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换头术,最早的说法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一部脍炙人口的鬼怪小说《聊斋志异》,而在当今世界,由于换头所带来的道德及宗教方面的负面影响实太大,加之学术界始终悬而未解的神经衔接问题,导致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医疗技术好象夜幕下行窃的小偷那般鬼鬼祟祟。直到现在,换头仍然是医疗手术领域中最讳莫如深的话题。
理论上说,降低体温,在确保机体完整的前提下,离开身体的大脑可以存活2个小时左右,然而,在动脉、静脉血管及毛细血管的对接已不存在技术问题的同时,那些纤如毛发的神经如何衔接?更重要的是,主导人体全部正常思维及身体活动的延髓一旦中断,所谓换头术也就宣告失败。
医学界对换头术的探索却始终没有停止过,亚洲科学家们甚至开始研究壳聚糖导管培养衔接外围神经的技术,据说,此技术一旦成功,将立刻扭转因神经衔接问题搁浅的换头术的所有问题。问题是,这个课题从表面上看,仍处在研究开发阶段,还看不到投入实际的前景。
眼下,大头美女的大头已经被几位医生联手从那具带翅膀的、基本上腐蚀的所剩无几的躯干上取了下来,被放置在特殊的容器中暂时保存。余下的事情就是尽快为这颗头颅找到新鲜的供体,以完成最后的交接。
姚远朝嘉嘉使了个眼色,嘉嘉心领神会地登上中巴车,从里边向外推出来一副担架,担架上有一只白色的扁盒子,盒子的外边伸出若干导管,联接在中巴车厢里的机器上。
据说,在前往换头现场的路上,嘉嘉与姚远的交流一直很愉快。
同为医生的二人在学术领域的交流叫他们彼此惺惺相惜;而嘉嘉的美貌又不止一次的拨弄着老帅哥姚远的心房,尽管大块头萨沙就在身边,可那种心与心的交集却让曾经心细如发的猛张飞萨沙毫无觉察……
担架上的扁盒子里保存着一副女性躯干,躯干的头颅在一次意外事故中被挤碎……
望着安卧在银色棺材中的完美躯体,诸葛楠等人长吁了一口气。
手术很成功,这让在场的所有人类都卸下了一个大包袱。然而,当大家的目光无意中扫过那头依旧沉睡中的黑猩猩时,禁不住又锁紧了眉头。
这头黑猩猩该怎么办?
姚远沉吟片刻,果断道:“带上它!我们去找萨沙少校说的那位中间人,眼下的条件已经没法实施第二台手术,材料也不全,关键是我们没有多少时间了。您几位的看法呢?”
蓝小乙、嘉嘉跟诸葛楠保持沉默,不死鸟微微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现在就看银色棺材里脱胎换头的大美女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到何种程度,因为时间确实不等人。就在手术进行到最扣人心弦的时刻,神秘的中间人通过加密通信频道向萨沙通报了一个信息:已经确认有三股力量正在朝休眠舱所在的区域聚集,情况迫在眉睫。
诸葛楠查看了一下银色棺材的四周,抬起头欲言又止。
嘉嘉马上捕捉到了诸葛楠的表情,问:“诸葛博士有话直说吧,眼下这个情况,我们都在一条船上,没什么不好讲的。”
诸葛楠的双手轻轻抚摩着自己微微隆起的肚子,轻声道:“我想替这即将诞生的孩子赎回一点良心,妈妈犯下的滔天大过不应该由孩子来承担。我观察过,这棺材的外接部分跟我们实施手术时使用的一些设备类似,我们的可能更高端些,所以,我的建议是,棺材可以带上,辅助设施就用我们自己的,尽快离开这里,只要上了船,会得到帮助的。”
事不宜迟,说干就干。
拆的拆,装的装,收拾妥帖后,全部设备包括银色棺材都装上了改装后的中巴,萨沙独自在穹顶建筑的墙壁上忙活了一阵儿,跳上中巴车,关紧了车门。穹顶建筑的大门缓缓向上方升起,中巴车在嘉嘉的驾驭下毫不犹豫的窜了出去!
中巴车离开休眠舱后,车的外观立即发生了变化,由一辆救护车的外观神奇的转变成一辆外面涂着儿童卡通形象、顶棚戳着一只充气大肥兔、边跑边唧了哇啦高唱滑稽歌曲的外卖车。
驾驶室三面的玻璃也由透明变为单线光面,从外边一点都看不到内部的活动。这辆神奇的中巴车非常欢乐的行驶在通往城外的公路上,全神贯注驾驶的嘉嘉发现,先后有两拨黑色的车流迎面错过,其中一辆大奔的副驾位置上,坐着一个戴假面的家伙,两车相错的刹那,嘉嘉透过单面车窗清晰的看到了那家伙的一双眼睛,血色的眼睛。
按照嘉嘉他们的撤离计划,首先到达某私人机场,搭乘早就准备好的私人运输机前往海上,从那里实施空投,把整辆车空投到一个无名的荒岛上。余下的事情就是乘坐嘉嘉跟萨沙的水下宫殿溜之大吉。
私人机场的老板是位华裔大叔,自我介绍说叫黄然,而且还是那拨海外赤子中的一员,因此,对祖国发出的召唤一向言听计从,从接纳到升空,这位华侨黄大叔在整个过程很淡定。
由黄然大叔亲自驾驶的大型运输机飞了五个多小时后,空投绿灯亮了。
改装后的中巴车全重6吨,登机前,黄大叔吩咐自己的手下为中巴车安装了一系列的减震及减缓冲击的设备。整辆车被安置在一副金属平台上,平台的周围都是压缩气囊罐,一旦投放开始,当气囊压缩罐的空速传感器感受到气压的细微变化时,所有压缩气囊罐之间衔接的爆破螺栓就会被启动。经过短暂的模拟试验后,基本可以确定,拖拽式的海上投放会使震动跟冲击对车辆及其中装载的人跟设备的损伤降到最低程度。
所谓拖拽式投放,是指飞机降低高度至距离海平面150米的高度,利用飞机前进的动能,让货物顺着机舱内的滑轨向后自由落体,通过三组瞬间打开的减速伞减低下坠速度,同时自启动减震设施,致使货物安全着陆。这种方式在越南战争期间就曾大量使用过,更早的运用还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切都按照程序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当巨大的降落伞绽放在头顶时,所有人都捏了一把汗。他们知道,如果降落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意外,那么所有的努力都将功亏一篑。
所幸的是,什么都没有发生,安全气囊顺利打开,安装在金属平台四周的喷射发动机不断调整着方向,载着中巴车慢慢驶向不远处的小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