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换银元
饭后,爸爸去舅姥爷家借自行车,妈妈今天要去公社教育组开会,广播里连着下了两天的通知。
姥姥带着悠悠坐顺风车去赶集卖鸡蛋,姥姥一边往篮子里拾鸡蛋,一边奇怪的嘟囔:“今年的母鸡下蛋咋都早,连着下三四个才歇一天窝,个头还大,不到半个月就攒了快一百个了。”
“我喂的好呗。”悠悠邀功。
“对对,咋忘了鸡是俺们悠悠喂的,明天姥姥给你煮鸡蛋吃。”
“姥姥,咱家里人都吃煮鸡蛋。”悠悠给全家争取福利,原生态的美味土鸡蛋,光是想想就馋得流口水。
爸爸怕迪迪也要跟着去赶集,提前带上他去卫生室了。
悠悠坐在自行车前梁绑着的木头儿童椅上,妈妈嘱咐她:“腿别乱晃,小心车条绞脚。”
姥姥挎着篮子坐在后面,“咱家的鸡蛋个大,卖给代销点亏,大小都给五分钱,在集上六分也好卖。”
想到后世柴鸡蛋一个都卖到了五元,悠悠由衷的感叹:现在的物价太便宜了,要是能放到到自己的商城出售,不能说是一本万利,却是实打实的百倍利润。
对啊,这里的食物纯天然无公害无污染,是标准的放心食品。在后世里,这样的食品不仅价格高的离谱,还限定只供应一定级别的人群。
穿越大神给提供了这么便利的机会,自己不运用起来是要遭雷劈的。悠悠决心开创一个史无前例的事业,在现在和未来之间开展时空贸易,除了电商外,自己再弄个时空商人玩玩。
可是,据悠悠穿过来的半个月的观察,这个时代的物价尽管低,可是各种物资处于极度缺乏的状态。别说大宗的物资了,就是零星的也很艰难。何况自己还是个5岁小不点,基本上没有自主权。
理想很丰满,现实特骨感。悠悠望天长叹,惹得妈妈和姥姥哈哈大笑,“你个小人精,又做啥妖!”
听着姥姥的笑语,悠悠心想:还真是作妖,不过说出来,您老也不信啊。
集市上卖鸡蛋的集中在副食品门市前面,人也不多,现在刚开春,母鸡才开始下蛋。
十多个人聚在一起,面前都摆着个篮子,里面盛着二三十个的鸡蛋。
姥姥把篮子和他们的放在一起,优势马上显现出来,自家的鸡蛋个头看出来的大。马上就围上来几个人,争着要买。可没人能全要了,最后,90个鸡蛋被三个人分开要了,每人要了30个。
“一人一块八。”悠悠算好了账。
仨个买家觉得稀奇,对着姥姥夸:“大娘,您家孩子真心灵,这么大点就会算账。”
姥姥乐呵呵的回答:“她妈教学,从小就跟着学。”
卖了鸡蛋,姥姥领着悠悠来到土产品门市东面的一个院子里。悠悠看院门上用红漆写着农村信用合作社,姥姥却说是银行。在一个没人的角落,姥姥从腰里掏出4块银元,递给悠悠两块。
“年下(春节),你爱军舅舅给你爸妈弄了张自行车票,家里的钱还不到一百块,你跟着姥姥去换钱,一个银元换两块五,咱娘俩一次能换十块钱,再来两趟就攒够了。”
悠悠不解的问:“姥姥,咋不一次都换了。”
“一个人一次就让换两块银元,都是老人放的几个私房钱,多了让换也不敢,怕被批斗。”
悠悠看向手里的银元,都是袁大头,是银元中存世最多的一种。前世爱好收藏,关于银元,悠悠还是比较懂行的。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推行新币,国家对金银的流通限制特别严格。动乱期间,金银又成了“四旧”,财宝变成了祸害。
一直到文革后期,国家才恢复了金银兑换业务,人们急忙把手中的存货兑换成现金。
一是生活艰难,二怕被抄家批斗,三是不了解国家的政策,害怕银行取消金银的兑换。回收的银元统一融化另作他用,导致后世银元的收藏价格一路攀升。
银行的营业室不是对外的门市,设在院子内的两间房子里。有好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拿着一块两块的银元在换钱。
悠悠看的仔细,认出不仅有袁大头、孙小头,还有后世里的珍品团龙币。
悠悠看得两眼冒星星,这在自己的商城里可都是宝贝,就连最不值钱的袁大头都是上万的价格,稀少的以百万元计。
现在不论种类一律2.5元,悠悠恨不得自己都买过来,可惜手里没钱。后世的百元大钞拿到现在来就是张花纸,不只用不了,它还得惹是生非。
即使淘到第三套人民币,悠悠拿出来也说不清来历。对了,捡钱试试。
悠悠肉疼的兑换完,跟姥姥出了银行门,弯腰在地上捡了一张十元的钱,其实是从自己的商城里拿出来的。
“姥姥,我捡了十块钱。”
“在哪捡的?”
“就这里。”
“快给我,谁掉钱了。”姥姥大声地喊起来
悠悠耷拉着脑袋陪姥姥站在银行门口等失主,旁边围着一圈人看热闹。
还别说,这年代人们的思想境界真高,这么多人就没个冒领的,姥姥还替人着急:“咋还没人找,掉这么多钱不得急死。”
到妈妈散了会找来,才和姥姥把钱交给银行的领导,让他们找失主。领导记下姥姥和妈妈的姓名和村名,说汇报给公社领导。
还在银行的食堂里拿了几个包子递给姥姥,说孩子小不禁饿先填补填补,现在饭店里的包子也卖完了。
吃着十块钱换来的贵包子,悠悠心疼的直抽抽。
62年的第三套十元人民币,后世的价格千元以上。现在十块钱可以买4快银元,即使是最便宜的袁大头,在悠悠的商城里都快五万了。
回家的路上,悠悠故意问姥姥银元咋还不一样。姥姥告诉悠悠“银元样数多着呢,等你大了让你姥爷教你认。”
“姥爷会认?”
“别看你姥爷干活不行,会的东西多着那,好东西没你姥爷不认识的,够你学几年的。悠悠你聪明,回家找你姥爷学本事,也让你姥爷散散心。”
“学那些有什么用,别再给家里招灾。”妈妈担心地说。
“有用,我偷偷跟姥爷学,不让别人知道”。
太有用了,后世里悠悠虽然喜爱收藏,但水平只是爱好者,捡了几次漏,十有八九打眼。
这放着现成的大师,可得学精了。姐也跟穿越小说里写的那样,满世界捡漏去。
这年头捡漏跟捡破烂差不多,不像后世,造假水平高的能蒙专家。不过,即使是收破烂那也得有钱才行。
钱、钱、钱9是得先赚钱,还必须是光明正大的挣钱。
姥姥口中的好东西在这个动乱期间它就是祸害,几辈子节衣缩食置办下的传家宝成了“封资修”的糟粕。舍不得主动上交的人家,抄家没收被批斗,在身体和精神上都受到极大摧残。
胆小的偷偷销毁,当做废品卖给收购站,胆大的藏得更严实了。改革开放的初期开始有人私下收购,好多人家是给钱就卖,古董珍玩也就值后世的大白菜价。
回到家里,悠悠就缠上了姥爷,小嘴巴巴地给姥爷讲述银行里人们拿的各种银元,大头的光头,小头的有头发,还有带龙的,一个龙的俩龙的。把大家笑得东倒西歪的,姥爷开心地给悠悠解释各种银元的差别和特征。悠悠发现,姥姥说的对极了,姥爷在鉴宝上绝对是国宝级的专家。
悠悠摇着姥爷的胳膊:“姥爷,你给我当老师呗,我跟你学着认好东西。”
“啥叫好东西,都砸了,烧了,学哪些有什么用,你看姥爷差点也被砸了,咱不学那惹祸的东西。”姥爷说着脸色也变的难看起来。
“姥爷,你教我吧,我偷偷的学,学会了看见好东西我也能涨见识。”
“你还涨见识,你们这辈子能见到的不多了。”爸爸打击悠悠。
姥爷反驳爸爸:“可不能这么说,民间的精品也不少,铜钱、洋板里也有精品,指不定谁家就有件古物。好,姥爷教你。”
从此以后,一家人晚上又多了个话题,大师级讲堂开课了,就从家里的铜钱讲起。
三十多年后,这一家人都成了鉴宝的业内专家。
妈妈看天气晴朗,气温较高,吃过午饭就烧了一大锅热水,让全家人洗头。姥姥拿出洗衣粉,用热水融化了当洗发水用。浇到头上烧的头皮热乎乎的,洗过的头发又干又涩,梳起来也费劲。
全家人坐在太阳底下晒头发,把悠悠郁闷的要死,连进仓储中心的机会都没有。
“涩死了。”悠悠摸着涩涩的头发噘嘴耷拉脸,越来越像个孩子,完全忘了自己奔三的年龄。
三妮桂香看见了,回家也烧了锅热水,二奶奶掏了一筛子草木灰泡在水盆里,并轻轻晃动。
姥姥看见了喊道:“二奶奶,您别淋灰水啦,我给您拿点洗衣粉用。”
“我都淋上了,下次再给你要。”
悠悠稀奇的不行,赶忙跑过去看。
浸泡了大约15分钟,就把草木灰端出来,下面的水成了浑浊的灰黑色。等灰水澄(沉淀)了一会,把上面清澈的灰水倒在脸盆里。
兑上热水,一家人轮流着洗头,一盆灰水洗的黑乎乎的,不知道是灰黑还是头发脏,洗过灰水再用清水把头发洗干净。
悠悠伸手摸四妮桂萍的头发,比自己的还涩。
趁着姥姥和妈妈做晚饭的机会,悠悠一个人躲进屋里,赶紧的进了仓储园的生活区,泡在豪华的浴缸里,给头发做了一套护理,悠悠的身心才恢复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