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兰亭
薛琬要救父亲,在她活过一世的前提下,看起来好像并非难事。
前世,陛下处斩父亲的理由是“与襄阳王举事谋逆”,所谓的证据是从父亲的书房搜出的襄阳王的书信。
她了解自己的父亲,一心研究学问,对朝局从不关心。
就算真的与襄阳王有所结交,也不过是诗文上头的共同爱好,不会聊及其他。
可羽林军却在那堆再寻常不过的诗词歌赋中,发现了几封不同寻常的书信,内容多是对陛下的抱怨和大不敬的言语。
最近的那封,襄阳王更是直言了举事的时间,“你我里应外合,共襄盛举。”
父亲算是陛下的文友,虽然官职低微,品阶不高,但却可以直达天听,与陛下在御书房单独共处。
大概这“里应外合”四个字,才是父亲真正的催命符。
若她提前将书房里的内鬼清除,将那些要命的书信毁掉,那失了所谓的证据,陛下如何还能将父亲定罪?
可是,事情真的那么简单吗?
薛琬知道,并不是的。
景泰八年春,薛琬暗地里开始调查当年襄阳王谋逆案,发现此事疑点甚多。
她彻查背后的主使,抽丝剥茧,居然找到了三个无法从此事中摘开的大鳄:丞相李恩,太傅周世平,还有京畿卫的总指挥使邱胜。
许多资料都被人为销毁了。
但她却还是从蛛丝马迹中找到了许多线索。
有人想要利用襄阳王的谋逆一案,得到朝局势力的重新分配和划分。
所以,襄阳王是不是真的谋逆,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会让他罪证确凿地犯下谋逆篡位的死罪。
薛琬在千机司多年,对所有的事几乎都已经看得通透了,所以,此事中谁得到了最大的好处,多半就是幕后主使者了。
丞相李恩,是景泰帝的岳丈,他的小女儿李明珠会成为未来的大盛皇后。
太傅周世平的嫡孙女周翎后来成为了景泰帝的贤妃。
邱胜没有女儿,但他的几个儿子都分别在景泰帝的朝中机要部门任职,长子还尚了公主。
这些人都与未来的景泰帝有盘根错节的关系。
所以,襄阳王谋逆最大的获益者就是如今的陈王。
前世,薛琬对陛下一心向衷,自然不敢再深查下去。
可家族一夜之间倾覆,到底是心中拔不去的刺,所以,她小心翼翼地翻过与陈王有关的内容去查找真相,结果却让她黯然神伤。
原来,当年倾覆她家族的这一出事,原本就是个无妄之灾。所谓的襄阳王谋逆之同党,不过只是个托辞。
罪魁祸首是陛下的贪念。
国子监祭酒薛长安编修了一本全诗词大集,集结了从开天辟地起,所有流传于世的诗词歌赋,配上了名人注解和各种小传。
这是全天下学子梦寐以求的经典名着。
陛下数次暗示,希望能替代薛长安在编修一栏上写上他的名字。
但一根筋的薛长安没有领会陛下的心思。
全诗词大集很快面世,果然引得天下学子俱向往,一时之间,薛长安大儒之名享誉天下,在文坛的地位甚至高过了前朝的几位载入史册的圣贤。
盛名之下,陛下那点点小小的诗名,自然不知道被甩到哪里去了。
有弄臣深谙陛下的小心思,便有意要给薛长安一点颜色看看。
敲那时襄阳王谋逆案发,有人便决意要让薛长安沾染此事,买通了靖宁侯府的人在他书房栽赃嫁祸。
陛下得知此事,果然震怒。
借题发挥,几乎是立刻就判了斩立决。
而那本薛长安精心编纂的全诗词大全,也因为他牵涉谋逆,成了**,过不了两年,文坛之中便再无薛长安的名号了。
将伪造的书信带进靖宁侯府的那个人,薛琬已经找到,就是她那位看起来委屈可怜的大伯母!
可是,那个置他父亲于死地的弄臣是谁却一直都是个谜。
她上辈子未曾做到的事,这辈子无论如何也想要找到那个人。
所以,仅仅只靠如今手上的这些人和力,是远远也不够的。
这些话,薛琬没办法和萧然说,她无法解释自己重生的事,也太怪力乱神。可是,她却深信不疑,只要她想要做的事,她的十一将永远义无反顾追随左右。
果然,她话音刚落,萧然便道,“所以,接下来我们是要找钱还是找人?”
薛琬笑了,她想了想,“找人吧。”
她指了指前面,“雀子巷有个同福赌场,明日带上小骆真,我们一块儿去找个人。”
同福赌场的少东家叫司徒渺,年纪不大,也就二十出头,但却是整个皇城最厉害的出千高手。
他手法奇快,电光火石间便能决胜,至今无人破解他手段。
这样的才能当然不会只用在赌场上,若是能善尽其用,必定将所向披靡。
不过,要收服司徒渺这样既不缺钱,又不在乎名利,甚至希望低调做事的人,并不简单。
而他身处幕后,确实也不大容易遇到危险,连像救萧然和骆真这样的机会都不会给她。
所以,她不能擅自行动,还是得想个切入点,希望可以尽快地拿下他。未必是立刻收服他的心,但必须要想办法得到他的承诺。
萧然微微一愣,“明日?”
这天色才刚亮起来,她时间有限,不趁热打铁吗?
薛琬的目光晶晶亮亮的,“我又不是铁打的人,你总要给我点喘气的时间吧?今儿的三千两既然已经到手,那任务算是完成了。所以……”
她笑眯眯地说,“今日阳光正好,春风徐徐,大哥,我们去城外踏青可好?”
自然是好的。
萧然笑着说,“兰亭的桃花开了,听说今日敲有文会,你若是想去瞧瞧热闹,那我们此刻出发,应当还有前排的位置可坐。”
若是去得晚了,可就只能看前面人的后脑勺了。
他顿了顿,“听说城中出了名的才子佳人都会去,这可是个结交人的好机会。”
所谓城郊兰亭,当然不是王羲之的兰亭。
文人骚客们将城外的古亭仿照兰亭改造,每年的春秋,都会有人组织文会诗会。时间久了,就成了读书人之间的一座地标。
除了学子书生,也时常有爱惜人才的大人物光顾,若是能得哪位达官贵人的青眼,那从学之路,自然平步青云。
薛琬点点头,“好,那就去兰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