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周扒皮的数钱人生34
迈着脚步,向光亮的地方走去。
当踏进去的一瞬,苏书拿手挡在眼前,眯着眼。
“爹。”
他放下手,看不远处站着的四人,笑起来。
“你们来啦。”
“走吧,咱们回家。”
苏书抬脚走了过去,第一个出声的周如意笑面如花,朝前走了几步,来到他身边。
周文轩、傅小兰和马管家站在原地,看两人走过来。
之后他们上了马车,傅小兰在迎客酒楼下车,两辆马车回到周府。
苏书用周如意让人从寺庙里运出的甘露水,洗净身子,她说可以去除晦气。
再将换掉的衣服拿到河边烧掉。
周如意终于松了一口气。
全家人聚在一起,高高兴兴的吃饭。
周如意不停的给苏书夹菜,连周文轩和何姨娘也给他夹了一些。
坐在苏书对面的周瑾玉,朝桌上的人看了看,最后她伸出筷子,夹了一块酥肉,下了桌。
“爷爷,玉儿也给你夹肉。您挣钱太辛苦了,这么久才回家。玉儿都想您了。”
“不辛苦,不是还有玉儿的酥肉吗?”
苏书拿起碗,接过酥肉,看着身旁面色红润的小丫头,眼底尽是欣慰。
许是因为苏书刚出狱的缘故,周如意每日都来看他两回,带着周瑾玉一起。
“如意不打算去如衣绣阁吗?”
见她摇头,苏书有些无奈,随后眼前一亮。
“今日是沐休的日子,文轩出门了吗?要不我们一家人出去看看吧?城南的花应该开了。”
苏书在脑海里回忆起,去年看到的那片花海,真是美丽极了。
徜徉在花海中,整个人身心愉悦。
“好啊,爷爷,就去城南。玉儿出竹韵院的时候,爹爹正在院子里看书呢。”
周瑾玉顿时笑起来,这些日子,不知道为什么姑姑都不带她出门,有时还精神恍惚,笑的勉强。
她不好开口,只能待在院子里,听女夫子讲课。
她都快憋坏了。
“好。”
苏书好脾气的回答,吩咐小厮去通知周文轩与何姨娘。
周如意和周瑾玉还要去重新换一身衣服。
苏书也换上黑色绸缎的袍子,衣襟和袖口处皆绣着红色祥云纹路,而腰带的纹路同样为红色祥云纹,用银色镶边。
虽是年过百半,整个人却透着一股喜庆,瞧着精神不错。
周府大门前,苏书和周文轩上了第一辆马车,周如意三人则坐在后面的马车里。
“还要跟着去看看吗?”
站在拐角处的年轻男子,有些无奈的看着盯着马车离去的男孩。
他手里拿着一只粉色的荷包。
“不了。”
男孩摇摇头,神情里带着与相貌不搭的成熟。
年轻男子有些心疼,“你担心了这么些日子,就甘心这般离开吗?他们连你来过也不知道。”
“二哥,走吧。我还太小,不想为他们增加麻烦。”
“行,那我们今日就离开。”
一高一矮的两人消失在拐角处。
无人知道他们来过,曾经又做过什么.....
原本只是强壤夺中一件极为寻常的事,却没料到会因此掀翻已成长为参天蔽日的大树。
刘知府,如今的阶下囚,很后悔,后悔纵容、配合妻舅,来到黑石县。
从而引来徐茂死对头。
昏睡七日后,什么都变了。
那个名叫王飞的伙计,被徐茂关起来,经过一番精神的折磨,他主动招认,成为攻陷他妻舅的一个证据。
抽丝剥茧,无数欺压百姓的证据被徐茂暗中一一翻了出来,连带着他帮助自己的妹妹刘贵妃,毒害妃子联络朝臣的证据也被查出来,在殿试后的第三日,被呈于皇帝面前。
当时皇帝看了奏折后,勃然大怒。
接着,文阁老又说出了一件事。
已定亲的探花郎被人逼着当女婿。
而抢人的那位,正是刘知府的弟弟,刘贵妃的二哥。
“好,好,好,好一个刘贵妃,好一个刘知府。”
皇帝气的满脸通红,有些喘不过气,站在一旁的总管太监连忙上前,轻拍着皇帝的后背,帮他顺气。
“刑部尚书。”
“臣在。”
刑部于尚书出列,颔首,拱手。
“朕命令你即刻到黑石县,将刘知府捉拿归案,将事情查清楚,把刘知府一干亲眷看管起来。”
“微臣领命。”
于尚书随即快步走出金銮殿。
“父皇,儿臣有事起奏。”
太子轩辕宏出列。
“何事?”
皇帝皱眉,以为他要谈及刘贵妃的事,心中不悦。
“父皇,黑石县一乡绅发现了亩产八百斤的水稻,是以往水稻产量的两倍。”
太子脸上带着喜意,而皇帝听后,瞬间转怒为喜。
“此事当真?”
皇帝急切的盯着下方的太子。
“回父皇,徐知府已经派人证实过,确有此事。听说那姓周的乡绅一年半前就听农户说起,好几处田间的水稻比其他水稻的稻穗长,且稻谷颗粒多。
后来,姓周的乡绅将那些长势好的稻谷作为种子,单独种在一块田里,经过精心侍弄后,亩产七百斤。
而黑石县可以栽种两季稻谷,所以后面又栽种了一次,这次亩产八百斤。”
“好,好,好。”
皇帝心中的怒气一扫而空,不过,“朕看见奏折里,刘知府妻舅想要谋夺黑石炭矿山,而矿山的主人名叫周富贵。
此人,与太子你口中姓周的乡绅有无关系?”
“回父皇,是同一人。也是他自愿将这高产的水稻交给朝廷,写信告知徐知府。即使被陷害入狱,依旧对朝廷一片忠心。”
闻言,皇帝心头一动,随后又问:
“那黑石炭当真如此好?”
“回父皇,儿臣宫中并未用过,因此也不清楚。”
这时,文阁老出列,“启奏皇上,老臣家里正在用,很不错。形状如黑色的石头,燃烧的时间久,比银丝炭稍好一点。”
“哦?”皇帝心中有一丝好奇,“难道黑石炭的铺子已经开到了京城?”
“回皇上,未曾。
老臣家中的黑石炭,乃是老臣在故友那儿寻到的。听说是他昔日看重的学生,家里经营的铺子里的。”
皇帝一琢磨,那学生应该就是周富贵的儿子。
这关系还真有点巧妙。
原本以为是普通乡绅,结果父子俩都不一般。
文阁老的那位故友,是有名的文学大儒,能得到他的赏识,想必有不同常人的本事。
想到周富贵呈上的高产水稻,皇帝决定奖赏他,以慰他对朝廷的一片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