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历史军事 > 明朝小相公简介 > 明朝小相公最新目录

第九百七十一章 交趾承宣布政使司

    第九百七十一章 交趾承宣布政使司

    大半个月的时间,是在船上渡过的,船队冲淡水出发,已经足足快二十天了。

    二十天的时间内,船队才离开大明疆域,行驶到大越国升龙府的附近,这个速度,真是不算太快。

    其实,这也就是因为从淡水出发,船队一路都是在大明境内,所以才会有这么的速度,堂堂潞王率领海外使团出使海外番国,这的确是算是近年来朝廷对外的一件大事情了,浙江福建广东沿海的官员,也从朝廷的 正式公文和邸报中,确认了这样的消息,那么,不管是会做官的,还是会做人的,又或是真对这次朝廷的大手笔由衷赞赏的官员们,少不得都来凑一波热闹了。

    沿路停靠的几处,都有大量的官员迎来送往,潞王也不是一个低调的主儿,尤其是这次的出行,有了他皇帝哥哥的首肯,变得光明正大了,他少不得也要将这几月的郁闷的提心吊胆发泄出来,这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当地的官员打成一片,听听他们的奉承,接受他们的款待,顺便将自己的形象打造的更光辉一些。

    沈运也并不反对在大明境内速度慢一点,哪怕是船队的商船准备好几个月,但是,依然有不少的商船,采买的货物没有到齐,又或者是需要到这些港口将采买的货物送上船来,潞王上岸迎来送往的时候,船队并没有干等着他,对沈运来说无非就是搂草打兔子的事情而已,不多在乎这么几日。

    正经是这么庞大的船队出行,每到一处,场面极其壮观,围观的百姓人山人海,这对这些沿海的百姓有着极大的震撼,他们只是在故事里或者是传说中听过三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没想到在他们的有生之年,也能看到这样的壮举。

    这对于百姓们对大明的自豪感已经船队的船员士兵们的事情,都是有着极大的好处的事情,那么,沈运又何乐而不为之呢?

    直到离开了广州,穿过琼州海峡,船队这才慢慢的进入了状态,而潞王的心里,也才真正有了离开大明的感觉。

    整个船队两百多艘船只,三艘护航船队的战船打头,三艘护航船队的战船在最后殿后,其余的六艘战船,则是在船队中游击策应,在船队的两侧,是四十多艘商船自带的护航船,这些护航船护卫着船队的左右两翼,将所有的商船和各种辅助船只全部包裹其中,保护起来。

    这些商船的护航船只的战力和战船自然没法相比,但是,如果不是遭受国家力量的海上力量的袭击,这些护航船只足有保护整个船队了,当然,双方的海上力量,至少都是得在一个层级的,毕竟这些商人的护航船只,基本都没有装备火器,靠的都是火器应用之前的那些海上战斗的装备和战术作战,这样的战力,在面对西班牙或者是荷兰人的海上力量的时候,无疑就是一帮民船,这个时候,护航战船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

    他们的存在,除了震慑抱有敌意的任何势力以外,就是直接面对敌人的高端战力了。

    整个船队在海面上铺开,哪怕是编队足够紧凑,也是绵连是十多里,船只和船只之间的通讯,除了船只旗号,就只能靠着各种小船充当传讯船,穿梭在其中了,若是风平浪静的日子还好,若是遇见恶劣天气,光是船队里这些船只之前保持编队,就是一件令人崩溃的事情。

    所以,一旦离开了大明疆域,沈运就严格下令,整个船队的航线,不得超过海岸线三十里,整个船队的前面,有着斥候船,严格的执行着他的命令,确保船队没有偏离航向,这样的话,即使遭遇到了恶劣天气,有掉队的船只,也能就近靠岸,等到风暴过后,再绝对是回转大明或者是追赶船队。

    升龙府是大明对安南国国都的称呼,据说当时安南国李朝的第一任国主,在路过升龙府的时候,看到一条金龙从水中一跃而出,升腾到空中,于是,将这里原来的名字改名为升龙府,并决定在这里建都。

    这当然是传说,升龙府坐落在红河右岸和红河与墩河的汇流处,无论是从南方到北方,还是从内地到沿海,均是必经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不管是从商业意义,还是从政治军事意义上来说,这里都是一个比较适合建立都城的地方。

    而历来的安南王朝,也几乎没人脑子进水,做出迁都的决定,反而一代一代的经营着这里,丰富着这里的底蕴。

    如今的升龙府,已经是人口数十万的巍峨大城,可以说是安南第一雄城也不为过,只不过,如今安南的国主,早就不是三宝太监下西洋的时候的李氏王朝的天下了,大明永乐年间,成祖皇帝朱棣将当时被称呼为交趾的安南,重新纳入了大明版图,设置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其首府之地,也是设置在这升龙府,如今的升龙府里,甚至还有当日承宣布政使司衙门的遗址,虽然大部分的建筑都已经被毁掉,但是,依然可以看得出当初的恢宏模样来。

    可惜,永乐之后,大明朝廷对交趾承宣布政使司的这边的掌控出了问题,积弊之下,当地土豪黎利终于找到机会,揭竿而起,奋而自立,结束了大明朝廷对交趾的掌控,而大明朝廷当时也是内忧外困,对这远在西南边陲小国的变动,实在是无力顾及也无暇顾及,等到大明朝廷缓过神来,这大越国建国已经数十年了,当初的交趾承宣布政使司,早就不复存在了。

    升龙府被黎氏改名为东京应天府,当然,大明朝廷是不承认这种说法的,但凡和这升龙府有关联的文牍典籍,这个地方的名字,一直都叫做升龙府,也似乎只有坚持这个名字,大明好像才对这个地方,有着那么一点认同感一样。

    因为当初大明曾经掌控交趾一段时间的缘故,在交趾的大明遗民的数量,大概是在海外番国中最多的,在交趾的各个城镇,都可以看到大明遗民的身影,后来黎氏建国后,曾经也考虑过清理这些大明的遗民,但是,一来这些大明遗民经过婚配繁衍,数代下来,已经和交趾人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紧密难分了,另外一个,不管大明如何的内忧外困,对于大越国来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大明依然是他们不可抵挡的庞然大物,若是为里清理这些大明遗民,惹恼了本来无暇关注这里的大明,那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所以,这些大明遗民,就这么一直一代一代的在大越国生活繁衍着,但是,大明人有着自己的文化,这一代代的繁衍下来,原本以为数代之间,就能将这些大明遗民同化为大越人的黎氏王朝惊讶的发现,被同化的大明遗民,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反而不少大越人,被大明人同化了过去,以至于如今在大越国,大明人成为了一个很特殊的存在,他们遵从大越王朝的统治,和其他的大越人一样,种田,经商,甚至为官,但是这些不管到了哪里,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圈子,而更多的时候,他们更像是一个民族,一个与大越人格格不入的民族。

    而一代代的繁衍下来,这些大明遗民在很多方面,都远胜过大越人,政治军事方面,黎氏王朝几乎是严防死守,不然这些大明遗民进入这些领域,以至于在黎氏王朝里,别说做官的大明遗民,就是当兵的几位少见。

    空余一身聪明才智的大明遗民们,只能将眼光转向经商这一块,还是那句话,一代一代的下来,大明人通过他们的勤劳和天赋,在大越国,几乎已经是豪富的代名词了,他们掌握着大量的财富,不仅仅令普通的大越国的百姓垂涎,更让当朝的朝廷,感觉到了不安。

    普通的大越国的百姓,想要嫁入一个大明遗民的家庭,那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一旦嫁入的话,那无疑是山鸡变凤凰了,带挈一家甚至一族从此过上好日子的事情,一点都不稀奇。

    而要想娶一个大明遗民家的女子,那就不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了,而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大明遗民家的女子大都都是同族之前通婚,即使有例外,那绝对也是嫁给黎氏朝廷里掌握着足够实力的官员,这依然是和普通百姓没有任何的关系,而即使有这样的事情的话,在大明遗民的圈子了 ,这依然是一件不够体面光彩的事情,两个相交多久的朋友,若是拿这种事情取笑对方,那当场翻脸是肯定的事情。

    在升龙府最繁华的北街,封家的家主封一南,此刻就面临着这样的困境。

    封家是升龙府里大明遗民中数得着的粮商,光是在升龙府里,他封家的粮铺就有十几家,说句不客气的话,他封家的粮食铺子,若是一天不开张的话,那升龙府里,至少也得数千上万人得饿肚子。

    但是,今天升龙府里,封家的粮食铺子,一家都没有开,而且,如果他不做出决定的话,只怕以后,这些铺子也开不了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