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章 朝堂争执
南诏国一切顺利,可吐蕃战场却给了长安还在争吵不休的君臣一个惊吓。
接替柴绍出任定襄军统帅的苏定方吃了一个大败战。
在定襄军攻打吐蕃的时候,后方突然出现数万大军,给苏定方来了个前后夹击,苏定方的军阵被后方杀来的数万人冲散。
加上抗帅旗的士兵在混乱中摔倒被踩死,大军一度以为新来的主帅阵亡了,士气低迷被吐蕃杀的溃不成军。
等苏定方再度举起帅旗,呼唤士兵作战的时候,战局已经大乱,无奈之下苏定方只能鸣金收兵。
溃退时又被敌军追击掩杀,退回军营一清点阵亡近一万将士。
当得知后方的敌军是突厥派来驰援吐蕃的大军时,苏定方气的连杀数名定襄来的斥候,贻误战机,致使万人阵亡,这样的斥候留之何用?
他向朝廷上书请罪的同时,也向朝廷提出质疑,突厥数万大军出动,为何陇右至定襄沿途无人知晓,无人阻拦,非要等到定襄才有斥候发现,贻误了战机。
李承乾放下这份用血写的请罪书,怒拍龙椅吼道:“苏定方这不是向朕请罪啊!他是在想朕讨一个公道,数万人马疾驰那是尘土飞扬,声若雷霆,沿途经过多少边城,关隘,居然无一人知晓动静!”
“陛下,此战非正义之战,大败不足为奇,有道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朝廷将禄东赞悬尸城门,本就失晾义…”
“给朕拖下去,廷杖三十,流放幽州!”
那个大臣还没有完,李承乾便怒吼着,那大臣看了御阶一眼,不待金瓜武士拿人,自己解下官帽平静的走出了大殿。
太极殿上一片寂静,许多大臣都反对再发动战争,这已经争吵了数个月了,如今出了这事,顿时就成了他们一个重大的突破口。
只是他们没想到李承乾的态度居然这么强硬,话都不让完直接就将人流放了。
“朕问的是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该如何处置,不是问这场战争该不该,犯我大唐其罪不赦,莫他们没将禄东赞交出来,便是他们交出来了,这战也要打。”
李承乾红着眼的着,之前吐蕃的捷报接二连三,那是大快人心,如今吃了这么大个败战却是非战之罪,而是有人吃里扒外,着叫李承乾如何受得了?
“臣以为可以由许杰接任陇右总管一职,再将一直在扶桑历练的各家子弟调回来充职陇右至定襄各城,隘的官职。将这些将领押回长安受审。
是有人通敌了,还是受人指使了,交由龙辰一查便知。此外让许杰立刻发兵突厥,胆敢插手大唐的战事,不踏破突厥王帐决不罢休。”
蔡聪这个兵马大元帅杀气腾腾的着,一万多将士啊!那需要父母生养十六年才能上战场,如今就这么断送了,叫他如何不心疼?
他的目光在百官之间不断巡视,几个辅臣淡定的平视着它的眼神,而其他官员则低头不敢对视。
“此法可行,只是这许杰何时能到?战机片刻不得耽误,等他从海上归来也是需要一段时间的。”
李承乾点点头的着,突厥不将他放在眼里,不好好收拾一下,他这口气不顺。
“陛下,南诏,高昌,吐蕃,突厥,四线作战恐怕朝廷会吃紧,即便是胜了,臣只怕也是国库空虚,民生凋敝啊!”
魏征站出来大声的着,这话其实水分很大,南诏国根本没打起来,甚至都不需要朝廷拨银两,而高昌,那些西域国为了霸占高昌,那简直就是疯了一样,根本不需要薛仁贵动用手下的兵。
“苏定方被伏的消息传回长安后,臣已经派徐源领三千将士前往协助,一万将士的死,臣定叫那吐蕃与突厥拿十万人命相抵。至于许杰等人早已秘密返回,如今在扬州待命,只要陛下圣旨一到,他们立刻就能赶赴边疆。”
蔡聪平静的着,房玄龄立刻指着蔡聪喝道:“密调将领离位这是大忌,蔡聪你这是想要做什么?”
“哼!”
蔡聪冷哼一声,不屑的道:“如今本王为兵马大元帅,陛下又许我调兵之权,何来密调之?本来这许杰是本王等有人勾结佛道作乱的时候用来杀饶,如今看来反而派上其他用处了。”
“陛下,一战扬威下苦,这战不能打,不能打啊!刀戈动乱下百姓必将苦不堪言啊。”
房玄龄见拿蔡聪无计可施,便跪在地上对李承乾哭诉。在他心里李承乾跟李世民差太远了。
李世民雄才大略,又能隐忍,克制心中的暴戾之气,使百姓安居乐业,万邦来朝。
而李承乾年轻气盛,虽然继承皇位的年纪跟李世民差不多,却热血好战,还偏信蔡聪。虽不是昏君之向,但隐隐已经有了暴君之相。
“以房相之见,应当如何处置?”
李承乾漠然的着,看着房玄龄的眼神带着毫不掩饰的厌恶。
“战乱必定带来流离失所,故此臣以为当退兵,与吐蕃突厥签订互不侵犯之盟约。”
房玄龄咬咬牙的着,这么做虽然有失国格,又让李承乾厌恶,被百姓唾弃没有骨头,可总比贫穷,死亡,百姓流离失所来的好。
“先帝曾经订下十二字国策,朕本以为爱卿是先帝托孤辅臣必定会执行先帝的意志,却不想这半年都不到,便被你抛之脑后了。”
李承乾冷冷的着,他真想一脚将这些不适合朝代发展的老古董踢出他的朝堂,可又怕引起朝局动荡。
房玄龄低头不语,他问心无愧,哪怕出这番话以后,他能感受到身后许多同僚将愤怒的眼神注视在自己的身上。
“此事便以蔡聪所言,不得再议。另外三千人不够,蔡聪你再增派三千人,在吐蕃前往突厥的道路上埋伏。许杰一旦攻打突厥,身在吐蕃的突厥兵必定回援,朕要他们回不去。”
李承乾压下心头怒火平静的着,只是这话让人觉得摸不着头脑,三千人便想留下突厥数万精兵,这是真还是另有玄机?
退了朝,李承乾在批阅奏折,楚瑶跟王皇后在一边逗孩子,这时候内侍来报蔡聪求见。
蔡聪进来后看见楚瑶在带孩子玩耍,便认真的道:“这样做就对了。若是还在咱们家,你把家里所有的事务都接管了,我也不你什么。但是入了宫就要守宫里的规矩,莫要让几位辅臣堵着家门母亲没有管教你。”
楚瑶瘪了瘪嘴没有搭话,李承乾在一边尴尬的不行,这楚瑶早在东宫的时候就经常帮他精简奏折,登基以后也就照旧了,没想到却被这么多人诟病,实在是他的过错。
见楚瑶不话,蔡聪摇了摇头也没有介意,而是转头认真的对李承乾道:“我要亲自领兵作战了,可能要不了多久就该出发了。”
这话一出在场三人皆惊,王皇后心想着不是已经派将领出去了吗?楚瑶则担心哥哥出征是否安全;而李承乾则不明所以,所有事情不是都安排的井井有条了,那还需要蔡聪亲自领兵?
“突厥细作传回来的消息,今次突厥出兵是由禄东赞之子钦陵游所致。而这钦陵并没有跟随突厥军回到吐蕃,反而一路朝着大食和戒日而去。这大食国主与我有杀子之仇,又在海上被我大唐杀个片甲不留,必然不会放过这么一个大好机会;而戒日这些年与海军多有厮杀,若是大唐能衰败,他们在海上将无往不利,所以他们也不会放过这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