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科幻网游 > 大明穿越之宁王简介 > 大明穿越之宁王最新目录

第六十七章 建文帝出亡疑案

    在谈历史谜案之前,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建文帝这个人,明太祖立朱允炆为皇太孙的那天,南京城张灯结彩,满朝的文武大臣上庭拜贺。当时,上朝的鼓声早已敲过,唯独燕王朱棣一个人姗姗来迟。燕王径自走到朱允炆面前,拍了一下朱允炆的后脑勺说:“我这个侄儿真是幸运,想不到会有这么一天!”皇帝坐在金銮殿上,远远地看见了,就大声责向燕王朱棣:“小子无礼,为什么打我皇孙?”

    这时不等燕王谢罪,朱允炆忙向太祖磕头说:“四叔喜欢我,才过来抚摸我的。”

    朱元璋历声训斥朱棣说:“你难道不晓得忌讳吗?”

    于是,命令左右的大臣将朱棣关了起来,七天之后才放他出宫。当然,这时的燕王是绝不甘心臣服的,在诸位皇子中,无论文韬武略,都超不过他,他怎么会把这小小的少年放在眼里呢?祸根由此种下伏笔。

    建文帝朱允炆这个人,自幼在皇宫里长大,虽然也读了一些古书,却食古不化,为人优柔寡断,懦弱得很。朱元璋对朱允炆继承皇位,也确实很不放心。怕死后有人违背自己的圣训,推翻朱允炆的统治,这个担心果然在死后应验了。

    建文元年七月,燕王朱棣上书建文帝,申讨他身边的所谓的奸臣齐泰、黄子澄的罪状。但是书还是等建文帝看到,朱棣就从北平起兵造反了,这场战役就是历史上着名的靖难之役。

    然而这仅仅是一个称号而已,它的实质是明皇朝内部的皇位争夺战。结果,1402年首都南京被攻破,当时有个叫龚诩的守金川门的门卒,他看到大势已去,痛哭而归。

    后来,明成祖查到了这件事,把这个守门的门卒列到了奸臣名单中去,被明成祖下旨处死。燕王夺取了皇位,把那些反对他的旧臣一律以奸臣论罪,全部清除干净。

    对于那些靖难有功的部将或降伏于他的朝臣,则论为功臣提拔重用。但是,明成祖仍然有一块心病每日郁结在胸,每天都在说:“建文帝到底哪里去了?”群臣们听后都不当回事。宁王朱栋梁也对建文帝的下落也感兴趣,就向燕子献问道:“我命你暗访过建文帝,可是我怎么想不起来呢?”燕子献说道:“王爷,是否有什么不妥。”

    宁王朱栋梁问道:“你是说建文帝没死在火灾中,而是逃走了,对不对。”燕子献说道:“王爷,建文帝确实没有死,他确实是出亡了。”

    宁王朱栋梁说道:“你说建文帝是故意放火烧皇宫,然后从地道口出逃的。”燕子献说道:“没错,王爷,确实如此。”宁王朱栋梁说道:“你先退下,让本王将事情搞明白。”燕子献说道:“属下告退。宁王朱栋梁在官署旧档中发现这么一个记录,都是关于建文帝下落的资料。

    里面记录燕王朱棣打进城门时,翰林编修程济从奉先殿取出了那只铁匣子,打开一看,里面装有一把剃头刀,一件和尚穿的袈裟,推断建文帝出亡为僧,法号应文,是从地道中逃走了。通过多方面考证,朱栋梁认为建文帝逃亡做和尚的可能性最大。结合实地考证,宁王朱栋梁在江苏吴县穹窿山一带找到了建文帝的足迹。

    自从明成祖推翻了建文帝后,事情过了多年,有一个叫王诏的学者到吴县治平寺游玩时,在转轮藏的经书阁发现了一卷书,书中记载建文帝出家做和尚的经过。

    由于纸张被虫蛀坏,内容一时难以读通,王诏花了几天功夫,才从书中认出了几个人的名字,这几个人当时都是建文帝的随臣。于是,王诏就在每个臣子的事迹前面都加几句赞扬的话,编成一本书,题曰《忠贤奇秘录》。

    这个逃难的皇帝被朱棣推翻之后,燕兵就处处设下天罗地网,还派了户科都给事中胡濙去暗访。当时每个村庄都传下通辑令,胡濙到处搜寻建文帝,一共搜了十四年,建文帝及其随臣能跑远吗?

    而且当时,有不少人假冒建文帝的事件屡有发生。虽然建文帝没有死,有可能建文帝逃出皇宫,就躲在苏州府的吴县和吴江一带。

    宁王朱栋梁说道:“你说建文帝出逃时,是否有一些贴身的大臣,其中也有一些妃子和宫女。”燕子献说道:“王爷,你说的对,属下也是这样认为的。”

    宁王妃看见两人在商谈,就特意给王爷送吃的,燕子献说道:“王爷,属下告退。”宁王妃亲自将汤喂给朱栋梁吃,朱栋梁的心里感觉做王爷比做皇帝更加有意思。

    在第二天的早上,宁王府的人收到一个消息,听说在江西三清山的道观里有位道长,名叫詹碧云,并巧施谋略,而且还是个高人。

    在三清宫前牌坊上有一幅石刻对联,写道“云路迢遥入门尽鞠躬之敬,天颜咫尺登坛皆俯首之恭”。当时,詹碧云正被延为三清宫住持,往来烧香拜神的善男信女,使这个道观香火旺盛。

    此外,三清宫大殿石柱楹联镌刻“一统大明祝皇祚于百世千世万世,三元无极存道气于玉清上清太清”,有传言是建文帝隐身三清山时所题。

    但是,宁王朱栋梁觉得那个道长并不是建文帝。宁王朱栋梁还是对此事仍然是一团雾水,不知道民间有多少人在制造建文帝的谣言。

    在明永乐二年,大将何福之弟何禄及禄妻戚氏,何禄之子魁二、魁五与何福季子魁六,祖籍湘潭,原任左军都督顾成之孙顾兴国,齐成之子千户齐兴以及他们的眷属,共同组成一支极具隐蔽性的队伍,护送朱允炆由江西

    抚州临川来湘潭。朱允炆先隐居于银塘,护送建文帝朱允炆由江西临川来湘潭。后移居于县城东隅金泥湾和西南乡之碧泉,并在湘潭娶土着何氏何惠之长女,在湘潭传下后人。

    宁王朱栋梁对这件事无法考证,也无法断定此事的来龙去脉是否属实,只是希望暗查建文帝的事情绝不能让皇帝朱棣知道,否则会牵扯到许多人的命。

    建文帝在此地开始过隐居的生活,回忆起自己继位四年的时期。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领兵包围南京皇宫。早在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时,朱元璋即察觉朱棣有野心。

    明太祖在临终之前,交给御庙老和尚一个大包袱,叮嘱老和尚在允炆危难之时交给他。灾难降临那天,朱允炆和几位亲信大臣一道打开祖父朱元璋的包袱,里面是3套袈裟和剃度刀,并有遗言:“允炆和另外两个忠臣

    从鬼门逃离,削发为僧,法名为应文。建文帝出逃后,据说改姓让,单名鸾。此后,他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在湖南常德谢家镇,让鸾娶了一谢氏女子为妾,生二子,后又携妻子到武当山隐居。直至朱棣死后,他才带谢氏和二子到湖北江夏纸坊安家。建文帝年老后,在武昌宝通寺出家,法号应文,死后葬于洪山宝塔之南。

    宁王朱栋梁去武昌的时候,去打听不少百姓们对建文帝的传闻,最后宁王朱栋梁还是没有结果,只能无功而返回到自己的封地。

    永乐十年,明成祖朱棣调集军民工匠三十余万众,历经十年,建成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等庞大工程建筑。其时,张三丰混迹于民众之中,皇帝朱棣派人屡访不遇。次年正月,明成祖开始以各种理由去修建玉虚宫,全称为玄天玉虚宫。此后,又建成“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个明孝陵建成历时30余年时间。

    在多年寻找建文帝的事情上,明成祖对这个建文帝的生死非常看中。明成祖想起当年皇宫出现大火,建文帝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就怀疑建文帝逃走了。

    可见朱元璋对他这个四子朱棣是十分了解的,早就预感到他将来可能会篡位夺权,那么朱元璋为何要让建文帝在紧急关头去找代王呢?代王又是谁?这个代王就是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就藩于大同府,大同地区是他的封地。

    朱桂在自己封地横行霸道,甚至恶贯满盈,他的坏名声总是时不时地传入朱元璋的耳朵,就连朱元璋也对他很无奈。

    朱桂虽然如此,但对父皇朱元璋以及兄弟们却非常孝敬和友善,最放心的是他没有夺位篡权的想法。朱棣有勇有谋,但让朱元璋不安的是燕王朱棣野心太大。

    建文帝逃出皇宫的第三年,永乐三年十二月来到大同投靠朱桂,果然得到朱桂的庇护,将他藏在位于怀仁县海北头乡的西安堡,并临时加盖一座翁城掩人耳目。

    建文帝来到怀仁时身边只剩下一个近侍,快到西安堡时,口干舌燥的建文帝仰天叹道:“朕若为天子,天当将雨。”可是天上并没有下雨的迹象,这使建文帝非常沮丧,起身要走的时候,突然从平地冒出一股清泉。

    建文帝藏身西安堡三个月,永乐四年南下重庆。于是,明成祖朱棣暗中派兵到怀仁抓建文帝,建文帝在怀仁百姓的保护下才安全脱身。

    建文帝每日都在祈求上天保佑自己,希望能平安度过自己的后半生。从永乐元年正月至永乐三年,建文帝辗转于西南、东南各**达三年。

    整天为建文帝的安危担惊受怕的陈贵妃,无限思念建文帝。她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帮建文帝设立一个的长生牌,每当思念建文帝时,她就跪在建文帝长生牌前念经,祈请上苍保佑当今皇帝万万岁。

    建文帝本想以宁德的瑞迹寺、安仁寺、三峰山寺,周宁的云门寺、灵鹫寺等闽东临济宗寺院为基地,秘密发展复国势力,然而由于临济宗寺院早已被皇帝夷为平地。

    于是,建文帝索性隐藏到宁德霍童支提山华藏寺里当和尚,法号应文法师,是他皇爷爷朱元璋临终前在奉先殿留下的铁箧子里度牒指定的佛号。

    他穿上爷爷留给他的“五爪金龙袈裟”,以云游为名,并着手修复闽东被毁的寺院,以图秘密发展复国势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