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小题大做
季玄陵封林间律为宋国公。
诸国君王没有半点怨言,毕竟宋国早让齐,楚,魏联合瓜分,湮灭在过往的尘埃里。
然而,封赏申屠秀为魏国公,黄浩然为齐国公,邬纪灵为楚国公,公孙昂为赵国公,大秦所作所为实属过分,既没有把诸王放在眼里,又公然在众目睽睽下侮辱诸王。
秦国强占齐楚燕韩赵魏的野心,此时表露无异。
魏王神色五味陈杂,生气的把酒杯狠狠放在案台,侧身望向季玄陵气愤的:“陛下,您提拔申屠将军为魏国公是何意?”
魏国弱,却苟延尚存。
封申屠秀为魏国公,秦国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今日不清楚,难保秦国来日不东征伐魏。
“陛下,封赏国公是大秦内政,寡人断不敢插手,封赏齐国公,是不是太出格,过分了?”齐王神情阴鸷,面色冷到极致。
“没错!”
“陛下,得饶人处且饶人。”赵王随即表现的咄咄逼人。
韩王没出声,独坐连饮闷酒。
诸国尚存,大秦封赏国公,且不论是否在羞辱诸国,韩国必须自强,自保!
龙椅上,季玄陵闲情逸致的品酒。
他举起酒杯,似笑非笑的:“封号而已,区区事,何须事大作。若秦国欲回事东征,弹指间消灭尔等国。谁觉的朕的做法侮辱他,我们单独谈谈。”
事大作?
单独谈谈!
诸王闻声,噤若寒蝉。
季玄陵态度强势,仗势欺人。
谁不满意,先灭其国,一时诸王哑口无声。
城楼宴席上气氛骤然冷凝,秦将饮酒攀谈,冷酷嗜杀的眼眸不时瞟向诸王。
像在警告诸王,谁敢造次,别想走出洛邑城。
诸王个个心似明镜,季玄陵登基之日,秦国君臣大喜,他们谁敢与季玄陵撕破脸皮,必然伤及秦国的颜面。
惹恼秦国君臣,来日秦国必然陈兵边境,伺机东征。
赵王性格沉稳,老成持重,瞧见气氛剑拔弩张,举起酒杯笑呵呵:“诸王,陛下的没错,一个称号而已,何必耿耿于怀,若你们心怀不满,在国内效仿啊。”
“老匹夫!”
诸王没有搭话,全在心里暗骂赵王。
大家在国内设秦国公,岂不等于承认对秦国,对秦王不满,简直是不打自招,自找没趣吗。
赵王所言,分明在故意挑拨离间。
诸王气愤时,赵王侧身向季玄陵敬酒,试探性的询问:“陛下,半月来,秦国朝堂陆续颁布诸多政令,朝廷对外宣称止戈,不知此话是否当真?”
闻声,诸王纷纷竖起耳朵,各种姿势瞥向季玄陵。
此事关乎诸国未来格局,先前没有人提出也就罢了,现在赵王提出来,大家好奇季玄陵的态度。
希望得到确定的答复。
季玄陵知道诸王心里盘算什么,他盯着诸王:“常言道君无戏言,既然朝廷颁布政令,优先处理内政,自然休兵止戈,不会因噎废食,朝令夕改。
何况大秦足够强盛,若愿意东征,朕相信尔等国没法阻挡。
所以,大家不要杞人忧,自寻烦恼。
当然,若诸王怀疑秦国诚意,有人首先挑起战争,大秦将士很愿意出函谷。”
季玄陵态度强势,压根没有把诸侯国王放在眼里。
像他的,若秦国东征,诸侯国挡不住。
秦国止戈,其意在巩固内政。
免得接连作战内政崩溃,前线大捷,后方混乱,导致秦军对外作战受到影响。
何况,他与黄浩然,徐闻达,严正方,贾问道等人商议。
五年。
五年内。
魏王,赵王,大乾皇帝李尧,策军少帅,要么垂垂老矣,要么去世。
届时,各国新君继位,谁敢与他争锋。
秦国秩序恢复,经济富裕,兵强马壮时,再择机东征,更稳妥,面对威胁更。
几年间,秦国可派人向其他国家渗透。
呼!
诸王闻声,如释重负。
季玄陵飞扬跋扈,咄咄逼人,他们全不满意。
不过,得知秦军止戈,不再东征,他们对季玄陵的戒备减轻几分。
各国有喘息时间,好趁机巩固内政,扩充军马。
它日,秦国东征时,诸国将有机会正面阻挡。
这时候,燕王端起酒杯,敬酒道:“陛下仁慈,优先止戈,对大秦,对齐楚燕韩赵魏皆有好处。”
“恭喜秦王登基称帝,祝大秦基业永世长存!”韩王起身,举杯恭贺。
诸王鄙视燕王,韩王献媚的行径。
可惜自身摄于季玄陵声望,不得不敬酒祝贺。
心里的忧虑渐渐消除,宴席气氛开始热闹起来。
季玄陵与诸王,百官饮酒作乐,畅谈风花雪月。
黄昏,齐王领着进宫,与季玄陵商议异地换地事宜,为稳住季玄陵,为让秦国不插手齐楚战事,齐王作出巨大让步。
与秦国换地,却没有结盟,带着秦国给齐国的钱粮,领军与公子昂,韩道畅回国。
几日间,诸王陆陆续续辞校
不久,边关的信使传回消息,诸王聚集在魏国王都,商议结盟抗秦。
会盟时,齐王野心勃勃,希望诸国遵从齐国号令,承认齐国在齐楚燕韩赵魏间的霸主地位,他建议诸国组建联军,听从齐国号令一起对抗秦国。
怎奈齐楚矛盾,齐燕冲突严重,尊齐国为霸主,遵从齐国号令的提议,仅韩王作出回应,楚燕赵魏四国君王,拒绝追随齐国,齐楚燕赵魏韩结盟抗秦化作泡影。
赵王,楚王密谋后,赵王同意楚王的建议,建议楚魏韩赵四国联合,在七国中部组建强大联盟。
东抗齐国,西拒秦国。
盟约声称,楚魏赵韩任何一国遭秦军犯境,其他三国必须同时派军抵抗。
魏王,韩王毅然决然选择与赵楚两国结盟。
一时间,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内,秦燕结盟,楚魏赵韩结盟,齐国孤立。
齐王在魏国被孤立,气的负气回国。
很快,齐军,楚军在越国旧地爆发严重的战斗,几日间两座城池毁于战火,两国不少精锐战死沙场。
大秦。
三省六部官吏遵从皇帝诏令,有条不紊处理秦国内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