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玄幻仙侠 > 神级豪侠系统简介 > 神级豪侠系统最新目录

第10章 练剑

    沈家堡往西二十里有一座镇,由于一条盛产鲤鱼的河从镇子中穿过,镇子便得名“鲤鱼镇”。

    徐墨之将孙老狗一干人等安顿好后,踏上回徐家的路。

    路上,他不断地观摩《无为剑法》,随手捡起一根树枝,比画着秘籍中的招式。

    武道之路,一个境界便是一重天,每重天的界限分得很明确,武者很难越阶而战。

    「初学乍练」是武道一重天,这时候刚开始修炼内功,体内没有凝练出真气,如普通人没什么区别。

    武道二重天是「初窥门径」,这时候体内已经修炼出真气,身体素质大大增强,无论力量还是移动速度都远超过一般人,但真气不能外放,做不到隔空伤人。

    在武道的前两重天,需要参照着招式,一板一眼地练习。与人争斗时,依靠招式的熟练度和见招拆招的能力取胜,

    另外一层,当招式练习到了极致,就能领悟出招式中蕴含的「意」,领悟到「意」时就能使真气外放。

    体内的真气能够外放,就已经踏入第三重天——「略有小成」,真气外放,隔空伤人。

    至于第四重天——「融会贯通」,则是真气融于招式的「意」中,对外界产生影响。

    就像沈皓月使的「剑出蓬莱」,随意一剑点出,将招式中蕴含的蓬莱剑意释放出来,使徐墨之始终无法逃脱剑招的封锁。

    反观高泰,刚进入武道三重天,对真气外放还不娴熟,基本只能在体内流转,剑意更是无从谈起,徐墨之不过侧身一闪,便躲过这招。

    这就是真气能否外放,剑意是否领悟的区别。

    当然,由于每个人的性情阅历不同,参悟出的「意」也会有区别,甚至南辕北辙、泾渭分明。

    徐墨之如今已是武道三重天巅峰,不用再拘泥于无为剑法的一招一式中,直接领悟了其中的剑意即可。

    一旦领悟《无为剑法》的剑法,他就可以顺利进入第四重天,将外放的真气融于剑意中。

    打开剑谱,他细细翻阅着其中的招式,

    无为剑法共有八招,每招占了两页,第一页记录着施招时真气的运行路线。

    第二页则画着每招对应的姿势动作,图画下面还写着一段文字。

    第一招,「接天云涛」:江湖如画,云涛烟浪水连天。

    第二招,「沧波万顷」:千寻雪浪,凭栏无人顾。

    第三招,「盘花易绾」:愁心难整,钗花不见,脉脉如乱丝。

    第四招,「素月分辉」:孤月自照,扣舷独啸,轻声唤何人?

    第五招,「醉里贪欢」: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联营。

    第六招,「聚落万千」: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渡玉门关。

    第七招,「西风残照」:音尘绝,西风残照,吹落坟前花。

    第八招,「悲歌击筑」:烽火照台,悲歌击筑,凭高诗酒,此兴悠哉!

    徐墨之看完这八段字,似乎看到这样一番场景:

    一对年轻恋人新婚不久,丈夫就赶赴边关作战,妻子在家日夜思念爱人,昔日的美丽风景,不如夫君的一封家书。

    丈夫来到军营后,豪气冲天,很多人与他把酒言欢,最后战死沙场,却无人照料后事。

    妻子得知丈夫阵亡的消息,反倒不再幽怨哀愁,打起精神,毅然赶往丈夫阵亡的地方。

    她登高望远,想起昔日二人同游西湖的场景,恍惚间,看到丈夫来到她的面前。

    二人又一次饮酒作诗,幸甚至哉。

    徐墨之被这个故事感动,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这对夫妇新婚时,他大笑。

    这对夫妇分别时,他心忧。

    妻子思念丈夫时,他怜悯。

    丈夫气吞山河时,他激动。

    丈夫战死沙场时,他恸哭。

    妻子千里凭吊时,他感动。

    最后登高诗酒时,他恍然大悟。

    起初,徐墨之以为无为剑法的剑意就是“隐遁山林、无欲无求”的意思,需要修炼者进入飘渺绝迹的幽隐山林中,与大自然共呼吸。

    等看到剑谱后,他对“无为”有了全新的认识。

    无为并非消极无为,反而是大有作为,只是功成而不居,躲在巨人的影子下面,不留下什么显赫的记载。

    就像故事里的那位妻子,忠于爱情、坚强不屈、壮而不悲,是古往今来少有的奇女子,然而她的姓名却隐于故事中,不为后人所知。

    一念至此,徐墨之察觉到丹田中的真气自行运转起来,这次并没有到处乱窜,而是按照三玄真气的运行路线缓缓流动。

    当真气流到脊柱的顶端风府穴时,分出左右两道真气,沿着胳膊中的经脉流向手指,至指尖时从另一处经脉流回到脊柱中。

    见真气没有暴走,徐墨之便安下心,静心盘坐在地上,主导起三玄真气的运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