这趟南下巡视的航程。因为他知道,这趟南下之行并不仅仅是为了保障大明海外粮食运输通道的安全,还是他在海军的地盘上宣示权力的一个举动。

    说来也是奇怪,当郑芝龙在地方当一个军头的时候,他最反感的就是海军参谋总部总是时不时的发布一些政策,想要从他手中取走这样那样的权力。不过等到他当上了海军总长之后,他立刻便觉得地方上那些军头的权力未免大的有些过分了,这样下去除了渤海舰队和台海巡阅府之外,他基本就没什么可管的了。

    由是在这一趟航行之后,见证了那些昔日海贼同僚在地方上的嚣张跋扈之后,郑芝龙终于下定了决心,要向皇帝进行汇报,对海军中的山头势力进行削减了。这不仅仅是为了让他这个海军总长能够名位相符,另一方面也是为郑家在海军中的发展夯实基础。

    郑芝龙的家族,在这个时代也是少有的人丁兴旺家族,郑芝龙本人除了芝虎、芝豹、芝凤等亲兄弟,郑彩、郑联等族兄弟外,还有七个儿子。除了几个儿子尚小,其他亲族兄弟都在海军中掌握了不小的权势,特别是郑芝虎和郑彩两人,前者的爵位不下于他,而后者则深受崇祯信任,可谓是占据了今日大明海军的半壁江山。

    当然随着郑家在海军中权势的扩展,也是带来了一些后遗症的,那就是原本围绕着郑芝龙为中心的亲族,现在也有不少人转而投向了郑芝虎和郑彩两人,就连郑芝虎另外一个弟弟郑芝凤,也积极的向朝廷靠拢。

    作为郑氏被招安后,第一批被皇帝下令召入海军军官学校学习的郑芝凤,从军校毕业之后就留在了海军参谋本部工作。听到郑芝龙要接任海军总长的消息后,他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郑鸿逵,理由是避免外人忌惮郑家在海军中权势过大,他改名以减少外人产生不必要的联想。

    对于亲族中显露出来的这些分离倾向,郑芝龙虽然有时感到烦恼,但还不会变成他的心头大患,毕竟这种分离倾向是随着郑家在海军中崛起的权势所带来的后遗症,并不是为了争夺他手中的权力而起的内讧,因此他还是能够接受这种变化的。

    而且随着这些郑氏族人向外的拓展势力,也使得郑芝龙的儿子们少去了许多来自族内的竞争压力。郑芝龙虽然有七个儿子,但是长子郑森今年也才18岁,而他几个兄弟则都是年富力强之时,若不是这些兄弟现在各有成就,他的儿子想要接他的位子,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至于现在么,这些兄弟倒是成了儿子郑森未来在海军发展的良好助力。只要他能够在海军中干掉那些地方山头,特别是过去和他一起被招安的那些海盗同僚们。郑芝龙觉得,将要在海军军官学校毕业的长子,未来接任自己总长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而只要郑氏在海军中能够扎下根去,他们未必不能成为同旧勋贵们比肩的豪门宦族。

    就连郑芝龙自己,也不是没有追求的。别看他现在已经拥有了权势和财富,但他也依然渴望着能够拥有名誉,好洗刷他年轻时在海上为盗的历史。他暗藏于心底最大的奢望,还是他刚刚入京就任海军总长时,陪同皇帝巡视陆海军军校时萌发出来的。

    作为陆、海军军官学校各自的创办人,首任校长都是有着画像及青铜头像设立在学校纪念馆内的,但是作为陆军元帅的孙承宗,还有着一个特殊待遇,就是在校园内建立了一座半身像,以供学员铭记。

    郑芝龙觉得陆军军官学校的这个规矩不错,他也很想替自己弄上一座半身像树立在海军军官学校里。不过在他稍稍试探了一下便了解到,想要获得这样的荣誉,起码也得获得海军元帅的头衔才行。而想要获得海军元帅的头衔,除了皇帝的信任之外,便是有着对于海军的特殊贡献。

    由是,不管是为了郑家的未来,还是为了个人的私欲,郑芝龙都下定了决心,要教训一下海军中那些桀骜不驯之辈了,哪怕会因此而影响到自家人的利益。

    郑芝龙所率领的舰队南巡归来,除了携带了许多南洋特产和粮食之外,还带回了几位想要朝见皇帝的海外土王,还有一位特殊的乘客,大明现任英国公的父亲,马来总督张之极。

    这位被皇帝夺去英国公继承权,赶往海外的英国公嫡脉,虽然之后获得了皇帝的谅解,重新启用为了管理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及婆罗洲岛等地的马来总督,不过终究还是没能获准回到皇帝身边。

    这一次他之所以出现在郑芝龙的船上,实是因为身体不适,已经难以在南洋继续生活下去,这才跟着船队返回的。

    不过就连郑芝龙这等不习医术的人都看得出来,张之极的身体应该是很难康复了。而对于张之极留下的马来总督空缺,也真是让人蠢蠢欲动啊。

    作为大明最顶级的勋贵,马来总督的权力,英国公府还是不怎么看的上的,不过这一位置每年带来的巨大收益,则是连英国公府也是难以放弃的。

    可是英国公府想要继续霸占住马来总督这个位子,也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毕竟像张之极这样有分量、有能力的英国公嫡脉跑来海外,完全是出于意外。在张之极返回国内养病之后,英国公府应该是派不出这样有分量的人物坐镇海外了。

    于是很自然的,英国公府就和郑氏联合上了。张之极承诺,将会让暂时代理自己的马六甲都督郑彩接替自己的位子,而郑芝龙则保证英国公府在南洋地区的利益不会受到任何冲击。郑家除了在南洋扩大了利益之外,也算是在朝中获得了一个奥援。

    对于这样良好的开局,郑芝龙还是觉得心情舒畅的,因此在送张之极登上了前往南京的列车之后,他很快就带着三分之一的舰队船只北上,想要尽快赶回北京向皇帝覆命去了。当然在座舰驶出长江口转向北方时,站在甲板上的他也不由向南方无边无际的海面望了过去,颇有些担心自己那跟随大明使团出访莫卧儿王朝的长子,能够安全的完成他第一次的远航了。

    正被郑芝龙挂念着的海军见习军官郑森,此时正作为实习舰明武号的值日军官,指挥着船上的水手操纵着船只,慢慢离开马六甲城的港口码头,和出访莫卧儿王朝的舰队汇合在一起,看着不断在视野中倒退而去的码头和人群,郑森还是莫名的出现了几许惆怅。

    他总觉得一旦离开了马六甲城,穿过了海峡进入到印度洋之后,就好像真正离开了家园一般,让他心中生起了一些不舍。在某种程度上而言,这位大明海盗王的长子,缺乏一种天生的乐观精神,倒是很有一些日本人伤春悲秋的个性和大陆民族所具有的家园意识。

    所以,他不能同他的叔叔那样,听到有前往海外的任务,就立刻跃跃欲试了起来,试图寻找某种未知的满足感。对于郑森来说,前往一个陌生的地区,总是让他有些精神紧张,也让他越发思念起自己的家人。

    虽然眼下大明在印度洋地区也算是建立了不少殖民点,但是对于郑森来说,远离了最后一个有着亲人居住的地方-马六甲城,就真正算是离开了熟悉的家园了。

    和中国近海浑浊的黄色海水相比,南洋-马六甲海面的海水有着一种惊心动魄的澄清之蓝,在这样的海面上映照着天空上的白云,有时候真的很难让人分清,船只到底是行驶在海面上,还是飞翔在天空之中。

    这样的美景对于初次出海的大明使团成员来说,永远是看不够的风景。只是大海并不是那么一直都是安静柔美的,当风浪来临时,海洋莫测狂暴的一面也就显露了出来。

    对于小时一直居住在海边的郑森来说,他已经习惯了大海这种莫测多变的性格。但是对于某些生长于内地的人员来说,大海的这种性格未免就有些太不讨人喜欢了。比如某个陕西土包子出身的陆军军官学员,就把大海比作了被丈夫抛弃了的半老徐娘,所以性格才会变得这么扭曲。

    这种对于大海的不敬,对于普遍有着妈祖崇拜的船员和海军学员来说,都是一个不怎么讨人喜欢的下流笑话。因此双方之间曾经爆发过几次小小的冲突,虽然在陆地上陆军学员们占据了上风,但是在船上他们可是吃了不小的亏,只不过这种冲突还保持在拳头肉搏的基础上,所以双方的矛盾只是保持在了相互厌恶的程度。

    在这种小团体的冲突中,很快也就出现了小团体的带头人。海军学员们的领袖,自然是家世良好的郑森,至于陆军那边则是比郑森稍稍年长的李定国。和从小在死人堆里挣扎出来的李定国相比,郑森在打架中显露出来的勇气还是有些不足的,因此两人之间虽然不能说是势不两立,但也隐隐有着水火不容的感觉。

    当郑森的目光从远处的码头转移到甲板另一头站立的李定国等人时,心中方才萌发的那点思乡之情顿时化成了乌有,板着脸转头对着身边的水手坚定的下令道:“升起主桅的风帆,二分之一高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