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都市言情 > 记者锋芒简介 > 记者锋芒最新目录

第二十四章 硬气

    题记:李锋芒为了屯里辣椒种植户绞尽脑汁,总编李甫为他想出了办法,但这个节外生枝让仍在屯里的社长田禾陷入被动。

    ————————————————

    对于孙继全善意的提醒与鞭策,李锋芒完全接受,他明白自己这个刚从业没多久的记者嫩得很。只是从小在农家长大,知道农民的不容易,所以他才一再说帮农民卖辣椒的事情。

    他猜孙继全也大概能理解,所以临进电梯就出了这个主意,但是,怎么加先不说,加什么?加两行字就可以办到?

    田禾删去了一行字,可以与对方讨价还价,现在要增加一行字,李锋芒觉着比删除难多了,

    反复思考,回到自己办公室抽了半包烟也没想出怎么添加这几句话,也就在这时候热线值班的一个同事回来了,进门看见他就说:锋芒兄,你这采访“辣椒之乡”,回来也没带点辣椒给大家尝尝。

    李锋芒笑了笑:我带回来的都是硫磺熏过的毒辣椒,你吃不吃?

    这位同事说我就不信辣椒之乡都是毒辣椒,种辣椒的卖辣椒的明知有毒也吃啊?

    李锋芒说那倒不至于,他们吃得很明白,都是健康的,种的卖的我都接触过。

    “这不就结了,”同事说:我记得你也爱吃辣椒,就没买点他们吃的?

    有些遗憾,李锋芒扔过去一根烟:卖假货的那个说给我拿一些他们吃的,我拒绝了。下次有机会过去,一定给你带。

    本就是没话找话的聊天,但这给了李锋芒很大启示,他马上就开始琢磨——车返村等众多种植辣椒户的辣椒如果直接供货,贴上原产地的标识与相关部门的检验,是不是就供不应求?

    改革开放二十年,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吃饱早就不是问题,吃好也成常态,于是不会吃了,不会饿了,不会馋了。看着食品越来越精细,从能吃到吃熟到花样百变,辣椒成了最畅销的食材,就是姥爷说的“当年饿,是吃的都香甜,现在吃喝不愁了,嘴里没味的很”。

    前思后想没办法,中午去食堂吃了一碗面刚返回办公室,就看到李甫来了,于是把这个事情跟对方说了,但略去了孙继全,只说自己想的,因为孙继全低声说给他的话肯定不是指示。

    李甫说我还没吃饭呢,你就先不要说稿子了,李锋芒说行,我陪您去食堂去吃饭,饭后再说。

    哈哈笑,李甫指着李锋芒:你真是个执拗的人,好吧,你去给我点一碗面端上来,我现在帮你想。

    吃完饭,李甫先从“本报将继续关注”开始说:这就是督促问题解决的方式,比如孙继全老总,为啥总是说“三篇报道拿下个县委书记”,持续报道就会引起关注,也显示出问题大,慢慢挖,问题就都出来了。今天这个稿子添加的话我也想好了,等稿子来了,我们就加上“对于当地辣椒种植户滞销的辣椒,屯里县相关部门表示将尽快拿出办法,并承诺说一定让种植户过个好年!”

    击节叫好,李锋芒发自肺腑:真好,这样发出来,肯定能解决问题。还需不需要再在文后加上“本报将继续关注此事”?

    李甫说可以加,这就是给县里留余地,事情解决咱们还要表扬他们。

    李锋芒说我笨想的,如果给这些好辣椒加上原产地及相关部门检测数据,拿到省城肯定好卖。

    想了想,李甫说你写个评论吧,随着今晚田禾传过来的稿子一起发,要求立意在老百姓利益,从这个事件起源开始,到处理过程,到你的想法。

    “我没写过评论,”李锋芒话没说完,李甫就摆手:没写过就不能写了,你这个系列报道也不是按照传统新闻模式写的,就是叙事,不也引发了如此关注吗?我手下的好记者没有不会的,去吧,两个小时交稿!

    回到办公室,李锋芒拿出《河右晚报》合订本,把田禾李甫写的评论挨着翻看了一会,找了找感觉,就开始动笔。

    题目写出来他觉着就是田禾社长的调调,自己就笑了——《只有俯身为民才可赢得民心》。

    吭哧吭哧写了一千多字,他又反复修改了两遍,但拿到李甫那儿,直接就是一瓢冷水:除了标题,平铺直叙!

    李甫提笔把标题里的“赢得民心”改成“赢取民心”,然后直接就删除了几段,随后拿过稿纸开始改写,李锋芒站在办公桌前看着,突然就想孙继全的话“你还太年轻,路很长,没有知识储备,没有读书给你的胸襟,是很难走远的” 。

    第二天,李锋芒抽时间去新华书店,买了十多本评论方面的书籍,开始啃,每本书都做笔记,勾画,如此半年后,田禾看过他的一篇稿子后,让他写一篇社评,成稿李甫就改了几个字。一年后,作为特稿部主持工作的副主任,随手就能给记者的稿子写个观点犀利的编者按或者编后语。

    李甫改完递过来:让机房录入,然后给我再看看。

    拿着这篇评论,李锋芒更加惭愧,旁证侧引,观点明确,实在是自愧不如,走在楼道里,不由就念了出来:

    清代着名画家、诗人,书法家郑板桥曾做过两任县令,政治卓着,他曾写过一首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首诗就是他在县令任上写的,大意是:凄风冷雨的夜晚我在县衙书斋躺着休息,听见风吹竹叶发出萧萧金石之声,马上就想这是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所以,我们不应该忘记,政府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服务人民,为人民创造实惠,从而赢取民心与树立政府威信。

    当下,屯里县的辣椒加工销售出了问题,但种植辣椒的老百姓没问题,只有积极想办法,帮老百姓把这些好的辣椒卖出去,才能再次把辣椒之乡的牌子树立起来。

    “酒香不怕巷子深”,如果把原产地辣椒贴上让消费者信任的标签,十个辣椒之乡的辣椒也不愁卖。

    ……

    田禾传过来的稿子,李甫只是简单扫了一遍,然后就对李锋芒说:署你的名字,所以你再修改加工一下。

    标题是田禾做的,“本报报道引发强烈反响——屯里县八部门联合行动净化辣椒市场”,内文他也动了几处,李锋芒边录入边修改,尽量用了自己一贯的行文,最后当然加了跟李甫商量好的那几句。

    《河右晚报》头版头条,配发评论,《河右日报》有删节,孙继全亲自改了这条稿子,保留了“对于当地辣椒种植户滞销的辣椒,屯里县相关部门表示将尽快拿出办法,并承诺说一定让种植户过个好年!”

    头天晚上喝到凌晨,大醉,第二天早九点,田禾还在宾馆睡觉,屯里县宣传部长就敲门,睡眼朦胧开门,田禾说我不吃早饭了,再睡会。

    宣传部长哭笑不得,把手里的报纸递过去:好我的田社长啊,咱们整改没问题,您这又让政府卖辣椒,这不是凭空又掉下个事吗?

    田禾伸手搓了搓脸才接过报纸,他不清楚怎么回事,但明白稿子肯定有出入,于是说:进来坐,政府不就得给老百姓服务吗,卖辣椒也是应该的。

    宣传部长扭头就瞪了一眼通讯组长一样,通讯组长叫陈文,是个老实人,昨晚发传真他看过了,田禾动了动标题,内文改动不多,但绝对没有这句——“对于当地辣椒种植户滞销的辣椒,屯里县相关部门表示将尽快拿出办法,并承诺说一定让种植户过个好年!”

    可,现在田禾说的不就是这句的潜台词吗?

    这是个套间,陈文进屋帮着拉开外间窗帘,田禾穿着睡衣就看了一遍稿子,先看了《河右日报》四版的消息,再仔仔细细看了《河右晚报》,然后放下报纸:这个评论写得不错!

    宣传部长张了张嘴,也不知该说“确实好,”还是说“好什么好”。

    伸手拿起茶几上的烟,田禾自顾自点着一根:我觉着这是个好事,能迅速扭转县里的被动局面。不能东门失火扑东门,南门失火去南门,要把消防制度、灭火办法教会大家,把消防器材补充齐备,要防患于未然,就不会再顾此失彼,顾头不顾腚了。

    宣传部长也自顾自拿起烟点一根:田社长,你也知道,岁末年初事情多,咱们已经达成协议,我们帮发行,贵报不添乱,这……

    田禾斜眼看了一眼宣传部长,伸手就在茶几上拍了一下:我们这叫添乱吗?什么事情能比老百姓的事情大?

    再拿起《河右晚报》,一抖手腕就摔到茶几上:你好好看看这篇评论,一个入职半年的记者都比贵县很多人觉悟高!发行我们自己搞,行不行!我给你打赌,今天我们的报纸在屯里县一千份肯定不够看!

    陈文看气氛不对,赶紧沏了两杯茶端过来打圆场:两位领导,请喝茶,咱们慢慢说,我觉着这个事情也好办,明天再发个稿子,我来写,把屯里县好的方面说一说。

    田禾哼了一声:这是人民的报纸,是河右省委机关报《河右日报》主管主办的报纸,不是某些人的擦屁股纸!

    余怒未消,伸手往外指:二位请,我头疼,想睡觉。

    宣传部长猛然就站起来,一句话也没说转身就往外走,陈文只能跟着,然后轻轻给田禾关了房间门。

    靠在沙发上想了想,田禾拿起手机拨通了李甫的电话,披头就是一句:为什么节外生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