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2章 惊喜之讯
当朱允炆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手中的茶盏都没有拿住直接掉在了地上,这平时朱允炆珍爱不已的良品根本就丝毫提不起他的兴趣了,一心全都放在使者带回来的这个消息当中。
“卿所言千真万确并无虚假妄言?”
朱允炆声音有些颤抖的问道,他是在是输怕了,朝廷前前后后已经折进去三十万大军,连带着粮草辎重兵器甲胄等等,乃至火器都被朱棣给收获了一大圈。
现在原本他以为是守不住的济南城,竟然毫无问题的坚持到了现在,虽然其中有过惊险有过差池,可不都是在盛庸和铁铉的调度之下挺了过来吗。
但就算使者信誓旦旦,就差当场自杀以证清白的情况下,朱允炆这心里仍然是有些不敢相信。
他不是怀疑使者的忠心,只是不太相信无往不利的燕军居然也会有折戟的时候。
所以为了以防万一,朱允炆又派了一批人火速赶往济南,将那边的情况原原本本一丝不差的搞清楚,也好彻底安了自己的心。
然而事实证明,朱允炆的担忧确实是白费了心思,济南城的情况和那使者所言相差无几,甚至就是这几日的时间过去了,燕军那边仍然没有什么动静,完完全全是一副没注意的样子。
弄清楚了一切,朱允炆顿时大喜过望,可算是有了好消息啊。
要知道从建文元年开始,朱允炆就没过上几天安稳的日子。
自大朱棣扯旗造反开始,朝廷就积极地调度准备平燕事宜,可没想到第一任的平燕大将军耿炳文直接败给了朱棣,而且还损失了不少的士卒,其用兵做派更是让朱允炆觉得不爽,简直是丢了朝廷的脸面,这才换了第二任的李景隆。
可谁又能想到,这李景隆更是一个绣花枕头一般的存在,不但没有什么实际性的斩获,还让朱棣逃了出去得到了宁王的帮助,乃至朵颜三卫都被朱棣给收入麾下。
这时候朱允炆还被蒙在鼓里了,仍然以为他倚重的平燕大将军李景隆只不过是战略上的撤退而已。
可随后呢,在白沟河一战当中,朝廷大军连连溃败,折损不下十数万,丢下的粮草自重不计其数,就连后方的屯粮所在德州都被朱棣给攻下了,积攒了三省之地的粮食储备就这样轻轻松松的便宜了燕军。
紧接着李景隆那些糟事就全都抖搂了出来,朱允炆那叫一个气啊,真是差点就把李景隆给正法了。
后来还是强忍住了,毕竟不管是于公于私,这李景隆都是不能死的,哪怕黄子澄等人极力请斩,朱允炆还是力保了下来。
可保住了李景隆不代表燕军就不南下了啊,那浩浩荡荡的大军直逼济南城,朱允炆也没什么心思研究儒家典籍每天潇潇洒洒了,心里早就火急火燎的想办法看怎么才能阻止的了燕军的脚步。
另一面则是积极从各地征调军卒,重新填补平燕军的空缺,必须要将朱棣给灭掉,朱允炆才能够彻底的安心。
真以为他说的什么和谈是心甘情愿的吗,纯属是扯淡好吧,堂堂一个大明天子正朔统治,现在却要向一个前任藩王低头,这换了历朝历代哪个皇帝恐怕都难以忍受。
剿灭朱棣是势在必行的一件事,朱允炆绝对不能容忍这种列土封疆的事情发生,大明帝国才第二世就在自己的手里被分裂出去一大部分,这还有什么资格自称大明天子了……
可想法终究只是想法,真正实现起来却是困难重重,什么阻碍都蹦了出来,最缺的自然就是时间了。
可万万没想到,原本已经预算是守不住的济南城,居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坚持到了现在,而且貌似还能继续坚挺下去,这怎么可能不让朱允炆惊喜呢。
尤其是作为济南守将的盛庸和参政铁铉,此二人立下这等大功,必须要赏,而且要重赏,有功之士当以赏而佳其心,朱允炆这点道理还是懂的,更别说他还指望这两人能够继续守住济南城呢。
所以在确定了济南的真实情况之后,朱允炆的嘉奖诏书就下发了出去。
这回朱允炆可是大方的很啊,直接火线提拔铁铉为山东布政使,从原本的山东右参连跳跳到了山东一把手的位置上,而且还兼着军务的职责。
另外便是将盛庸敕封为历城侯,直接一个侯爵挂上去了,一点都没有犹豫的意思。
同时,朱允炆还下令都督陈晖等人火速征调士卒,务必尽快组织起有效的军事力量来支援济南城,不然真是只凭着盛庸手下的残兵守济南的话,能挡得住一时,难道还能挡得住一世吗。
正如朱棣想要水淹济南而没真正做出来一样,这件事真要逼急了,朱棣狠下心去,济南肯定是要守不住的。
所以这封赏是精神上的支持,军事上的支援也要抓紧时间跟上才行,可不能让这大好的时机从手中溜走才是……
朱允炆这边加紧忙活上了,朱棣那里却还愁眉不展的想办法,想要找出一个能够拿下济南城的办法。
而另外一边,当初白沟河之战和李景隆分开撤离的郭英所部,在这个时候却也没闲着。
郭英当初带着一部分手下和一些将领向西撤走,朱棣的注意力却是集中在了李景隆身上,更是一鼓作气拿下了德州。
这才给了郭英喘息的时间和空间,让手下士气趋近于零的将士们能够重新休养生息得到恢复。
这段时间可是不久,郭英本以为燕军会就此一路南下再无阻碍了,却没想到这济南城完成了他们数十万人都没有做到的壮举。
可郭英也很清楚,正如朱允炆那边焦急一样,他也知道济南城独木难支,长此以往下来肯定是举步维艰的境地。
所以他这里也必须要有所行动才是,正好,跟着郭英一起的还有猛将平安。
眼下士卒们的士气重新得到了恢复,将军也重拾了战意,全军上下皆是可用之士,此不动那更待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