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二十万尸兵
在九连山脚下的森林边上,庞班的脸色却沉了下来。
庞班本来以为数万白甲兵冲击,区区八百多名士兵(原先一千五,但经过前几次大战,还能战斗的只有八百多),还不手到擒来,更不用说天上在下雨,人家火器都不好用。
没想到华夏军的队伍竟如此坚韧,到了此时都能维持住阵线,最要命的是按照现在的作战情况来看,这五万多白甲兵还真不见得能打过这八百名人类军队。
“这人类的军队什么时候这么强了,竟然能打到这个程度也不溃败。
而且,那些手榴弹又是怎么回事,下着这么大雨居然还能正常爆炸?”庞班不由得疑窦丛生。
庞班作为异人殿这一代最杰出的弟子,也参加过多次对北方武林的战斗,在此过程中也曾缴获过大量手榴弹。
话说这种手榴弹威力确实很大,也很好用,但是用的时候要用引火之物点燃引线后投掷,在这下雨天很受影响,就是扔了之后点燃的引线都有可能在空中熄灭,形成哑弹的,但如今看来华夏军的手榴弹几乎不受影响,这又是怎么回事。
庞班接触的毕竟是几年前的战事,只了解那种引线外露的手榴弹,华夏军最新生产的这种拉环式手榴弹还不曾见过,因此无法明白华夏军的手榴弹为什么能在雨天照样爆炸。
当然,李仙这八百人能坚持到现在,除了武器好,战法得宜,兵种齐全,士兵身体素质高等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平时就经过严格的训练,又经过多次严酷战争的训练,使得部队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依然不放弃信心,还能精诚合作。
如果不是这样,而是换上八百名武林高手,就算整体武功修为和素质高过李仙的队伍,恐怕也会因为配合不足而反被尸兵推倒的。
李仙这边奇迹般地维持住战线,海大贵那边的考验也终于到来了。
按理说海大贵这边事前造好了营垒,还有一定的防御设施,炮台等也齐全,防守起来更容易一些,但实际上却不是如此。
李仙前一日在这里宿营,打造了营垒,本来也算坚固,但用来抵抗数十万尸兵的进攻,就有些勉强了。
整个营垒的防御设施像是好几个叠加在一起的同心圆,最外圈是几道堑壕,用以防止敌人偷袭;
堑壕后面是一圈铁丝网,华夏军的熟铁加工能力不断提高,有能力生产大量优质的铁丝,现在是用得起铁丝网的;
铁丝网后面又是一道堑壕;堑壕后面则是一道矮墙;
矮墙里面,就是大部队驻扎的地方,分布着大量炮台和如山一样的军用物资。
正常而言,这样的布置已经相当完善了,就是有十万以上清军袭击,也无法突破这样的营垒,可惜现在进攻的是穿着重甲,不知恐惧的尸兵,而且数量也多达二十万以上。
不管是火箭炮还是火炮,最大射程在一千九百米左右,有效射程则在一千二百米。
如今下着瓢泼大雨,火炮射程些许影响,但也就射程短了百分之十左右;相对而言,火箭炮因为结构问题,受到的影响更大,几乎打不到一千米之外。
华夏军原先展示的火炮和火箭炮数量达到一百五十门,此时把家底都拿了出来,竟达到二百门之多,只是实际威力却比未曾下雨时的一百五十门火炮还要差很多。
在河对岸,白甲兵和李仙所部几乎是短兵相接,为了避免误伤,大部分火炮都不再向河对岸发射,只有五十门炮还在隔江射击。
在海大贵的指挥下,大约一百五十门火炮和火箭炮向逼近的尸兵们射击,一下子给白甲兵造成巨大的伤亡,至少有上万尸兵在一千五百米到五百米的距离内倒下。
如果是普通的人类士兵,此时早就胆寒,往后退去了,可是尸兵不知痛苦,不害怕死亡,反而激起了凶性,嚎叫着加快推进。
最外圈的那些堑壕,本来是应该迟滞进攻者的脚步的,只是尸兵脑子不灵活,不知道停下来,只是一直前进,然后就有大量尸兵掉落堑壕里。
第一排落入堑壕底部后,第二排也不停下,继续前进然后掉落,接着是第三排第四排。
不过,这一下错也有错招,有足够多的尸兵掉下去后,竟用身体把堑壕填满,跟平地几乎持平,后面的尸兵就能直接通过了。
等过了堑壕,到达铁丝网那边,铁丝网有高有低,有些尸兵被脚下的铁丝网拦住,倒在地上,有的尸兵往高一点的铁丝网直直冲击,然后被挂住。
只是,这些尸兵大多身穿重甲,本身又是尸体变成,不知疼痛,就是被铁丝网刮伤也挣扎着前进,远不如人类士兵受的影响大。
而且,这些尸兵手上拿的大多是狼牙棒和大刀铁斧等重兵器,要么用手中的武器将铁丝网砍断,实在不行就有几个尸兵跌倒在地,用身体叠在铁丝网上,供后面的尸兵通过。
总之,铁丝网和堑壕都有一定的迟滞效果,但在白甲兵布局代价地硬冲下,效果也不是很大。
这时候,守在铁丝网后面的堑壕或矮墙后面的华夏军士兵们也开始反击,纷纷射击。
华夏军士兵使用的枪械分为燧发击发和火帽击发两种,所谓燧发击发是火门里倒入火药粉末,然后用燧石击锤点燃,将子弹射出去。
至于火帽枪,则可以理解为用雷酸汞代替火药粉末倒入火门里,然后用金属击锤击打,把枪膛里的火药点燃,把子弹射出去。
这两种击发方式各有优缺点,总体来讲就是燧发枪的击发成功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五,雨天的时候这一数字则下降到百分之五十到七十;至于火帽枪的击发成功率能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雨天的时候也能保证百分之七十以上,防水性能比燧石击发要好一些。
从性能上看,火帽枪自然比燧发枪好一些,只是因为价格和习惯等因素,火帽枪和燧发枪的普及率差不多一样,就是在李仙军中其比例也各站一半。
这种做法平时还没什么,像今天这种时候,就显得非常明显了。
“该死的,以后还是全军都改用火帽枪得好。”海大贵在指挥作战的时候将这点看得清清楚楚,低声咒骂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