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章 农家
题记:也许一辈子都想不到,自己住的小山村能成为风景区,但有一大片离人类聚集地最近的原生林,这是早晚的事情。对于这个开发,李锋芒是有机会赚一笔钱,但他从小在这里长大,不愿意太多伸手“骗”邻居的钱,院子买下倒手就是,只是卖的时候会被指脊梁骨。
————————————
雪已经停了,但气温更加低,尤其西北风不知何时吹起,卷起的雪粒在苍白的冬日阳光里,不由让人打颤。
握住李煌的手,李锋芒说李部长还是李部长,从青山到临江,变的是级别,不变的是语气。
微笑,李煌说一句玩笑,李总编该不会入心吧?老人家怎么样?怨我,忙于公务,不是昨晚看临江新闻,居然不知道这个事情。
李洪亮上前说咱进里面吧,这外头太冷了。
往里走,李锋芒对李煌说昨晚用药已经见效,早晨吸痰出来看情况在好转,雷市长带来的专家很不错,在这点上,我非常感谢。
点头,李煌说他做事有这个特点,要排场、要动静、要你服。
这不像是表扬赞许,李锋芒不接这话,看李煌的秘书提着几盒子各种补品,笑了笑换上借题发挥:李部长做事踏实,有用,这些东西直接就能给我姥爷补身子,我都没时间出去买。
不提谢,感觉更近,李煌扭头:博士就是博士,语不带声能明人。咱一家人不客套,你们在门口聊啥啊,我下车好像听是“房子”,老家的房子?靠山镇及雕凹村一带整体开发的事情你们都知道了?
愣了下,李锋芒说我们聊闲话,整体开发?围绕原生林开发?什么时候开发?
“原来还是不知道”,李煌说是我敏感了,本就奇怪昨天上午开的常委会,这个议题还停留在讨论阶段,李大总编居然就知道了?刚以为雷笑天给你讲的呢,现在看来他不在意这个事情。
听闻地市宣传部长来了,县医院的院长、书记等一行人赶紧又跑过来,路上院长说这个李锋芒影响力确实大啊,临江市七个常委这都来了俩,接下来书记、市长该不是也要来吧……
到病房看了看姥爷,问寒嘘暖,又“吩咐”了几句,随即掏出个信封塞到姥爷枕头下,李锋芒赶紧上前,李煌摆手说按辈分我也叫叔呢,一笔写不出俩李字,就别客气了。
李江该叫李煌为表叔,但跟自己这个李好像近几代没联系,论年龄他还没李洪亮大,但就是一句客气,李锋芒也就没再动作。
回转身子,李煌看了眼跟过来的院长、书记:辛苦你们了!我下午有会,抽时间过来看看,请照顾好我这个老叔,有啥事随时电话。李总编,昨晚的片子是新闻,围绕这个非文化遗产传承,需要拍个长点的片子,你得配合,我看正月里就开始拍吧,因为你是李喇叭最好的传人。
笑着说好,我配合,过两天把我儿子也叫来,他也能吹奏几曲了,算是有传承了!说起来,这两年吹唢呐的在民间逐渐失传,有些整理出来的曲谱,进入音乐殿堂缺少那股劲儿,这才是保护的意义。
李锋芒说的不是客气话,这个他思考过很久,跟河右大学音乐学院也探讨过,本就准备过年开春就着手整理。
毕竟是宣传部长,李煌说乡村音乐逐渐消亡,唢呐首当其冲,首先这个技巧流传上千年,一代代坚持传内不传外,穿子不穿女,再加上村里移风易俗,如果不加以整理留存,真就对不起老祖宗。
深深点头,李锋芒说这样吧,过完年后我跟我们大学音乐学院谈一下,跟咱临江市合作,启动一个乡村音乐的保护传承计划,就以我姥爷这个喇叭为首篇。
“好”,李煌说我跟我们市委书记谈一下,让相关部门拿出个规划,到时候你们晚报也参与进来,这样两全其美……
他旁边的秘书早已掏出本本在记录,病床上的李喇叭点着头,人之将老,能留下点什么是最牵挂的事情,且他原来唢呐班子还有俩老伙计,此前在一起聊过这个。
好嘛,这都是来谈工作的,对此李锋芒也舒服些,他不习惯这样的迎来送往,尽管表面与内在永远都无法统一。
对于围绕原生林的开发,李锋芒送李煌出来,俩人在车跟前低声说了几句,势在必行,估计来年秋开始。
这项目的投资人是盖子文,他已经立项并开始办相关手续,“乡镇振兴、绿色发展”,这个是开发的根本,也是来钱之道。
看着李煌的车驶离,李锋芒开始琢磨一个事情:雕凹村这两年陆续搬离不少人家,自家老院前后都空了,他本就有心买下将来老了回来住,现在看需要加紧。
当然,他现在考虑的不是回来住,而是想自己母亲说来县城,如果村里开发,肯定是农家乐聚集,前后院现在花不了几个钱就买下了,到时候有钱赚,肯定就不提来县城的事情了。
说办就办,李锋芒第二天就回了趟雕凹村,前后两个院子本就几孔窑洞,一家一万五就都买到手里。
李洪亮陪李锋芒回去的,路上知道这个事情,这个人脑子非常好用,随即就打听到另外还有六个院子要卖,便一股脑都买了,其中三个院子一万块就拿到手。
这是投资,李锋芒在过完年后得知此事,知道稳赚不赔,这个表哥肯定不会去开农家乐,只是想红火起来卖掉——果然,不到一年时间,雕凹村院子已经涨到五六万一个院。
对此,不知内情的李楔很纳闷,得知李锋芒买了前后院更是嗤之以鼻:人家都想办法搬走,你倒好,买这破败院子砸手里,真不知怎么想的。
也不多说,李锋芒笑笑:这前后院都大,每家都有一亩左右的院子,留下种菜都好,妈,你是不知道,我小时候姥姥总是羡慕这两家院子大。
返回医院,姥爷的病见好,听闻他买了前后院,李喇叭也有些不解:就算你打算将来回来住,买一个就够,买这么多院子干嘛?
对姥爷不隐瞒,李锋芒讲了很快要开发,这三个院子打通,将来搞个上规模的农家乐,让我那妹妹、妹夫回来弄,收入肯定可观,我也就放心了。
不懂农家乐,李喇叭说那是不是就乱起来了?
“肯定没现在安静了”,李锋芒笑着说就是来旅游的人吃住,我看后院比较安静,开春收拾下给您住,前头俩院子够折腾。另外,咱说好了,你这次出院就跟我去省城,暂时不回去住——这个没商量,你要坚持我就辞职回来,不能让您老人家再病了没人管。
摸着胡须,李喇叭看着外孙子,没再争,他明白这孩子说到做到,自己不能拖后腿,省城就省城吧,反正已经答应过死后埋回来。
盖子文投资这个项目,李锋芒没有意外,这个人这么多年在商业混迹拼打,估计也是累了,但这是个刚开始要砸很多钱的生意,他会如此?
但对于故乡的风景,他是由衷赞美的,梯田林立,山林密集,杏流水,安详静怡。
想开发起来也不难,围绕几个点打造,靠山镇交通便利,鸡鸣三县,从临江市过来这两年修了一级路,开发应该很快就提上日程了。
只是,他不是盖子文,所以这个事情就是计划,那两个院子真就闲置也不是多大的事情,山里地金贵,杏就在院子外,这两亩地种啥也会有收成。
放下这个事情,专心给姥爷治病,特护用心,各方面给力,李喇叭生命力也旺盛,效果真就显现了出来。
对症下药,营养跟上,心情愉快——李喇叭的病逐渐向好,到大年三十已经能下地自己解手,医院里都觉着是奇迹:这个年逾九旬的老人,进来的时候奄奄一息,短短一周时间,各种指标都恢复正常,这个老人真是神奇。
李锋芒明白,神奇的不是姥爷,是地市医院——从当面会诊,到陆续过来看病的变化,用特效药,实在是姥爷坚持要不然早就转到市人民医院了。
雷笑天这一次真的该千恩万谢,他基本每天都过问李喇叭的病情,且电视台对这个九十岁的老人很是关注,差点拍成连续剧。
也就是大年三十,孙继全带着一家人赶到青山县,李天此前一天回来已经将房子收拾出来,大过年的是得有个家,尽管甄青梅反复说青山大酒店随便住,但肯定不如一套房子一家人在一起有人气。
张文秀一家人都是医生,她父亲就是这方面专家,到了后到医院看了会诊及用药记录,很是赞许:这是最好最快的治疗方案,不用一周老人家就能出院了,接下来我看到龙脊就跟我住吧,调理一段时间肯定康复如初。
没去青山大酒店,在离医院不远处的一个饭店订了年夜饭,李洪亮坚决不让李锋芒付钱:到县里就是我的事情,咱们是一家人,可不能再说两家话,这是李天的意见,你要训就训你侄子去。
本来想陪着姥爷吃,但李喇叭坚持让李锋芒去了饭店:我这里有护士在,你得谢谢人家洪亮,拉我来医院,天天给送鸡汤……
想想也是,从省城赶回来一直在医院,李锋芒胡子拉碴的澡都没洗过,不能让这些邋遢带到新的一年,于是回到公安局院里收拾干净换了衣服,随即到饭店。
孙兆瑞对太姥爷感情也深厚,饭后跟着李锋芒到医院,陪着李喇叭过了这个年,当窗外鞭炮声大作时,李天提着个袋子过来:瑞瑞,走,哥哥带你去放鞭炮,就在这窗外,让太姥爷能听到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