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风雨飘摇的皇权
李丝柔处理完乾坤山的后事,就开始暗地里重振乾坤山了。
自从乾坤山被灭门后,簸箕门便在中原武林一家独大,江湖中也再没什么门派争斗了。
江湖算是可以安稳一时了,可是眼下的大明朝廷却并不太平。
朱元璋开国后,惩治贪官污吏,任人唯贤,大明官场呈现出短暂的清明之象。
毫无疑问,朱元璋是个好皇帝,因为他知道百姓需要什么,他知道自己怎么做才可以让百姓安居乐业,他是个精明的皇帝。但是朱元璋也知道,功高震主的道理。
在开国不久后,朱元璋为了让他朱家的江山千秋万代,一直相传,为了天下安定,百姓幸福,他不得不杀了许多有功之臣。
朱元璋是个心狠手辣的皇帝,但绝非暴君,他也不想杀那些功臣,这些人中,有自己年少时的好友,甚至有人从战场上救了自己,不是万不得已,他是不想伤害他们的。
功臣被屠杀殆尽,但是这大明的江山也不是皇帝一个人能守得住的,所以朱元璋便给自己的儿子很大的权利,让他们替自己守江山。
朝中没有可靠大臣自然也是不行的,所以朱元璋就想着培养一些以前没有什么功劳的人,这样的人没有什么威望,不会弄出什么风浪。
这时,朱元璋盯上了胡惟庸。胡惟庸此人很聪明,而且会拍马屁,做事效率也很高,所以便有人像朱元璋推荐了他,朱元璋见过胡惟庸后决定留用他。
胡惟庸可不是个简单人物,他不仅想要荣华富贵,更想要权利。
过了没几年胡惟庸就爬上了宰相的位子,在上位前几年他也算干出了一番政绩,朱元璋对他也是十分信任。
后来朱元璋察觉到胡惟庸是个很有野心的人,但是胡惟庸除了帮助朱元璋处理政务,并没有什么实权,再加上朱元璋杀了很多有才能的功臣,朝廷急需有才之人,朱元璋就继续任用胡惟庸。
胡惟庸当了多年的宰相,可是他知道自己只是朱元璋处理朝政的一个工具,这让他对朱元璋十分不满,他知道朱元璋已经开始怀疑自己了,不会再给自己什么权利了。
虽然胡惟庸知道自己此时势力不足以与朱元璋抗衡,但是他怕,他怕自己某一天也被朱元璋找个罪名给杀了。
无奈之下,胡惟庸便暗中联络了一批被朱元璋屠杀的功臣的亲人,准备反抗朱元璋。
那一夜朱元璋正在批改奏折,只听到宫外一片厮杀声。
"外面发生什么事了?"
"是宰相,宰相带人攻打皇宫。"
朱元璋万分气愤,走出寝宫,提着自己的剑,去看战况。
"胡惟庸,朕待你不薄,你为何要反叛朕?"朱元璋站在城门上,向胡惟庸喊话。
"那些被你杀害的大臣也待你不薄,你不是照样杀了他们,今日我胡惟庸就要为冤死的忠烈之士报仇。"
胡惟庸还真是聪明,打着为别人报仇的幌子,去谋取利益。
胡惟庸的反叛没多久就被镇压下去了,朱元璋十分愤怒,一气之下便废了宰相,并明言,凡是朱家子孙不可再设宰相之位。
从此以后朱元璋将权利握得更加紧了,除了自己的儿子他谁都不相信。
燕王朱棣与朱元璋性格十分相似,而且才华卓绝,朱元璋也十分喜欢他,就给了他不少兵力,朱棣成了最大的藩王。
太子朱标生性软弱善良,后来又不幸早逝,为了社稷安定,朱元璋便遵循礼法,立了皇长孙朱允炆为太子。
朱元璋死后,朱允炆顺理成章地做了皇帝,只是此时的明朝需要的是一个果敢的皇帝,而不是优柔寡断的皇帝。
朱元璋大肆屠杀功臣,不断扩大朱姓藩王的势力,致使朱允炆上位后,朝廷势力竟比不上当时最大的藩王朱棣。
朱棣看到朱允炆软弱无能,他深知这样下去,恐怕大明江山不保,他曾多次给朱允炆献上治国之策,可是朱允炆都并不理睬。朱棣心想看来要挽救大明王朝,只能是取代朱允炆,自己做皇帝了。
朱棣本来就有帝王之才,又有帝王之志,如今机会终于来了,他肯定不会放过这个大好机会。朱棣暗中经营自己的势力,不断扩大。
起初朱棣还是年年进贡,岁岁来朝,也不敢明目张胆地招兵买马,后来他竟胆子越来越大,从不朝贡,朱允炆传他,他也不去。再到后来,恐怕没有人不知道燕王在招兵买马。
可是那些普通百姓又怎么会关心谁在招兵买马,谁准备取代谁的皇帝之位呢?这些仿佛都与他们无关,他们关心的只有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他们只关心自己能不能吃的饱,至于谁当皇帝,只要不压榨百姓,随便谁去当。
其实早在二十多年前,徐辽刚刚接任簸箕门门主时,朱棣就与徐辽相互勾结,此时老皇帝朱元璋还健在,所以朱棣并没有明目张胆地和江湖门派交往。
朱元璋死后,朱棣与徐辽往来更加密切了,很多朱棣自己不好出面处理的事,就都交给了徐辽,徐辽一直办事都很不错。
只是,当时簸箕门在江湖中还只是个不起眼的小门派,而江湖中人向来讨厌那些与官员往来的人,所以徐辽也不敢大张旗鼓地和朱棣往来。
后来簸箕门势力渐大,朱棣也急需一股强大的力量来帮助自己,所以他便派人帮助徐辽,去挑战江湖各大门派,愿意归顺者,则许以高官厚禄,不愿意归顺者,杀无赦。
这样没多久江湖上的那些门派要么消失,要么归顺,只有乾坤山,这是最让徐辽头疼的门派,早年朱棣也派人攻打过乾坤山,可是徒劳无功。
此时,徐辽终于灭了乾坤山,他心想,这次朱棣该兑现对他的承诺了。
朱棣当初为了让徐辽尽快帮他统一江湖,就许诺徐辽,若是徐辽帮自己统一了江湖,他就提拔徐辽做军中校尉。后来徐辽也和他提过此事,可是他却以乾坤山尚未被灭为借口,不兑现诺言。
而今乾坤山已灭,徐辽觉得自己马上就可以当校尉了。
这些年徐辽在江湖中摸爬滚打,自己手下的人力也不比一个校尉差,但是校尉毕竟是朝廷命官呀。
徐辽回簸箕门简单安排了一下门中事务,便快马加鞭赶去了燕王府。
"老夫拜见燕王。"
"徐大侠快快请起,徐大侠此次轻而易举灭了乾坤山,本王都已听说了,徐大侠真是足智多谋呀。本王早已备好酒席,准备为你接风。"
徐辽看到朱棣对自己如此热情,心中万分欣喜,心想看来自己要做校尉的事应该是能成。
酒席间,朱棣不断向徐辽敬酒。
"这乾坤山一直是本王的眼中钉,本王也曾派人去攻打,可是被那桃花八卦阵挡了回来"
"是呀,那乾坤山的桃花八卦阵确实厉害。"
"那徐大侠是如何破了此阵的。"
"我哪有那么大的能耐,我是让华平潜入乾坤山盗取了布阵图。"
"徐大侠好计谋,本王再敬你一杯。"
"那,燕王之前对在下的承诺可是要实现了?"
"近来朝廷盯上了本王,这校尉之职本就是军中要职更是被盯得紧,等过些日子,本王一定让你做校尉。"
徐辽心里明白,这是朱棣不想履行诺言。他朱棣这些年来早就被朝廷盯上了,可是他几时怕过,朝廷又能把他怎么样呢?
朱棣没想到徐辽一来,便让自己兑现诺言。朱棣知道徐辽是个聪明的人,而且有野心,这军中职位是不能给他,但是自己也不能让徐辽察觉,毕竟自己日后还有很多地方要用到徐辽。
"来人,将先帝赐予本王的那五颗夜明珠取来。"
不一会儿,仆人便取来了夜明珠。
"徐大侠,这是早年本王平定叛乱后,先帝赏赐给本王的,本王今日就将它送给徐大侠"
徐辽一看这校尉之职是得不到了,但是能得到这些价值连城的宝物也是不错的。
"老夫俗人一个,怎么配拥有这样的宝珠,既然是先帝赏赐,还是燕王自己留着吧。"
"徐大侠就不要推辞了,你若是还肯认本王这个朋友,就请不要嫌弃,收下此珠。"
"那好,老夫就先替燕王保管着。"
"来,我们喝酒,喝酒,今晚不谈正事,我要与徐大侠一醉方休。"
徐辽边和朱棣喝酒,边给朱棣讲自己是怎么攻打乾坤山的,他尽可能把这场战役复杂化,因为只有这样才更能突出他的才能,才能得到燕王更多的赏赐。
燕王也不断给徐辽敬酒,酒过三巡,燕王借着酒劲,不断试探徐辽是否对自己忠心。
可是徐辽也是只老狐狸了,他早就看穿了燕王的用意,所以表现出一副誓死追随燕王的样子,可是燕王也不傻,他那会那么轻易相信徐辽。这两个聪明相互折磨着对方,也折磨着自己。
第二日,徐辽便回到簸箕门了,他带回去了许多金银财宝,这都是这次战役胜利后,朱棣奖赏给他的。徐辽回去后,把这些金银财宝,赏给了此次立功的门人一些,其他的都放进了自己的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