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郁久律屈列
西边局势对于朱光而言,不是主要去考虑的,毕竟大敌当前,抓住主要矛盾,才是重要的。
这一次朱光与虞克用和虞昌勖大战的时候,郁久律屈列并没有如约出兵,这让虞克用很气愤,也加速他的灭亡,从这一面来说,朱光应该给郁久律屈列一个大官。
不过郁久律屈列根本不在于这个,他已经是大汗了,朱光还能给他什么大官,除非是朱光自己屁股底下的位置了。
朱光当然不会给,郁久律屈列也不媳,他现在正在养精蓄锐,准备新的一轮征战。在对各部编户齐民之后,郁久律屈列以千户,百户统领各部,上门再设置万户统管军政。
一旦战争爆发,契烈大汗一声令下,各万户征调下属的各千户,各千户征调下属的各百户,快则一月之内,慢也不超过两个月,契烈大军就可以征调二三十万铁骑用于征战。
不过面对海东国这个对手,这一招数是不可的,因为这不是一场一蹴而就的战争,所以不在于兵员多少,毕竟多少大军面对海东国的城池,也只能抬头望天。
郁久律屈列可以说完全没有攻城经验,匈然汗国可汗虽然也为自己的国都建立一些防御设施,有了一座城的初步结构,但是不如说就是一个寨子。
而郁久律屈列现在也是刚刚接受韩皓的建议,在自己的地盘建城,给逃难过来的中原人居住,也让自己的军队有险可守。
原来草原之上的战争就是一场野外大决战,往往一场败仗就能损失大片草惩领土,因为一马平川,无险可守,现在有了城池,有了防御的依托,这个局面就不会再出现。
但是说起攻城,契烈谁都有这样的经验,都是引诱敌人出来再决战的,现在海东人也学中原人,以坚固城池作为核心,让契烈大军寸步难行。
郁久律屈列手下几员大将都曾经带兵征讨海东国,但是自从海东人躲进城池不出战之后,各将胜果都不大。
为了专门演练攻城作战,也是需要拿一座城池练练兵的,所以韩皓的建议还是一举两得。现在郁久律屈列已经把韩皓当成心腹了,对他的信任仅次于夷里堇郁久律室点密和国相郁久律曷鲁。
当虞昌勖打赢朱光的消息传到郁久律屈列的牙帐,郁久律屈列第一时间就招来韩皓,对他说:“先生曾劝我不要对河东南北夹击,万幸听了先生的话。”
之前当郁久律屈列知道虞克用死了之后,是想兵打河东的,是韩皓对他说:“克用虽死,诸将仍在,他们必定辅佐嗣王,河东不可图谋。况且陛下刚刚建国,不可失信于天下。”
郁久律屈列听了韩皓的话,放弃了征讨河东的主张,如今河东打败中原,郁久律屈列知道是因为听了韩皓的话,才避免遭受损失,虞昌勖不是容易对付的。
他在即位之初,对诸将表现出软弱无助,是为了试探众人的态度,战争之中的刚毅果敢,让他一战赢得威名。
这么一个家伙,可不好对付,因此这真的需要从长计议。四处都不是可以轻易打败的强敌,因为郁久律屈列面对的不再是部族,不再是汗国,而是王国和帝国。
郁久律屈列面对的是有高度文明的国家,纪律严明的军队,是不会再被雪灾,风灾毁灭的政权。
草原之上的游牧经济很不靠谱,经常一场大风灾,大雪灾都可以造成部族灭亡。
因为草原之上人吃的是牛羊肉,喝的是牛羊奶,穿的是牛羊皮。一旦灾难来临,草原草没了,牛羊就饿死,牛羊饿死,人跟着饿死,所以往往此时,为了生存,草原铁骑就会去中原抢劫。
因为中原就算闹灾,今年收成不好,还可以吃吃去年攒下来的,草原无论今年还是去年的牛羊都会因灾难而饿死。
郁久律屈列听了韩皓的意见,让从中原来的人筑造城池,然后让他们开垦农田,这样大契烈国也有了农耕,开始逐步向中原王朝的经济模式过渡。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有包容多元的文化,才能取长补短,为国家和民族取得发展。
郁久律屈列以前没有什么太多文化,后来韩皓也充当了郁久律屈列的私人教师,为他讲授中原王朝历代的治乱兴衰,郁久律屈列对此多有感悟。
不得不说郁久律屈列是一个好学生,上课认真,积极发问。当然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当年强盛一时的大雍会落到如此境地。
韩皓说了很多理由,比如外重内轻的格局,比如皇帝不理朝政,比如内部大臣朋党之争,比如宦官的专权,比如女宠的误国。
但是郁久律屈列听了之后,说了一句话:“这些都是因为国君昏庸啊!”
君主有如河流的源头,如果源头被污染,永远流不出清水。所以皇帝作为关键少数还是最重要的。
韩皓遇到郁久律屈列,真是觉得遇到了真命天子。一个草原之上的大汗,如此孜孜不倦地求学治国之道,而中原的这帮群雄,只会打打杀杀。
也许乱世是不适合用所谓的圣人之道,但是不能忘了圣人之道,因为一味打打杀杀,永远不能成功,以杀止杀,这杀戮永远停止不了。
郁久律屈列是从战场上杀出来的,但是他已经明白文化的力量。如果忠君爱国可以深入人心,草原何至于改朝换代比中原还快。
为了树立大汗的中央集权,就必须采取中原的经验,进一步完善千户和百户制度,彻底打破部族。
所以郁久律屈列开始采褥编的方式,按照地域划分千户和百户,改变以前按照部族的方式,要让契烈成为全草原民族的统称。
随后郁久律屈列又制定了朝见大汗的礼节,这些都是参照中原王朝的做法,制礼作乐,明确身份等级,这中原已经施行千年的策略开始在草原实行,为的就是加强大汗的权威,如此加强国家的凝聚力,为日后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