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玄幻仙侠 > 一品国公简介 > 一品国公最新目录

第五十一章 朔望朝议

    十五朔望,太极宫朝议。

    大魏皇朝每月初一、十五皆会迎来太极宫朝议,凡朝中五品以上官员都要参加。这次朝议是田襄参加的最为特殊的一次朝议,他第一次以起居左史的身份参与朝议。比之前好的一点是作为内阁承事郎参与朔望朝议的时候是站着的,而这次自己终于也能坐着参与朝议了。

    田襄的位置位于太极宫的东北一角,一张案几、一把矮凳,这就是田襄参与这次朝议的座位了。众位大臣浑浑噩噩的结伴而来,这也难怪,卯时上朝,各位大臣们都是寅时便在太极门外候着,清晨的时候嘛总是人最困乏的时候。

    田安看了一眼端坐在东北一角的田襄,欣慰的点了点头,径自走向自己的位子。田襄发现了田安的目光,讪讪而笑,独自坐在此处,颇有些不好意思。

    卯时刚到,在赵德中气十足的宣扬声中,鼎元帝曹靖一袭明黄龙袍,自太极宫正门而去,龙行虎步向着大魏至高无上的宝座走去。刚一落座,下方便传来百官直呼万岁的声浪。

    瞧着这热闹的场景,田襄暗地里摇了摇头。难怪众人对这高位虎视眈眈,每日都是这种场景,没有人不会眼热的。

    百官行礼结束之后,赵德向前一步,大声说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陛下,臣有本启奏。”刑部郑寒出列奏道。“陛下,工部原尚书杨承罪责难逃,已被刑部流放安南。这是昨日彻查杨承家中之明细,请陛下御览。”

    赵德下得台阶,结果郑寒手中所持奏章,放于曹靖桌案之上。曹靖细细的看完,奇怪的神情一闪而逝,扣起奏折扔在桌案上:“杨承罪大恶极,只初流放乃是朕看在他之前却有功劳,望各位大臣引以为戒,慎之慎之!”

    “臣等谨遵陛下旨意!”

    曹宣好笑的看着太子曹毅低垂这头,拳头握的青筋都快泛出了。自己中的因就要自己品尝这结出的果,怨地谁来?

    曹毅明白自己现在有些失态,长舒一口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曹宣就在自己的身侧,万不能让他看了笑话。

    郑寒说完,场面一下落入沉寂。众人的精神都不是特别好,好没有从睡梦中缓过神来。曹靖早已熟悉,自在的坐在龙椅之上,静候着群臣的汇报。

    三阶御史韩刚突然出列,手持奏章:“陛下,臣有本启奏。懿缘皇后先故多年,如今我大魏国力更胜往昔,边疆之祸渐已消除,却缺母仪天下之风。臣恳请陛下为我大魏计、为臣民计,宜择贤妃而立之!”

    御史分阶、官员分品。御史的分阶乃御史台内部的事情。《魏律》规定,御史台三阶及以上的御史方有资格参与朔望朝议。

    韩刚的话彻底打醒了百官困乏的精神,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有人居然敢趁着朝议之际,奏请鼎元帝另立皇后。

    曹靖忽然起身,目光如电紧紧的盯着曹宣的面庞。却发现曹宣也是一脸惊讶的望着孤身而立的韩刚,有些摸不着头脑。难倒不是曹宣的打算?

    曹毅脸阴沉的都快滴出水来了,他一会看着身旁的曹宣、一会看着韩刚,那阴狠的眼神真的让人不寒而栗。

    礼部尚书杨建万万忍不了有人撬动太子的根基,直接出列:“陛下,此是重大,一位小小的御史胆敢妄言。臣恳请陛下将韩刚拿下,以儆效尤!”

    韩刚梗着脖子,脸都有些起的通红:“杨尚书,自我魏国立朝以来,何时听说言官因言获罪?我奏请陛下,纯粹出于某拳拳报国之心,岂有私意?”

    “好一个拳拳报国之心?”杨建听得韩刚的言语,勃然大怒。“你扪心自问,真的没有私意?”

    田襄看着在站立的百官前方的太子和宸王,充满了疑惑。宸王的吃相未免太难看了,还是说他是真的等不及了?不过他很快注意到曹伟望过来的眼神,见到曹伟犹豫的站在原地,摇了摇头,示意曹伟不可轻举妄动!这孩子,首当其冲的太子还没着急,你急什么?

    曹靖慢慢的坐回到龙椅上,扣着桌案,说道:“宸王,你的意见呢?朕想听听。”

    曹宣早就意料到鼎元帝会点自己的名字,直接开口说道:“父皇,此乃皇家之事,皆由父皇乾纲独断!”

    曹靖点了点头,也没有想从曹宣口中得到些什么,只是将目光转向曹毅:“太子,你呢?”

    曹毅略微一犹豫,才说道:“父皇,儿臣身份敏感,不宜在这件事情上发表意见,望父皇恕罪!”

    “既然太子和宸王都没有什么意见,那此事先暂行搁置,众位卿家还有什么事情要启奏呀?”

    田安出列奏道:“陛下,这些是各地上报给内阁的折子,臣等皆进行了批阅,劳请陛下过目。”

    曹靖接过赵德送上来的折子,一边看一边漫不经心的说道:“各地奏的都是什么?”

    往常都是递上去折子鼎元帝批阅之后在下发内阁,没成想曹靖当场就问了出来,田安对这些了然于胸,直接回答道:“也没有什么大事,俱都是上报秋收将至,各地的农耕情况。不过河南行省总督上表,说是行省出了一位孝子,孝感天地,请朝廷下旨嘉奖!”

    曹靖刚好看到这里,看了这位孝子的事迹很是满意:“奖!让翰林院拟旨,这等孝子朝廷一定要嘉奖,还要通传全国!”

    田安接着说道:“淮北总督上奏,南方现在雨季纷纷,前几日他去巡视长江堤坝之时发现长江水涨的有些出乎意料,请朝廷下旨着各省各自巡查!”

    “这可是重中之重。”防汛乃历朝历代所重视之事,曹靖可不敢轻易放过。“让长江沿岸各省总督立即巡查,所查结果立即上报朝廷!”

    曹靖说完见群臣貌似没有什么事情了,才又开口说道:“朕倒是有些想法,想和你们念叨念叨。朕观这四年的科考取士,参与者皆是有经验之辈,有人甚至连续四年参加殿试。这种情况朕很是痛心,难道我大魏泱泱大国每每取士都没有新鲜血液吗?朕做个打算,着各省自省、州、县各级皆放学堂,都朝廷派遣老师,培养我大魏年轻一代!”

    “陛下不可!”曹靖的话刚说完,户部郭俊直接出言反对。“陛下,我朝二十二道行省督办省学对国库来说已经是极大的负担。如若下放之县学,一旦出现天灾亦或人祸,国库再也拿不出钱来,岂不因噎废食?”

    兵部尚书左正有些疑惑,直接开口问道:“郭尚书,陛下所提之事乃关乎我大魏千秋万代,郭尚书此言为何?”

    见曹靖都有些疑虑的看着自己,郭俊一挥衣袖,直接拜倒在地:“陛下,臣之所言皆是为我大魏考虑。兴办县学,且不说学堂建设,但只全国各县学堂所学之书籍对国库来说就是天文数字。左尚书不当家自然不知柴米油盐贵,自然不知臣之顾虑!”

    曹靖没想到自己想要青史留名的事迹居然被钱困住,顿时觉得索然无味。他自然知道一册书籍现在在世面上的价格,加上星罗密布的各县,果然是天文数字。

    曹靖有些无奈的靠在龙椅上:“罢了,此事容后再议吧。众爱卿还有事情吗?朕累了!”

    皇上都说自己累了,谁还敢冒头说个一二三四?齐齐的说道:“臣等无事。”

    赵德见陛下性质寡欢,直接高声宣道:“无事百官退朝!”

    “诺!”

    待群臣刚要出宫门,曹靖突然开口说道:“关于韩御史所奏之事,卿等可上奏朕这里,朕要参考一下。”

    群臣愕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