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即将启程
刘秀倒十分淡然,“弟见其与姐夫的关系甚密,想来,自然不会是讨好之辞,不过就算没有此言,日后光复汉室,恢复刘家宗族的地位,自然也是我辈的分内之事!”
闻言邓晨不觉点头,“不错,虽说如今刘氏宗族身份低微,但王莽不顾百姓死活,执意执行如此荒谬的苛政,想来日后群起而攻之,也是早晚的事。”
刘秀点点头,“我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是父亲在世之时,常念叨:国以民为本,帝王应当多关心黎民百姓的疾苦,而非处处强征暴敛,向百姓施压,搞的人心惶惶,民不聊生!”
闻听此言,邓晨不禁对刘秀另眼相看,若是平日里看他勤勤恳恳耕作的样子,与普通的农民无异,然却没想到他的内心是如此的胸怀天下。如此,他顿觉蔡少公所言非虚。
“对了,你曾有过前去求学的想法?”邓晨又问。
说到此处,刘秀不禁面露为难之色,“如今大哥与二哥整日结交天下之士,田中事务无人照看,家中又琐事繁多,只有母亲和大姐二人打理,而我那小妹又年纪尚幼,需要看管,所以……”听此话,邓晨自然知晓了他的心意,不过,他倒是能从刘秀的眼中看出他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生活积极的态度,于是,一个想法便在他的脑海中萌生。
当然,这次蔡府之行,收获最大的便是刘秀。蔡少公的话,不仅仅是他人生前进的重要动力,同时也明确了他的人生目标。
几年后,随着王莽改制的不断推进,百姓的生活变得更加苦不堪言,与此同时,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刘秀已经觉得现有的知识已经无法满足他,同样对外面的世界也充满着好奇,当然,他更多的是想要去获取更多的知识,只可惜家中除人多开销较大之外,自己的大哥仍是依旧以不惜散尽家财的方式结交各类人士,使得本还算过得去的日子一下子便紧绷了起来,主掌家中钱财的母亲自然以大局为重,无法为其提供求学所必需的银两。
眼看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刘秀外出求学的心情变得越加的强烈,不过向来以大局为重的他并未在母亲和家人的面前表露,只是偶尔会托人向在新野的姐夫邓晨寄去书信,求借基本书籍回来阅读,而且,他每次都会在耕作之后将大部分的时间用在抄写书籍上的内容,这样也便算是有了自己的书籍。
针对这件事情,起初的邓晨并未在意,只是觉得妻子的弟弟好学,自然是借来于他,但是毕竟他所借的,大多为普通的书籍,内容粗浅,甚至有些是刘秀小的时候便读过的,因此,他便萌生了让刘秀去他乡求学的想法,而他在与妻子刘元商量后,得到了刘元的赞同,毕竟家中虽然有男丁三人,但是最成熟稳重的,当属刘秀,家中的两个姐姐自然是甚为喜欢,在乡里乡亲面前的夸赞,那自然是常有的事。
既然妻子也同意,于是,刘元便驱车赶回白家村,同母亲谈及此事,不过母亲却是始终都未表明态度。
“娘,您就同意三弟去求学的事情吧,他从小就勤奋好学,而且有十分懂事,让他在这乡野之地生活一辈子,那岂不是屈才了?”刘元不断的在做母亲的工作。
大姐刘黄也是赞同,“是啊,咱们家里里外外很多事情都是三弟在做,虽然他也是家里男丁,但总不能让他一人承担了,而且,爹在世的时候也说过三弟将来定会大展宏图的……”
樊氏闻听姐妹二人的“一唱一和”,顿时明白他们的想法,不过此乃家中大事,不可随意决定,于是她决定考虑些日子。
母亲既然说要考虑,那就表示她会同意的可能性很高。不过,两位姐姐倒是也没有闲着,待刘秀回来之时,两个人便到刘秀的房间向他提起此事。
刘秀虽然很高兴,但却已然十分的冷静,因为他平日里是最善于察言观色的,任何的举动、神色都会让他清楚对方的想法,因此,身为儿子的他,自然也清楚母亲的想法,于是,赶忙笑着对两位姐姐道,“大姐、二姐,你们就不用为我操心了,就算母亲不同意,我也不会有怨言的,毕竟咱们家的条件……”没等说完,刘元立刻拿出了一个钱袋交到了他的手上,“这是我和你姐夫替你准备的,你要收好,这些钱虽然不多,但是倒也够你在长安那边生活的了,而且,你姐夫也托人帮你在那边联络了一下,过些时日他外出回来便会亲自前来告知你。”
二姐刘元的这番话让刘秀很感动,他万万没想到二姐刘元竟然会这样的支持他,使他再次看到了通向他乡求学的希望。
本以为樊氏会在短短几日后便下决定,可是不料已然五天过去,她却只字不提,这不禁让刘秀心中捉摸不定,但是他又害怕母亲生气,所以也不敢前去询问,只是重复着每天的必做之事。当然,樊氏之举自然也是被刘元和刘黄看在眼中,她们也自然知道她的想法,但是自打父亲刘钦去世后,母亲便性情大变,所以,姐妹两人也只能静静的等待,不过大姐刘黄在等待之余倒也没闲着,偶尔抽血时间便会到刘秀的房间除了整理房间外,便是悄悄的为他整理随身衣物,便于随时可以上路。
又是几日,恰逢叔父刘良前来探望。想不到转眼经年过后,刘良也是两鬓斑白,看上去苍老了许多。
来到刘家,除了同往常一样的见面客套一番外,倒是并没有其他的事宜,刘良还是同往常一样会询问家中近况,是否有短缺、兄妹六人成长如何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简单的沟通过后,刘黄便忽然冒出个胆大的想法,“母亲,上次我跟二妹向您提出的那个事情您考虑的怎么样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