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都市言情 > 记者锋芒简介 > 记者锋芒最新目录

第七百零六章 学者

    题记:“学者”有时候就是专家的意思,是指能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做出突出成就的人,李锋芒这个访问“学者”则是指追求学问之人,即专门从事某种学术研究的人,确实是国内从事新闻传播研究的佼佼者才能达到。在出国前,李锋芒最放不下的还是《河右晚报》,尤其是《河右都市报》停刊在即,真有兔死狐悲之感。

    ————————————

    邀请书很简单,大致意思就是说李锋芒在后纸媒时代的思考很有见地,所以诚意邀请到本学院访问等等。

    看完,扫视了一圈校长办公室的人,李锋芒笑着说校长先生,接下来该说到费用的事情了吧,我看邀请书上没多说,从visiting scholar字面意思看,就是去他们学院做客,也提到顺便帮忙搭把手干点活,能干多少干多少。不是访问学生,也不是访问学习,所以没有学费这一说。

    哈哈笑,校长说差不多吧,我曾公派到美国一所大学做过访问学者,如果能在一年多时间拿到他们的学位,这一趟就不亏了。在咱们国家出去做访问学者就是指进修和研究为目标的留学人员,一般过去都提供吃住。

    “所以,要按照公派出国留学人员管理,这是国家教委的规定”,他接着介绍说:也就是说访问学者也是公派出国留学人员,身份在出国后不得改变。规定说访问学者在国外期间不得攻读学位,但如在规定进修期内已完成出国前确定的进修或研究课题计划,国外的导师和学校愿授予学位则可接受。

    这个有些绕,但李锋芒没有问,这个到时候肯定有明文规定,他只是说所以大家伙都来了,谢谢各位老师,辛苦大家了。

    李锋芒的博导说不用谢,这是咱们河右大学新闻学院第一次接到这么顶尖的学院邀请,是一种荣誉与肯定,今天叫你过来就是商量下出国的费用等问题。

    心里都明白,校长召集这么多人,肯定不就是“服务”,应该是有条件,随即就看着校长笑了笑:您说吧。

    “你这个人才我们势在必得”,校长说完这句李锋芒马上想到甄青梅,但不可同日而语,于是接了句:谢谢您的厚爱,但咱上次聊过,等我毕业再说这个事情。

    摆手说我知道,校长说我的意思很简单,这次你出去,依照你的个性与努力肯定就拿到这个学校的博士学位了,那么你回来国内大学会纷纷出手抢夺——对,抢夺,又有实践又有理论,这样的人才谁不想要?

    “所以,我们校委会已经研究过了,这次你出去实报实销,除了对方提供的,其余相关费用我们都负责。但是,我直说吧,你得给你们签署个合同,如果你坚持留在报社工作,那就特聘到咱们学校当客座教授;如果你有意离开报社,就得首选咱们大学——有条件就提出来,我们想办法解决。

    想了想,李锋芒说这次能不能出去我还没谱呢,毕竟我现在是河右日报报业集团的人。

    校长说没问题,这个工作我们也可以去做,你可能没有注意,这封邀请函是教育部转来的,你们单位没理由拒绝……总之,这个你不用管,签证我们都帮你弄。

    姥爷九十岁了,儿子还读初中,就算国内其它大学挖,当下也没这个条件说走就走,且河右大学也是国家985院校,并不差。最重要是在这里人家还把自己当个人物,如果去了国内更有名的高校,想站住脚需要费很大努力,一切得从头开始……

    倒也不是怕挑战,而是河右晚报社他并没有下定最后决心离开,略加思索,李锋芒说好,我同意。

    拍了下巴掌,校长喜笑颜开:今晚我请李总编吃个饭,就在咱学校外办食堂——李锋芒你不能推辞,这次出去,你要跟对方院校建立起长久联系,也就是说你要代表咱们学校跟他们谈合作。

    “咱外办就是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先把这些合同完善了,咱就过去喝一杯。大家伙都在啊,因为时间紧张,我随后有出差安排,这就是践行”。

    赶紧站起来说我得给家里人商量下吧,李锋芒说这一走就是一年多,不比以前采访,最多一半个月。

    校长说这么好的事情家里人肯定支持啊。

    笑了笑,李锋芒说支持是一回事,告知是另一回事。从小养育我的姥爷九十岁了,一年不见……还有妻子孩子。

    “这样吧”,他站起来说我先回单位,跟集团领导沟通下,再把晚报的工作安排下。今晚跟家人聊聊,明天下午还是这个时间,我来签署合同,晚上的酒我带,感谢各位老师的栽培。

    人之常情,校长站起来笑着说:不许反悔啊,咱今天讨论的事情不能明天有变更。

    点头说这个您放心,我以人格担保。

    说实话,这是非常高兴的事情,读博这一年多,研究了西方传媒本质与特点,但当代传媒新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不仅导致了当代西方传媒制度的结构重建,而且激发了当代西方传媒制度历史性转型过程中诸多深层次矛盾,其中有的是近代以来反复出现的历史性主题,这些主题的不断出现与解决往往标志着西方传媒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

    如果能现场去感受这个新阶段,将对未来传媒发展有个感性的认识,就算体制不同,但新闻传播是有共性的。

    当晚,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了顿饭,本来说在家里,孙继全坚持出去“吃顿好的”,“儿子比父亲有出息了”——其实这已经的一种态度,张文秀也在国外待过一年多,她知道出去所学是多么有用,所以也是举双手同意。

    至于李喇叭,戒掉烟后这段时间在张文秀父亲调理下,身体逐渐恢复硬朗:锋儿你甭担心我,这把老骨头还行。再说了,有你父亲还有你岳父照顾,有啥不放心的,这些年你到处采访,咱爷俩又一起生活过多久?放心,你不回来我不会去死……

    张文秀赶紧“呸呸呸”,姥爷您也是的,干嘛没事说死邦啊,李锋芒能出去也是您的荣耀,您得好好活着,好好看着这个访问学者下一步的表现。

    儿子孙兆瑞更是高调:爸,你去看看那个学校好不好,等我将来读博士也去访问访问。

    这都意料之中的反应,但提前商量征求意见是一种尊重,是家庭和睦的基础。

    至于单位,他从河右大学回来报社就去了文总编办公室,文总编见他进去就说祝贺,“李锋芒啊,从字面上讲,你真是锋芒毕露啊!读博士,出专着,这又成了访问学者——我问了咱们人事部门,你是咱河右日报创刊以来,天字第一号啊”。

    知道是校方通知了报社,李锋芒赶紧谦虚的说您过奖了,只是运气好罢了。

    文总编说努力的结果,天道酬勤,你一个医学院本科毕业的学生,获取新闻传播专业的最高学位,其中的艰辛不用说也能想到。“你放心去吧,这个事情集团党委完全统一,随后按照相关条款去办理手续吧”。

    赶紧致谢,李锋芒发自内心的说最近晚报振兴计划初见成效,我这一走怕又……

    “这个正是我要跟你谈的,不是初见成效是很有效果,希望你走之前跟晚报编委会有下一步的部署沟通”,文总编指了指沙发:我要告诉你一个消息,你也许听到了传闻,《河右都市报》下周休刊。

    这个听过传闻但一直不敢相信,所以李锋芒刚坐下就猛然站起来:真到了不关不行的地步了?

    摆手说你坐下,知道作为一个新闻人你无法接受,但这是现实,希望《河右晚报》能从这个事情上看到改革的紧迫,静下来好好琢磨未来之路。

    尽管传言很多但听到确定消息,李锋芒心情还是十分复杂,《河右都市报》从创刊之处就磕磕绊绊,期间经历合并再分出来,还引进民营企业注资,各种办法都想了,还是难逃休刊的命运。

    随后聊到都市报人员分流,文总编说我不怕得罪人,集团本来要分二十个人到晚报,我坚决不同意——你李锋芒的“晚报振兴”计划中,减员增效是主旨思想,已经很棘手了,再加二十个更没个抓手了。

    当年都市报曾经合并到晚报,后来又分开,所以说都市报老点的记者编辑都认识,谁能干谁是混也都清楚,李锋芒本想说可以挑选些优秀者到晚报,也算是刺激……

    但他强忍着没说,因为他明白这样做更麻烦,尤其那些当年“背叛”晚报的人,再回来未必能立足。

    文总编说都市报一部分人买断合同离开了,一部分人分流到河右新闻网,还有少许几个进入河右日报社夜班校对,“方案党委会已经通过,这两天就会公布”。

    又聊了会儿,李锋芒起身告辞,在回家的路上接到章漂电话:恭喜你啊,这访问学者可是记者的无上荣耀,你不到四十岁已经达到很多人一辈子无法企及的高度……

    笑了下打断章漂的话,李锋芒说咱俩就不用这么抬轿子了,出国手续估计一周多,杂七杂八的还得两三天——也就是再有十天我便出去一年,章社长,你肯定知道《河右都市报》休刊的事情,我建议这两天找时间开个中层以上会议。\0

    章漂说我打给你就是这个意思,关于“晚报振兴”咱还得商量商量,不能因为你的离开,晚报停滞不前。

    心说关于后勤人员的安排你死活不同意,接下来该干嘛都被堵住了,李锋芒斟酌了下用词:好,我今晚再琢磨琢磨,就明天下午吧,先给中层以上人员开会,然后再编前会前开个编委会。

    马上就说好,章漂说你出国前编委会请你吃顿饭,这是晚报的荣誉,我已经给李天安排了,“本报总编辑被邀请到世界顶级新闻学院做访问学者”,这是极大提升晚报声誉的新闻啊。

    这个没法拒绝,为《河右晚报》李锋芒也没拒绝,只是说:等我到了那边再发吧,可以发几张照片回来。另外,如果可以,我抽时间在咱报纸上开个专栏,就像当年的非典日记,希望能进一步提升晚报的名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