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历史军事 > 汉末有武名吕布简介 > 汉末有武名吕布最新目录

第368章 刘禅

    刘备或许是一个英雄,但刘禅不是。

    如果可以,刘禅根本就不想要一个蜀中的帝位,尽管在蜀中他是一人之上,但时刻有倾覆的危险。尽管汉帝的身份让他可以享受钱财肉欲,但是政权随时倾覆的危险,却让他时时刻刻处于死亡的边缘。

    刘禅一点都不愿意继任。

    然而此时的他一点都不自由,因为他的身边还有一群理想主义者。蒋琬、李严、赵云、以及诸葛亮。

    匡扶汉室,好大的旗帜。

    吕布是对这个旗帜不屑一顾的。桓灵年间,天下黎庶几无立锥之地,寒门子弟无才华施展之间,大汉是世家的大汉,而不是天下人的大汉。真正的大汉早在两百年前被王莽葬送了,光武帝其实只是世家推出来的代言人。

    刘秀只是恰巧姓刘而已。

    刘禅对这个旗帜同样也是不屑一顾的。正统皇帝已经被废了,取而代之的是天下四分。而他根本扛不起匡扶汉室的旗帜。蜀中有天险,又怎么样呢。刘禅是胆小怯懦,但他并不是什么都不懂,身为刘备的儿子,怎么可能是什么都不懂呢。

    也正是因为不是什么都不懂,所以他才更胆小。比地盘,比户口,比精兵猛将,蜀中拿什么比?地跨五州的吕赵,占据中原膏腴的曹魏,占据江南的东吴,哪里是蜀中能比的过呢?

    刘禅一点都不想继承身边一群理想主义者的意志,也不想接过匡扶汉室的旗帜。但是他不能。

    所以他亲自来拜访诸葛亮了。

    他已经做好最坏的结果了,无非是开城门投降,即便是被嗤笑一时,也能落个公侯,富贵一生。

    刘禅亲自来到诸葛府,门吏见到刘禅来到,慌忙拜伏而迎。刘禅不由问这个门吏:“丞相在何处?”

    门吏犹豫了一下,老老实实的对刘禅说:“不知在何处。只有丞相钧旨,教挡住百官,勿得辄入。”

    刘禅亲自下车步入诸葛亮府邸,门吏不敢阻拦。他来到第三层门中。见到诸葛亮独自站在小池塘中看鱼。刘禅见此不敢打扰,半响之后才慢悠悠的说:“丞相安乐否?”

    此时的诸葛亮自然是不能把刘禅当做孝子,慌忙拜伏说:“臣该万死!”

    刘禅连忙将诸葛亮浮起来,他略显苦恼,问:“今吕布分兵四路,犯境甚急,相父缘何不肯出府视事?”

    诸葛亮大笑,扶着刘禅入内室而坐,他说:“四路兵至,臣安得不知,臣非观鱼,有所思也。”

    刘禅闻言,不由问:“如之奈何?”

    诸葛亮胸有成竹,对刘禅说:“羌王蛮王,赵将张辽;此三路兵,臣已皆退去了也。止有孙权这一路兵,臣已有退之之计,但须一能言之人为使。因未得其人,故熟思之。陛下何必忧乎?”

    刘禅对此心中却有了忧虑。

    其实他一点都不想诸葛亮能有智谋退四路兵,他只想着吕布快点攻打成都,然后自己去求一个公侯。对天下人来说,其实大汉和大赵的统治没什么区别;对刘禅来说,其实当皇帝和当富家翁也没什么区别。

    只要自己不被饿死,能有钱财挥霍,安逸一生就够了。

    然而他知道他不能,眼前的这位人是他父亲钦定的丞相,他不敢违背父亲的意志,也不敢违背眼前诸葛亮的意志。

    所以尽管刘禅只想当富家翁,但是现在的他只能当着皇帝。

    刘禅听完,装作欣喜,对诸葛亮夸赞道:“相父果有鬼神不测之机也!愿闻退兵之策。”

    诸葛亮笑道:“先帝以陛下付托与臣,臣安敢旦夕怠慢。成都众官,皆不晓兵法之妙,贵在使人不测,岂可泄漏于人?老臣先知羌人,引兵犯西平关;臣已先遣一人,星夜驰檄,令庞羲紧守西平关,伏四路奇兵,每日交换,以兵拒之;此一路不必忧矣。又南蛮孟获,兵犯四郡,臣亦飞檄遣魏延领一军左出右入,右出左入,为疑兵之计;蛮兵惟凭勇力,其心多疑,若见疑兵,必不敢进;又知张辽引兵犯阳平关;此地险峻,可以保守,臣已调赵云引一军守把关隘,并不出战;张辽若见我军不出,不久自退矣。此三路兵俱不足忧。”

    他说着,看着刘禅的脸色变化,又继续道:“臣尚恐不能全保,又密调关兴、张苞二将,各引兵三万,屯于紧要之处,为各路救应。此数处调遣之事,皆不曾经由成都,故无人知觉。只有东吴这一路兵,未必便动。如见三路兵胜,川中危急,必来相攻;若四路不济,安肯动乎?臣料孙权必不肯从其言。虽然如此,须用一舌辩之士,径往东吴,以利害说之,则先退东吴;其三路之兵,何足忧乎?但未得说吴之人,臣故踌躇。何劳陛下圣驾来临?”

    显然,在诸葛亮的眼中,其余兵马并不足为虑,唯独东吴孙权才是狠角色。

    陆逊的一把火,让他的声望足以与周瑜媲美。

    刘禅看着诸葛亮,不由笑道:“太后亦欲来见相父。今朕闻相父之言,如梦初觉。复何忧哉!”

    显然,这不是刘禅的心里话。

    只不过,他现在的意见重要么?一点也不重要。

    刘禅知道,他并不是傀儡,而只是一面旗帜。一面理想主义者用户的旗帜。或许等到理想主义者凋零了之后,他才会有自己的意志吧。

    诸葛亮与刘禅共饮数杯后,送刘禅出府邸。众官都站在门外,见到刘禅出来,面无表情。他告别诸葛亮后直接回宫中。众人皆疑惑不定。诸葛亮见到众官,面有喜色。忽然有一人仰面大笑,诸葛亮望去,乃是户部尚书邓芝。

    众官散去,诸葛亮请邓芝来到书院中,他不由问:“今蜀、赵、魏、吴鼎分四国,欲讨三国,一统中兴,当先伐何国?”

    邓芝说:“以愚意论之:魏虽汉贼,地处偏远,当不论;赵为大国,其势甚大,急难摇动,当徐徐缓图;今主上初登宝位,民心未安,当与东吴连合,结为唇齿,一洗先帝旧怨,此乃长久之计也。未审丞相钧意若何?”

    诸葛亮大笑:“吾思之久矣,奈未得其人。今日方得也!”

    邓芝说:“丞相欲其人何为?”

    诸葛亮笑了笑,说:“吾欲使人往结东吴。公既能明此意,必能不辱君命。使吴之任,非公不可。”

    出使东吴?

    邓芝想了想,想到了东吴可是导致五虎上将之三身殒,间接导致刘备死亡的罪魁祸首啊。诸葛亮竟然有如此胆魄,和东吴和解?

    当然,诸葛亮心中或许不想和解,但是如今形式,这已经是不得不做了。只不过,邓芝并不想出使这个地方,毕竟东吴胜蜀,他还不想再被羞辱。

    他想了想,说:“愚才疏智浅,恐不堪当此任。”

    诸葛亮笑道:“吾来日奏知天子,便请伯苗一行,切勿推辞。”

    既然诸葛亮已经先斩后奏了,那就只能去吧。

    次日,诸葛亮奏刘禅,差邓芝往说东吴。邓芝拜辞,朝东吴而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