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题外话:纪念我的祖大老爷活佛状元赞扬舍灵
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农历八月一的早晨,柳条边①外、东部蒙古科左前旗南部边缘的王爷陵(现法库县四家子蒙古族乡王爷陵村)。科左中旗达尔罕王陵②守陵的衙木达③温有亮家一派喜气,家人们里里外外的忙活着。温有亮的父亲温全拄着一根手杖站在庭院中更是乐的合不扰嘴——昨晚上,温家又喜添一子,他有邻四个孙子,温家子孙繁衍生息不断,做为家中的最长者,不让他乐恐怕都不校屋外正在杀鸡宰羊、磨面煮蛋,室内,温有亮坐在堂屋桌前,研墨铺纸,用毛笔端端正正地写下了三个颜体楷书:温丐池。
温丐池资聪明,但有一件事却引了他的父亲温有亮深深的忧虑:温丐池还在蹒跚学步的时候,就往家里的关帝庙里跑,跑到庙后总是抚摸着庙内的经书,久久不肯离去,难道这预示着什么吗?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冬,温丐池长到5岁了,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飘落在八虎山西麓的王爷陵村。就在外面飘雪的时候,温丐池忽然对他妈妈:“妈妈,明咱们家要来客人”。对于一个年仅五岁的孩子的话,都当是笑话听了。第二,温丐池早早的就梳洗整齐,吃完早饭后就盘腿坐在炕上,静静地一声不吱。临近中午,温丐池忽然对屋里的人:“我的徒弟们来看我了,你们去接一下吧”。他的话音刚落,大门外就来了两个头戴嘎丹帽,披着黄袍的喇嘛,满面风尘地向院里走来。而两个喇嘛进屋后,跪在了屋地**,向坐在炕上的温丐池口称师父,连连嗑头。望着这两个喇嘛,想着昨温丐池的话和今发生的事,家里人都惊呆了,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参拜完毕,两个喇嘛才向温家明事情的来龙去脉——1865年,科左前旗扎兰营子屯西部山上慧泉寺的达喇嘛端珠巴去世了。去世前,他曾告诉徒弟们,他将往东南方向转世。端珠巴去世后,副达喇嘛多伦巴端倪④和大喇嘛麻尼加卜⑤主持了转世灵童的寻找工作(从档案中得知,直到1870年才开始转世灵童的寻找,为什么要等上五年的时间,也许是寻找转世灵童需要一些繁锁的手续吧)。根据端珠巴去世前所的他将转世的方向和藏传佛教转世的一些制度,终于在这年冬,确定温丐池就是端珠巴的呼毕勒罕(转世或化身)。来温家的这两个喇嘛就是副达喇嘛多伦巴端倪和大喇嘛麻尼加卜。此事一传开,整个前、症后旗都称为奇事。
注:
①柳条边始筑于崇德三年(1638年),康熙二十年(1681年)基本完成(后来在部分地段有所扩展)。全柳边长2600里,设边门20座、边台168座,数百水口(柳边横跨江河处称水口),分为东、西、北三段。西段自威远堡镇向西南经法库至山海关与长城相连,因是在用土堆成的宽、高各三尺的土堤上植柳条,故又称柳条边。是清廷为维护“祖宗肇迹兴亡”之作,也是清廷隔绝民族交往而修筑的标示禁区的绿色篱笆。
②簇本为科左前旗领地,但由于当时科左中旗的王爷“领三旗事”,是左翼三旗的头领,所以,他就将本旗的王爷陵墓修在了前旗风景秀丽的八虎山西麓,为此前旗和后旗、中旗曾打过官司。
③是当时管理陵寝的官职名,相当于佐领。主要管理陵寝的祭祀,维修保护全山树木等事宜。
④端倪,系藏语,意为寺庙管家,亦为汉语的执事、庙祝。
⑤嘛呢加卜系藏语,意为“珍宝?优胜”
米月的碎碎念:《有请张师》出山后遇到的前两个案子,灵感都来自外婆从给我讲到大的温大喇嘛的故事。
虽然因故事需要,里加了很多自己的元素,但本意还是为了纪念我的这位祖先。
有时我还在想……自己这满脑子的灵异故事,是不是也和他有什么关系呢?毕竟我也是他同胞兄弟的后代嘛··哈哈····
总之,谢谢他老人家带给我的灵感,也谢谢外婆的鬼故事伴随了我整个童年……嗯,我真的没有阴影的……真的……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