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巧遇
回到京城没几天,水木大学和五七艺术大学开学的时间就到了,沈峦秦岭来到学校报道,见到了他们的老师和同学们。
他们俩今年已经二十一了,用日后的眼光来看,这个年纪才进大学似乎有些晚了,不过在这个时候却很正常。
在水木大学计算机系的班上,有着各式各样的同学,从文化程度上分,有读过测绘学院的老大学生,有来自京城四中、京城师大附中等重点中学的老高三,也有仅仅读过小学的学生;从职业上分,有解放军官兵,工厂工人,科学院工作人员,农村青年,插队知识青年等;从家庭出身上分,有元帅的儿子,也有牧民的女儿。
这些还不是最让人觉得夸张的,更要命的是这些人里有很多对计算机一无所知,有些甚至只有小学文化水平,不过这样怪不得他们,他们本应在更好的条件、更好的年华中学习,却在运动中耽误了自己的黄金岁月。
秦岭所在的五七艺术大学也是差不多,她这一届只招了十七名工农兵学员,其中小提琴专业5人,大提琴专业4人,钢琴专业1人,作曲专业7人,秦岭读的是小提琴专业,她还算好些,在陕北也经常练习小提琴,可其他学生有不少之前都没有摸过这些乐器。
这些同学很多都超过了高中应届的年纪,二十一岁属于中不溜的年纪,一点儿也不显眼;只是在报名的过程中,沈隆明显能感觉到在这些同学里似乎还分了好几个派别。
沈隆无意掺和这些事儿,遇到知识储备比较好的同学,他和人家聊数学,遇到从偏远地区来的,他和人家聊修水利、种地……很快就和他们打成了一片。
即使在这样的年代,水木大学也还有一批优秀的科学家在做科研工作,比如朱家维老师、王克宏、樊兆坤、于淑美、史美林、张嘉一等等,他们之中不少人日后都成了国家计算机领域的权威,能和这些日后自己只能仰望的人学习,沈萝是开心。
在特殊时期,肯定没办法像后世一样全天候上课,除了学些大部分学时还是被入学教育、政治报告、政治讨论、大批判会、排练演出、庆祝活动、野营拉练、挖防空洞、挖坑栽树、挖河清泥、清理仓库、迎接外宾、看内部电影等等所占用。
在学习的时候,那些知识储备比较好的同学高昂着头,利用课间休息和老师高谈阔论,那些功底较差的同学不敢轻易说话,只是紧紧握着钢笔,将老师写的、说的每一句话都认真记在笔记本上,这种端正的态度也给他们带来了丰厚的收益;等毕业的时候,他们也渐渐赶了上来,不少人都从农民、牧民成为计算机领域的专家。
而到了拉练劳动的时候,就该轮到那些城里学生叫苦了,农村、工厂里来的学生们一个个甩开了膀子干,在这里他们重新找到了自信。
沈隆是少有的在教室和户外两个诚都能挥洒自如的学生,加上他为人热情、愿意帮助别人,很快就获得了各个团体的认可。
除了在学生之间享有声望,水木大学的老师们对他印象也不错,甚至还有老师主动邀请他加入到自己的科研项目中,沈隆原本就是学计算机的,对于计算机发展的历史很是清楚,再加上临来之前专门研究了这一年代计算机领域面临的问题,到了这种诚简直是如鱼得水,很快就帮助老师解决了几个关键性问题。
尤其是在我国最早的集成电路计算机——724型集成电路计算机的研制过程中,他的贡献让项目组大大节省了研发时间,获得了上级的重点表扬。
学校一高兴,直接给沈隆放了几天假,让他回家休息几天;而秦岭那边,刚入学时,全体师生一起到了郊外,由于老师和学生们的一致反对,校区从郊区迁回了市区,他们俩终于有时间见面了。
“我妈这几天去外地演出去了,晚上就住我那儿吧!”俩人已经好久没有见面了,秦岭眼睛里水汪汪的。
“好啊,刚我回家了一趟,家里都挺好的,没啥可挂念的;咱们先去老莫吃顿饭,好好垫垫肚子,然后再去你家。”辛苦了这么久,沈隆决定犒劳下自己。
俩人乘坐公交从秦岭的学校来到了西直门外大街135号的莫斯科餐厅,点了罐焖牛肉、奶油烤鱼、鹅肝等特色菜,美滋滋的享用起来。
“我可是好久没吃到这么好吃的东西了。”秦岭美滋滋地享用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她还是很注重生活品质的,“不过还是没你做得好吃。”
“没问题,明儿个我起早点,去买些菜,咱们就在家做饭。”自从回京之后,沈鹿没亲自下过厨呢,说起来还真有点手痒。
俩人正在商量明天改做什么菜的时候,就看到郑桐、周晓白、蒋碧云、袁军四人走了进来,他们也看到了沈峦秦岭。
蒋碧云惊喜地走过来,“你们也在这儿啊?先前还说那天去找你们呢,没想到在这儿就遇到了。”
“刚好学校放假,就出来转转,你们这是回来探亲的?”既然遇到了就一起吃好了,沈峦秦岭挪了挪位置,让他们坐下。
郑桐听到这话表情有些不自在,他也想上大学,常贵没有推荐他,现在看到沈峦秦岭都已经享受起大学生活来,心里多少有些难受。
周晓白则好奇地打量着秦岭,女人么,遇到和自己差不多漂亮的同性难免要进行一番比较,再看看她和沈隆亲密的样子,她不仅有些纳闷,这么漂亮有气质的姑娘为何跟了他?
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周晓白不得不承认,这个男人虽然外貌有些不起眼,可气质谈吐无一不是上佳之选,绝对配得上秦岭。
“呦,哥几个都在啊,赶紧的,谁帮我去门口交下存车钱。”钟跃民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破旧军装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