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科幻网游 > 我和爷爷以及外公一起抗日简介 > 我和爷爷以及外公一起抗日最新目录

第5章 成为一名工兵

    马兴乐的眼中噙着泪花,吴德全看着长官,很不理解,当初一起打仗的时候,可没见过长官流过泪,别看马兴乐细皮嫩肉的,这可是杀人不眨眼的主!居然也会哭?

    马兴乐望着远方,他不由回忆起小时候的事,每当回外公家开饭之时,外公是做好了丰盛的饭菜,然后他是先夹好给外婆的菜,自语:“她爱吃这个!她爱吃那个!”

    当外婆不与众人坐在一起,而是独自捧饭碗的时候,外公一面说,不用担心,她不与众人同坐一起就由她吧!可是外公一面还在偷偷地看着外婆是不是在吃,眼中充满着的全是爱意,有时眼中还噙着泪花……

    “你们永远不知道,虽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可是怎么比得上我妻子躲过民团盘查、然后无畏猛兽进山给我送的,有沙石的那一顿饭呢?别看吃饭的时候,咬着沙石有‘咯嚓’的声响,可是甭提有多悦耳动听了!那是我一生中吃得最好,最美味的饭菜!”

    外公的话还一直响彻在马兴乐的脑子里,在小的时候不能理解这话的理解,可是当他长大了,他完全能明白此话的意思,更多的是羡慕,自己居然能亲眼目睹这一幕的发生……

    征兵工作结束了,马兴乐等自然也得离去。征集的士兵胸戴着大红花的,他们是迈着坚定的步伐从而是开赴了训练的基地。

    一般来说,抗战初期桂系的新兵都会是训练最少两个月才开赴前线的。一般所征收的新兵大多是有民团的经历,民团是一个军事组织,经常得训练,从民团成为正规军,所以这战力比没有经过一丝训练平民的新兵要强得多了。

    在民国时,桂省人就有一个说法,要是没有打过枪的绝对不是男人!可知军事训练已经是落实到了每个男人的头上。

    至于后世有电视剧演的桂省学生大多不懂打枪,那是瞎扯蛋,早在七七事变前就训练每个人射击,尤其是学生更是进行军事训练。是中国最早对学生进行军训的省。

    “明哥!你要快点回来啊!我还等着你啊!”刘大明看着刚刚新婚的妻子,他流下了眼泪,他一把抹去眼泪,只是点头,示意他一点会很快回来,和妻子团聚,他还想和妻子生个大胖小子,然后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只是刘大明万万没有想到,他这一去,想要快点回来?那是绝不可能的!更是经历了一次次的生死呢!甚至还被家人当成可能已经阵亡……

    刘大明的娘亲则是望着儿子去参军,她流泪了,她是真舍不得自己最疼爱的小儿子,可是又能有什么办法?不久之后,刘大明的娘亲是卧病在床,一卧就是十年,刘大明最后说,一生中最大的痛就是父母病的时候却不能尽孝于榻前。

    成为一名士兵的刘大明是很兴奋的,因为同时参军的还有不少同村的兄弟叔叔呢,南方的省大多是宗族聚居的,这比北方要明显得多。

    所以一征兵,要是一个宗族响应,那就会有许多的兄弟叔伯一起加入军中,往往会把这些兄弟叔伯都分在同一个部队或者是同一个连。

    毕竟桂省有很多的地方,一个村子的人就是一个姓,如:禤村就是全村姓禤的,谢村就是全村姓谢的,当然也有一个村子有几姓的。所以嘛,都会把同一个宗族或是同一个村子的人分在一个部队。

    因此,往往一个连的覆灭,对一个家族的打击是沉重的,那个家族就会损失众多的男丁。

    刘大明觉得按照往例,他一定会和族中的兄弟、叔叔们分在一起的。点名分配开始了。

    刘大明和宗族里的兄弟叔叔,侄子们互视着,都觉得大家是应该分到一块去的,这是一直已来的惯例,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刘强明!”“刘敬明!”“刘玄明!”“刘品强!”“刘品全!”凡是点到名的人都立即出列应声而出:“到!”

    刘大明是看着,一个个的同族出来了,就是没有自己的名字,怎么回事啊?我的叔叔、兄弟,侄儿们都是点名出来,分配到了同一个旅,很多人都是同一个连,怎么没有我的份啊?不是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同一个连,同一个营,来自于一个家族的人多,那凝聚而成的战力是很大的。

    说句不好听的,只要是可以的,兄弟叔伯倒儿阵亡了,尽可能把骨灰带回家,带回祖坟安葬。

    “刘大明!”刘大明兴奋了,终于叫到自己了!他应声而出:“到!”军官说:“刘大明分配工兵!”刘大明惊讶了:“什么!我,我是工兵?”

    看看吧!同一个家族里出来的,个个都是主战部队,都是战士,怎么自己就成了工兵?这不合常理啊!我应该是和叔叔、兄弟们一起的!一起到主战部队,而不是什么工兵!

    就连刘家的兄弟叔伯也是不解地看着这一个宗亲,他怎么不和我们分配在一起啊?而且工兵不一定好,不是有句话吗?

    “过河搭桥,逢山开路”修筑工事等等,无不是用到工兵的,可以说工兵是在最前线的。

    所以嘛,工兵就得先出发了,他得先修筑好工事,等到主战部队的到来,当然要保障道路的通畅之类的,因此,免不了就是多增加危险。

    偏偏,他们不是主战部队,这功劳嘛,就很少能算到他们的头上,所以很多人是不愿意做工兵的。刘大明当然也不愿意,可是胳膊哪扭得过大腿啊?他只好是长叹一口气,只好就罢。

    长官是一再强调命令的重要,随之让所有新兵都要记住八字真言:“只知任务不知生死!”这是军魂,这是每个战士都牢记,要刻入灵魂的。军令如山倒,为了服从命令,万死不辞!这就是军人!

    事实上也证明,在接下来的淞沪会战之中,正是战士们履行着“只知任务不知生死!”在抗日战场上谱写出了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乐章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