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中西医之说
吃过午饭,方寒就跟着梁群风进了手术室。
蔡依依和孙艺洋两个人也换了衣服跟了进去。
这两人身份特殊,可以随意参观,他们要进手术室,方浩洋也没什么意见,梁群风那就更没意见了。
在丰州骨伤医院,关节置换这种小手术梁群风基本上是不怎么做的,这样的手术有的是主治医操刀,他以为副主任没必要和其他医生抢饭碗。
手术不算大手术,梁群风做起来也轻松,所以对手术室的要求也不高,有人愿意进来参观,那就参观呗。
现在手术室真正动手的也就两三个人,其他人那都是观众,一只羊是赶,一群羊那也是赶,没什么区别。
“这手术室好大啊。”蔡依依和孙艺洋还是第一次进这样的手术室,进了里面都吃惊不小,就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燕京医院的手术室其实要比江中院急诊科的手术室更大,配制更齐全,设备更先进,可问题孙艺洋和蔡依依没进去过啊。
其实不仅仅是孙艺洋和蔡依依,手术室刚刚扩建好的时候,李小飞几个人也吃惊不小。
趁着手术还没开始,孙艺洋低声和边上的李小飞江枫说着话。
他有些不敢和方寒说。
刚开始见方寒的时候,孙艺洋是有着优越感的,可慢慢的,那种优越感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竟然是些许底气不足。
他以为燕京医院的主治来到江中院面对江中院的一位实习生竟然底气不足,这要是传出去,那绝对要让同行们笑掉大牙了。
可不知道为什么,孙艺洋就是有些不敢.....呸,他是不想和方寒说话,懒得和方寒说话。
“李医生,你们江中院这是打算往西医方面发展了?”
“中西医结合。”李小飞道。
孙艺洋有些不解:“据我所知江中院的名气在东南五使算是很大的,东南五省最好的中医医院,做中医不好吗,为什么要舍本逐末?”
有句话怎么说来的?
同行是冤家,虽然很多时候中西医之间并不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可在不少医生眼中,对非自己所擅长的东西都有排斥性。
这就好比文理之争。
学文科的人觉得文科将来出息大,学理科的人觉得将来理科用途广,谁也不服谁。
对学医的人来说其实也是一样。
大多数西医医生是瞧不上中医的,中医那都是老封建,老传统,跟不上时代了,现代社会那还是要讲究科学。
其实反过来也一样,真正掌握中医的人心中也有些瞧不上西医。
老祖宗的东西都没学好,去学人家洋人的玩意,简直不知所谓,中医多少年历史?西医多少年历史?
孰胜孰弱,一目了然好不好?
其实这种心理和这种认知倒不是他们真的觉得中医就差,或者觉得西医就不如中医,而是单纯的一种自我认知。
每个人都有这么一种信念,自己是最棒的,那么自己学的东西也是最棒的,其他人那都是配角。
如果真正去调查其实就会发现,真正有这种认知的大都是底层医生亦或者中层医生,真正到了高层,没几个医生会有太大的偏见。
就比如郭文渊,作为杏林大国手,他从来不否认西医,也从来不觉得中医就比西医强。
同样,一些西医医院的主任院长之类,对一些中医名家都是很尊重的。
因为真正到了高层,知道的越多,明白的越多,认知越不一样。
孙艺洋自然是没有这种认知的,在他看来,江中院擅长的就是中医,搞什么中西医结合,简直就是莫名其妙。
其实这样的想法不仅仅孙艺洋有,江中院的一些医生也有,对于方浩洋的设想,哪怕是急诊科内部也并非人人都赞同。
方寒插了一句嘴:“医院那是治病救人的地方,没什么中西医之分,只要能救人,什么手段都可以。”
孙艺洋讶异的看了一眼方寒,他没想到这样的话能从方寒口中说出来,在他看来方寒年纪轻轻医术精湛,又是郭文渊的学生,这样的人应该是铁杆中医才对。
李小飞跟着方寒,平常偶尔也听方寒说几句,插嘴道:“中医一直都是包罗万象,有容乃大,纵观中医历史,所有的治病手段都是在不断摸索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换而言之,对中医来说,只要能治病的手段,那都是可用的,没什么舍本逐末。”
“包罗万象,有容乃大?”
梁群风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想法,笑着道:“没想到小李你竟然能有这样的认知和看法,不简单,不简单啊。”
李小飞有些尴尬,笑着挠了挠后脑勺:“我都是听方医生说的。”
方寒接口:“其实吧,中医西医之分只是一种简单的划分,在没有西医之前,中医那也不叫中医,无论中医还是西医,其实都是治病救人的手段,没必要争一个高下之分,扬长避短,强强结合,更好的服务患者才是根本。”
梁群风笑着道:“你这个想法倒是和你们方主任的想法不谋而合,怪不得姓方的那么器重你。”
方浩洋是先学西医,之后转学中医,所以在方浩洋的心中,中西医的芥蒂不深,他的想法和方寒一样,强强结合,扬长避短。
“其实我觉得方主任的想法很不错,鲁迅先生有过‘拿来主义’的说法,我觉得这个说法很不错,既然有用,能用,拿来用就是了,何必计较太多。”
“拿来主义?”
梁群风细细琢磨,越琢磨越觉得这话不简单,正如方寒所说,中医从出现到现在,其实很多法子都是拿来主义,有用我就拿来用。
包罗万象,有容乃大。
中医是建立在华夏古代文明的基础上,所以很多里面都和中国古代儒家、道家理念相通。
中医文明其实正是华夏文明的一个缩影。
江枫也插嘴道:“我之前听我叔叔说过一个事情,说的是关宝成。”
“关宝成?”孙艺洋问:“经常上一些养生节目,还出过不少书,自问是铁杆中医的那个关宝成?”
“不错。”江枫点了点头。
说起这个关宝成,不仅仅孙艺洋知道,在场的这些人基本上都知道,这位关医生可是个不小的名人。
关宝成学历很高,毕业于燕京中医学院,然后考研,考硕士研究生,之后攻读博士,取得博士学位,算是很了不起的一位中医人。
按照划分,关宝成算是学院派里面很出色的一位中医人。
关宝成今年四十四五岁,治病如何方寒等人不是很清楚,不过却经常参加一些中医电视节目,而且也出了不少中医书籍,名气极大。
特别是在北方几个省份,关宝成几乎可以说是人尽皆知。
关宝成一直自誉为铁杆中医,他不仅仅出过不少中医方面的书籍,更是批判过不少针对中医的文章,在论坛、微博、贴吧等地方,关宝成也没少针对西医。
江枫笑着道:“当时关博士给一位患者治病,哪位患者是小便不出,已经三天了,憋的很难受,凑巧关博士在当地做活动,就被人请了去,凑巧当时还有一位西医方面的专家也被人请去给患者治病,关宝成也确实有些本事,他检查之后给患者开了一副汤药,说保证患者三剂而愈,当时那位西医专家就顶了一句,说患者已经三天没有小便了,你这三剂汤药下去,患者的尿—泡还不憋炸了?”
几个人听的有趣,听到这里,李小飞已经猜到了,笑着问:“然后关博士是不是掩面而走?”
江枫笑着道:“不错,关博士被对方一句话说的脸色涨红,然后一声不吭就走了,可事实上那位西医专家也没什么有效的办法,他其实就是看不惯关宝成的傲气,故意来了那么一句。”
蔡依依也来了兴趣,急忙追问:“那后来呢,后来呢?”
方寒插嘴:“如果我没猜错,患者其实还是服用了关宝成开的方子,只不过同时采用了导尿术。”
江枫点头:“方医生说的不错,西医专家其实也知道关宝成的名气,对关宝成的水平还是认可的,关宝成走了之后,西医专家就劝导着做导尿,同时服用关宝成的方子,果然是三剂而愈。”
梁群风也忍不住插嘴:“小江讲的这个事很有启发性啊,这就是中西医结合的典型,关宝成的方子可以治病,可患者憋了三天这个急怎么处理,自然是采用西医的导尿术,先缓解患者的痛苦,然后用方治病,这其实一点也不折损关宝成的脸面。”
“不错。”江枫点头道:“关宝成就是太好面子,太过维护中医,所有的病症都必须要用中医的法子,一旦中医的法子遇到问题,他就觉得被打脸。”
“这种思想要不得,这也是遇到了那位西医专家通情理,要是换一位和关宝成同样脾气的,两个医生较劲,患者夹在中间受苦?”方寒呵呵一笑,要真是这样,那这医生当的可就太死板了。
当医生首重的就是随机应变,岂能一成不变?
梁群风也呵呵一笑,招呼道:“行了,患者马上来了,准备手术,我们做医生可不能太关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