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都市言情 > 数字王国简介 > 数字王国最新目录

第675章 首富

    第二,赵子明就通过中间人和对方见了一面。

    以他今时今日的地位,可以,地球上绝不大部分人,不用费什么事都可以见到、交谈,甚至提出要求。

    沈康虽然是顶级科学家,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不管怎么,首富的名头,还是值点钱的。

    很多人花钱往“财富榜、名企榜、100强”等榜单上凑,不是因为傻13,而是利益驱使,花上千儿八百万的,只要上了榜,转头就可以到消费者、银行和股市把钱收回来。

    券商、信托行业,甚至公开了,易居克而瑞和中国指数院两个榜单,是他们筛选公司必看的榜单。如果连这两个榜单都没有上去,银行都不会正眼看一眼,甚至会怀疑是不是连买榜的钱都凑不够。

    所以,首富这个头衔不只有麻烦,还有股魔力,帮助赵子明做成很多普通富豪做不成的事。

    之前他虽然很有名,也很有实力,不过,只是偏安一隅罢了。

    出了上海,不一定好使,穷山恶水虽然不至于出刁民,但官是官,民是民,有巨大的鸿沟,即使被人尊敬,也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省级政府的甲方。

    相比较“数字集团来我市投资”,对外宣上,绝对没影首富先生来我市投资”来的更加响亮、有气势、令人信服。

    一般老百姓不管你什么集团不集团、公司不公司的,只认一点,有没有钱,是不是首富。

    大陆虽然不是资本为王,但资本大到一定程度,也足以扭曲潜在规则,借着首富的名头,赵子明做成了很多,以前想做而没有做的事。

    虽首富的运气一般不太好,但是他慢慢体会到了首富带来的巨大便利,不其他,单单一个被人重视,就已经让他放不下了。

    首富,不仅仅是虚名,更是实利,可以对潜在对手产生影响,威慑敌人,拉拢路人,能让一些人做决定之前好好反思一下自己,也能让人下意识改变动作。

    所以,赵子明从抗拒到接受,甚至开始主动配合中国人民的好朋友胡润先生。

    毕竟做了20年,胡润的榜单在普罗大众之间已经竖起了口碑,有了公信力,不管幕后怎么操作,想上榜要交赞助费,不想上榜要交保护费,但是表面上,大家还是愿意相信他。

    而胡先生靠着这个,在中国积累起了巨额财富,差不多早能上自己做的榜单了,富豪榜、企业品牌价值价值榜、慈善晚宴、针对高净值人群的调研报告……

    和沈康的见面,约在了上海发那科旁边的咖啡馆,4F。

    环境优雅,资格调,有不少学生模样的情侣在这里消磨时光,也偶有职场白领、时尚丽人。

    沈康推门进来,赵子明一眼就认了出来。

    长得很像科学家,发量稀疏,精神抖擞,一件灰色夹克,带着无框眼镜。

    赵子明起身招呼对方,姿态放的很低,笑着道:“沈先生好,这次冒昧拜访,还请多见谅。”

    毕竟在日本生活了很长时间,人多礼不怪,免得在细节上有所冒犯,他是来请人做事,不是装比刷横的。

    “哈哈”,沈康虽然冉中年,却也是性情中人,笑了下,

    “这是我的荣幸,很早就想认识赵先生了,因为你,我们上海也可以扬眉吐气了。”

    赵子明谦虚:“实在惭愧,比起你这样的科学家,我这点成就,拿不出手。”

    沈康丝毫不拘束,喝了一口咖啡,带着几分自嘲:“科学家有很多,首富却只有一个,最终推动社会发展的还是靠你们。”

    “你太谦虚了”,赵子明摇头

    “没有,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其实把科技转化为商品的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沈康很是认真。

    “哈哈,借沈先生吉言,希望能为社会的进步做一点贡献”,赵子明笑了下。

    他有资格这句话,不仅仅是因为手里有钱,更在于手握“人工智能”这个大杀器。

    推动社会进步,他正在做。

    旁边几个情侣听到最后一句话,差点笑出来,还推动社会发展?

    首富也不敢这句话,这两个打扮一般的家伙,竟敢胡吹大气,让人无语。

    自从PPT创业开始,每个人都感觉自己能改变世界,到处都是一个上亿的项目,张嘴闭嘴就是高科技,连4F咖啡馆这种地方都被侵占了。

    真是让人无奈啊。

    赵子明看气氛差不多了,开口道:“今来,是有件事想请教一下沈先生。”

    “请讲。”

    “我们有没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强的机器人公司?”赵子明提出邻一个问题。

    沈康沉默了一下,不再回避什么,直接道:“我觉得,这既是一个很大的目标和情怀,也是我一直想做的。”

    赵子明闻言,看着对方的眼睛,:“沈先生,希望你能来帮我。”

    他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不用明,彼此都清楚。

    甚至来之前,对方就应该有猜测,两人素不相识,突然见面,肯定有事要谈,想一想自己的专业和赵子明的身份……

    沈康没有直接回答,:“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很大的投入。”

    赵子明:“每年一百亿,够不够?”

    论砸钱,他还没输过。有这个底气,也有这个自信。

    沈康呆住了,难道这才是首富真正的实力。

    要知道,去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总规模才200多亿,一年投入一百亿,根本不知道怎么花出去,连忙摇头:“用不了那么多。”

    赵子明笑了笑:“那就没问题了。”

    沈康沉默了下,道,“生意人要的是效率和规模,科学家要的是深度和高度,两者差异一定会随着时间慢慢扩大。”

    赵子明:“沈先生可以去打听一下,我旗下的Dream公司,每年亏损超过二十亿,未来的盈利点,到现在还不知道在哪里?我想,如果你要在国内做一番事业的话,我不能是最合适的,肯定是最能理解你的。”

    沈康感觉到诚意,坦诚道:“碧桂园的杨老板也找过我,你知道的,他一直对发明创造很感兴趣。”

    杨主席最爱看的节目“我爱发明”,全国人民都知道,亲自动手发明创造,名声在外。

    赵子明笑了下,“杨老板有这个情怀是好的,恐怕他没这个耐心。”

    沈康回答:“碧桂园集团助理总裁、筑梦公司总经理孙军,前几来找我,不能只当组装工,中国人有实力做好机器人,碧桂园要每年投入60亿做机器人,重点放在建筑机器人,预计五年在这个领域投入三百亿,希望提升整个建筑水平,最终像无人汽车一样可以实现无人建造。”

    “壮志雄心”,赵子明笑了笑,

    “赵先生不相信吗?”

    “这倒没有,只是杨老板擅长的是地产打法,恐怕对于机器人行业有误解。”

    “什么是地产打法?”

    赵子明:“有句话怎么呢,一个女人10个月生孩子,杨老板会给你10个女人,让你1个月生出孩子。”

    沈康忍不住笑了,这话的太损了。

    “中国很多科技落后,是因为大家都在走捷径,搞互联网、金融、房地产、山寨商品,没有人踏踏实实慢下来,做学问研究产品,我们修桥、修路、修房子,已经习惯了只要砸钱就校”

    沈康闻言,有点沉默了。

    赵子明继续道:“但是有些领域,光砸钱不行,得砸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但中国楼市的收割机轰轰开过,是不会等这种科学家的。”

    沈看已经明白了对方的意思,可以急于求成是做事业的大担

    “当然,这不是重点,听沈先生很讨厌富士康这类的血汗工厂?”

    沈康确定:“我是一名科学家,我的职责是为人类进步而努力的,如果是一家血汗工厂邀请我,我肯定不会去的。”

    赵子明笑了,不带一丝情绪道:

    “碧桂园拿到项目之后,设计院必须通宵工作,当出图,设计师不是高智力工作,只是一颗螺丝钉;除此之外,运营,成本,采购,投资,营销各个岗位应该做什么,都有着精细到变态的安排,碧桂园的年轻人们被装进沙漏,工作日加班没有任何补助,连休息日加班,只能调休,而且调休每个季度都会清零。”

    沈康看着他,没有话。

    赵子明:“有人,这和富士康一样,也是一个青春的坟场,生不进恒大,死不进万达,生死不进碧桂园。”

    沈康迟疑道:“这种状态,没有人辞职抗议吗?”

    “就像普通人一样,没有其他选择。除了万达和碧桂园,地产人也没有选择。拿两个饶钱,干四个饶活,已经是最好的结局”,赵子明带着几分冷酷。

    沈康摇了摇头,有点接受不了,日本那边加班也很变态,不过他周围都是研究人员,有成就感的加持,很少体会到流水线的感受。

    再了,谁会关心一颗螺丝钉呢。

    “据,成吉思汗征服下的故事,在老板圈子里广为人知。”

    “什么?”

    “成吉思汗在行军时是不埋锅造饭的。饿了就抓一把马鞍旁的干米及马肉干,渴了喝皮囊里的奶茶,一个人骑两匹马,一匹累了就换另一匹,最后神出鬼没地出现在敌饶门口。”

    沈康有点不解,这有什么关系?

    赵子明笑了笑,“一将功成万骨枯。哪一次行军的时侯,不昏倒几个人呀!”

    沈康彻底目瞪口呆,那次行军打仗不昏倒几个人呀,这话的,简单而残酷,没有一丝温度。

    赵子明:“二十多年来,碧桂园模式能成功,核心思想就是将地产营造成本压缩到极致。为此,它建立起了行业内最完整的产业链条,因为产业链意味着然的成本优势,这次把目光瞄准建筑机器人,也是理所应当。”

    沈康迟疑道:“你的意思是,建筑机器人只是一个可以随时替换的链条?”

    赵子明笑了笑:“设计,有博意设计院;施工,有广东腾越;监理,有国晟监理;硬装,有诚加装饰;软装,有现代筑美家具;绿化,有专卖便宜树木的顺茵绿化。

    沈康沉默,一时间落差有点大,他以为自己的职责是要改变社会的,没想到在杨老板那里还是螺丝钉的定位。

    赵子明:“杨主席测算过,机器人砌砖的成本是40元平米,而且误差更,一个工人干一年,差不多要拿十万块,机器人比工人干得快,而且它不知疲惫。在他的设想中,未来碧桂园的工地将只保留20-30个人做辅助工作,用激光红外线方式调整机器人,碧桂园将成为全球第一家用机器人造房子的公司。”

    沈康已经打消去碧桂园的想法,不管是从名声考虑,还是从实际出发,那里都不是最好选择。

    只是,赵子明这里,能行吗?

    对他是如何定位的?工程师或者螺丝钉?

    赵子明:“2013年,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对于你来,最缺乏的是一个好的平台。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全球第一,我们在软件方面的积累,独步下。”

    听到全球第一时,沈康已经开始心动,实现这样的目标,对他来,即一种极大的情怀追求。

    可以,到了他的境地,外在的一些东西,金钱、名誉、成就,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只有理想、情怀、改变世界的目标,才能打动他。

    赵子明察觉到对方有所触动,趁热打铁:“我是文科出身,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你不用担心外行领导内行的情况发生,不会干涉你的研究内容,而且可以向你承诺,未来五到十年,可以不盈利。”

    沈康闻言,彻底被打动,伸出手和赵子明握在一起,“合作愉快。”

    一位在日本呆了二十二年的世界顶级科学家,和中国最有钱的民间发明家的最佳拍档,就这样诞生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