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科幻网游 > 大明穿越之宁王简介 > 大明穿越之宁王最新目录

第一百章 迁都北京

    在这一片刻,全国上下文武百官在忙着计划迁都的大事,太子朱高炽和大臣夏元吉等人都在商讨迁都事宜。同年四月刘荣去世,被追封为广宁侯,谥号为忠武。

    宁王朱栋梁得知刘荣死后,非常悲伤,和总兵官朱荣一起去祭拜刘荣。祭拜完后,宁王朱栋梁对朱荣说道:“你和我是同姓,不知朱将军是否要去镇守辽东啊!”

    朱荣说道:“末将身负皇命,片刻不敢耽误,不能和王爷把酒言欢了。”宁王朱栋梁说道:“本王不耽误将军上任,你我就在此别过。”朱荣说道:“多谢王爷体谅,末将告辞。”数日之后,明成祖将朱荣召入朝,下旨调朱荣去辽东镇守,代替刘荣的职务。

    朱荣,字仲华,山东沂州临沂人,明初将领。1381年以总旗从西平侯沐英征讨云南,累官至副千户。驻守大宁,后来归降明成祖。不久袭孙霖于滑口,围定州,大小二十余战,论功授都督佥事。永乐四年从张辅征交址,破鸡陵关,会同沐晟于白鹤。张辅等议于嘉林江上流济师,遣朱荣阵下流十八里,日增其数以惑贼。又作舟筏为欲济状,以牵制越南部队。大军进克多邦城,朱荣战功颇多。师还论功,擢为右都督,赐白金钞币。1409年复从张辅平定叛乱次年督右掖,跟随明成祖北征阿鲁台,与刘荣并进左都督。

    1414年从明成祖北征,与刘荣俱为前锋,同年冬充任总兵官,镇守大同,三年后被召还,永乐十八年五月被调为镇守辽东。此时,北京皇城正在建设中,太监阮安和木匠工首蒯祥和大臣陈圭,工部侍郎吴中,刑部侍郎张思恭和薛禄等人都参与修建皇城。

    明初紫禁城的营建可以说是工程浩大,投入的财力、人力和物力皆不可计数,参与营建的匠役人数众多,留下姓名的人员极少。

    明成祖镇压安南以来,让安南总兵官张辅征调一些工匠和诸色工匠技艺人等在北京竣工,英国公张辅选一些幼童为阉人,比如王瑾、阮安、阮浪等人。

    从永乐五年至永乐十一年,这样的甄选工作先后进行了三次,首批七千七百人,第二批九千人,第三批一百三十余人,朝廷从安南交趾共搜罗各类人才一万六千余人,规模是相当大的。

    对于南来水土不服的交趾匠役,朝廷也做了妥善的安置,如此下力气培养交趾幼童,就是希望他们日后成材为朝廷所用。营建北京皇城,就是现在的北京故宫,旧称为紫禁城,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精华。

    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在目前来说,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故宫于永永乐四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才建成。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统称为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

    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永乐十四年,明成祖商议迁都北京的事宜,对于提出反对意见的大臣,明成祖采取革职或严惩,从此无人再敢反对迁都。

    次年北京紫禁城正式动工,太监阮安从永乐十五年至十八年参与营建紫禁城督造工程,23岁的蒯祥此时也在营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工程。

    1420年五月,蒯祥吩咐工匠在大殿处仔细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皇城的前部宫殿,建筑造型都是按照明成祖的要求,建造得非常宏伟壮丽,让大臣看到这皇城显示皇帝的威严,震慑天下。后部内廷却要求深邃、紧凑,因此东西六宫都自成一体,各有宫门宫墙,相对排列,秩序井然,内廷之后是宫后苑。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它周围有高10米的城墙,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的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中心,东有文华殿,西有武英殿为两翼,是朝廷举行大典的地方。外朝的后面是内廷,有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还有御花园以及东、西六宫等,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皇帝后妃居住的地方。

    其中,太和殿最为高大和辉煌,是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出征等都在这里举行盛大仪式,显示皇家的气派。太和殿后的中和殿是皇帝出席典礼前休息和接受朝拜的地方,最北面的保和殿则是皇帝赐宴和殿试的场所。六月,神武门完工,蒯祥对明成祖说道:“皇上,神武门又称为玄武门,玄武为古代四神兽之一。从方位上讲,玄武主北方,所以我取名为玄武,不知皇上认为如何?”

    明成祖说道:“取名为神武门,不错。”文武大臣都认为这名字好听,明成祖高兴之下对蒯祥等工匠进行封赏。六月,内廷宫殿的乾清门完成,明成祖非常满意蒯祥等人的营造水平。六月初四日,明成祖朱棣将《孝顺事实》一书颁发于文武群臣及国子监和天下学校。接着,太和门也完工,明成祖携各位嫔妃去太和门巡察皇城。

    太和门左右各设一门,东为昭德门,称为弘政门,西为宣治门。两侧是排列整齐的廊庑,并有协和门和归极门东西对峙。太和殿又称金銮殿,明代称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改称皇极殿。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需要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皇帝在此稍作停留,接受内阁大臣和礼部官员行礼,然后进太和殿举行仪式。另外,皇帝祭祀天地和太庙之前,也要先在这里审阅一下写有祭文的祝版。

    保和殿又叫谨身殿,也是故宫三大殿之一,平面呈长方形,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也是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体仁阁,建于永乐十八年,明初称文楼,乾清门为紫禁城内廷的正宫门。乾清门座落在汉白玉石须弥座上,周围环以雕石栏杆。经过几个月的营建,天坛等处建造完成,明成祖带领大臣们前去天坛祈年殿处参观。

    祈年殿也是天坛内的主要建筑,以强烈的色彩凸显尊贵。支撑祈年殿拔地而起的是28根楠木大柱,中央四柱代表四季,中间12根金柱代表每天12个时辰,中外层相加24根,代表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

    三层共计28根,代表中国古代二十八星宿,一座天坛就浓缩了中古国古典文化的精华。明成祖来到乾清宫门前,对大臣说道:“此处可以挂上匾额,不知道挂什么字好?”夏原吉说道:“此处可以挂上正大光明四字,以彰显皇帝的仁德。”明成祖

    笑道:“就按照爱卿的意思办。”太监阮安说道:“奴才遵旨。”

    明成祖担心臣民不服,便命太监及官校四出侦探,兼及他人隐私都要搜集奏报。同年八月,明成祖在东华门下旨北设立东厂,专理刺探臣民谋逆妖言和大奸大恶之事。

    从此,由太监提督东厂成为常例,太监作为提督,是有随意逮捕、刑讯朝朝臣民的特权。明成祖为了平衡锦衣卫与东厂权势,既由锦衣卫调充东厂属员,又令东厂太监监视锦衣卫。两者是相互依赖或彼此制约,共同对皇帝负责。此时北京宫殿即将建成,钦天监奏下一年正月初一为吉日,应御新殿受朝贺。于是,九月初四日明成祖下旨定都北京,并遣户部尚书夏原吉往召皇太子朱高炽及太孙朱瞻基,限期十二月底到北京。二十二日那天,明成祖又下诏:“自下一年正月,改京师为南京,北京为京师,设六部,云行在之称。并取南京各印信给京师诸衙门,另铸南京诸衙门印信,加上南京二字。”此诏书下达后,引起百官的一片哗然。大臣胡俨,杨荣,金幼孜,杨士奇和吕震等官员在商讨计划迁都事务,太子朱高炽带领家眷和陪臣一起返回北京。太子朱高炽由于身形较胖,和太子妃张氏乘坐马车时,马车出现问题,耽误了去北京的行程。九月初十日,派遣太监候显出使西域。明成祖命令候显等人前往宣谕调解,并赐金币,沼纳朴儿等人便罢兵而还。十月,李彬遣指挥使方政败黎利于老挝。

    十一月二十五日,太子朱高炽由南京至北京,路过邹县的时侯,看见饥民拾草实以食,对百姓深为怜悯。太子朱高炽下马入民舍,见鹑衣圮灶,叹道:“百姓如此饥寒,怎么不报告朝廷呢?”百姓们说道:“我们本来没有什么收成,又被官府强征赋税,我们没有活路,只能拾草为食物。”随后,太子朱高炽即遍问疾苦。山东布政使石执中赶往此处接迎,朱高炽痛责石执中。

    石执中说道:“下官有错,还望太子恕罪,下官这就下令免除百姓租税。”太子朱高炽说:“民今骨立,怎能忍心收税?应当立即赈济灾民。”石执中说道:“下官建议每人赈济三斗。”朱高炽说道:“每人六斗,我当自奏,不要惧怕擅自做主。”石执中说道:“下官这就照办。”太子朱高炽于十二月没有到北京,派人向明成祖言及山东赈济事,明成祖朱棣十分高兴。在这时诏告天下迁都北京,十二月十日皇太子朱高炽及皇太孙朱瞻基至北京。癸亥,北京郊庙宫殿完成。

    永乐十九年正月正式迁都北京,十一日在天坛举办祭祀仪式,名臣蹇义,郁新,刘观,郑赐,宋礼,金纯,夏原吉,张信等人一起参加。太子朱高炽带着妃子张氏、郭氏等人和大臣吴中一起去天坛参加祭祀天地仪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